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一千两百章 名额问题

科学家闯汉末 第一千两百章 名额问题

作者:云舒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55

第一千两百章 名额问题

兖州要开州试的消息立刻席卷了全州。

之前的清田分地让兖州的豪强人人自危,甚至有不少豪强在交出土地后已经开始打算是不是应该让一部分族人去益州或者荆州,以防日后大将军府对豪强大族进一步打压。

可现在要开州试的消息传开,这些豪强立刻停住了自己分家的脚步。

原因很简单。

之前的清田绞杀了大量士族豪强子弟,这些人死后,位置就空出来了,兖州又不像河北,有马强多年培育出来的平民学子可以应试,如果开州试,中举的必然多是豪强子弟。

刺史府发出来的布告写的可是很清楚,这一次得大将军府和国政院特许,此次州试第一名可以得到从五品的官位,这大概得是一个郡丞吧,这样再干几年,岂不是要升到郡守?

除此之外,此次州试还拿出了九个正六品以及数百个从六品及以下的官吏职位,这些足以让很多豪强子弟心动不已。

而且不仅仅如此,根据小道消息,因为官吏缺的厉害,朝廷很可能在明年又要开科举了,只有先中州试才能参加国试,而国试如果考中,当官倒是其次,若是被大将军看中,二品高官不是指日可待?

和这个相比,家族的田地被清分了又如何?

那是家族的啊!

又不是我的!

如果能中举出仕,那几亩地没了就没了吧。

更重要的是,从现在的局势看,大将军一统天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真的要分家去什么荆州、益州,过几年不还是要被河北军攻下,到时候在当地积累的田地再被清一次?

何苦来哉啊~

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只要没人能打败河北军,你能逃到哪去?

很多豪强大族的族长发现,之前还吵着要分家南下的那些人突然不说话了。

甚至有的已经上路的还折返回来要求换人。

谁都没想到,小小的州试,居然让这些士族豪强子弟对河北大将军府的态度为之一变,原本那些天天骂科学有违圣人之道的人也开始偷偷卖书研读,原本那些天天吵着要联合各地豪强将河北人赶出兖州的,也开始闭门读书了。

这些儒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在河北的马强什么叫能屈能伸!

——蓟县

“王越,兖州的情况真的转变的这么快?你可别对我报喜不报忧啊!”

马强看着锦衣卫报上来的报告,这么感觉这么不可靠啊。

自己可是刚刚把那些豪强大族的田地都强清了,一个州试,就把人心收服了?

难道他们不恨自己取消了察举吗?

仿佛看出了马强的想法,王越说道“明公,兖州传来的消息的确无误,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察举官吏多为各豪强大族嫡系子弟独享,那些旁系子弟,根本无法通过察举成为官吏。

再加上兖州并无什么新学学子,因此此次州试获利最大的就是这些士族豪强的旁系子弟,他们也是士族豪强中人数最多的那部分人,故而民间风向顷刻间发生了扭转。

马强想了想,也明白了过来。

这就和汉武帝的推恩令的道理是一样的。

“好,你们传来的这个消息对我很重要,给兖州锦衣卫记集体三等功!”

“多谢明公!”

马强拿着情报一路来到国政院,找到了卢植,将兖州的变化说了一遍。

“卢公啊,我看各地士族豪强对科举其实并不全都抱有反对的声音,那些有才的旁系子弟,也对科举是赞同的。”

卢植将报告看完后,突然想到一事,对马强说道“大将军,兖州之事倒是让我想起一事了。

之前察举名额是按各郡人口多寡分配的,那么这个科举,是否日后要按州的人口分配名额呢?”

啧~

这倒是之前没认真想过的问题。

无论是科举还是后世的高考,名额的分配都是一件难以让所有人都满意的事情。

在历史上科举初期的分配方案是按考生来源分配的,如唐朝就是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

但到宋朝时,朝廷就发现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会导致如此录取将出现巨大的不公平,比如东南各州时常数千人参加考试,能中举入京的不过二三十人,而西北只有一两百人参加考试,但却能中十多人,最后到京城一考,真正的中举的还多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南方考生,这样也就意味着有大量有才能的南方考生被埋没了,甚至有不少考生更改祖籍以便中举。

嗯...还是那句话,太阳底下没新鲜事。

到了明朝初年,出现了所录进士科中无一北方人的南北榜案,最后决定按考生生源地分配,经过几次讨论,最后决定按照南取六,北取三,中取一的方式分配进士名额,到了清朝,将这南北分的越来越细,甚至一省都可以再分成两份,并且实行各省按参加考试人数分配名额。

总而言之,自从有了科举考试,录取名额分配就是一个影响全国稳定的大问题。

马强思索一番后,对卢植说道“之前科举范围只是在河北,日后凉、交等地都要实行科举,这名额分配的确是个问题。

这样,我说两个方向,麻烦卢公和郑公、科教局一同商议一下,看看哪个为好。

第一个方向,能参加国试的考生按照各州的人口来分,然后统一考试,才高者胜。

第二个方向,要倾向性的照顾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对录取也要考虑按照考生生源计算名额,虽然最后还是才高者胜,但不可出现一州无一人上榜的情况。

卢公以为如何?”

卢植想了想,抚须说道“大将军果然才思敏捷,这两个方向都有各自的道理。

但从全国大局来看,还是第二种更加合适,否则日后必会因此出现动乱。”

卢植做为一流士族出身的大儒,太明白边远地区的士子读书有多难了,这不仅仅是难在没有名师,跟在没有良友,读书如果没有足够水准的人一直在边上和自己比拼,等走出家门,必然会经历社会的毒打。

这也是为什么士族教育中那么强调游学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