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科学家闯汉末 > 第一千一十六章 ****的汉中

科学家闯汉末 第一千一十六章 ****的汉中

作者:云舒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55

第一千一十六章 ****的汉中

庞羲提议刘璋打汉中的主意可不仅仅是因为汉中做为益州北方门户,对益州有威胁,更在于庞羲和赵韪之间的争斗。

此时的益州政治割据是赵韪在外领兵,庞羲在内治政。

如果是太平年代,庞羲可以毫不在意被排挤到权力中心之外的赵韪,可惜,此时是乱世,加上之前赵韪平定了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叛乱,声望极高,这让庞羲开始对未来赵韪是否会回来并且对自己进行清算有所担忧。

庞羲想到的办法就是分赵韪兵权,并且让自己也有军功。

赵韪此时的职位是征东中郎将,率领兵马驻扎在巴郡的朐忍,也就是后世重庆万州。

此地扼守长江,是防止荆州军入蜀的要地。

而如果益州军想攻打汉中,因为大巴山的阻拦,最好的道路就是出白水关,走汉水,直取汉中治所南郑,这也是历史上刘曹汉中争夺战的刘备进军路线。

这条路虽然已经是较为好走的路线了,但如果兵马粮草从成都出发,则要走千里,而且无水道连通,较好的选择是从巴郡的江州、垫江运输兵马粮草,如此可以通过西汉水一路送到白水关。

因此,只要刘璋下定决心要乘机攻打汉中,那么庞羲就可以以此为借口,分在巴郡的赵韪的兵马粮草为己用了。

而且汉中本就是益州土地,赵韪就是想拒绝也毫无理由。

可谓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后续的发展也的确和庞羲预料的一样,刘璋只犹豫了一天,就下定决心只要汉中出兵会盟,便出兵攻打汉中,让庞羲多派斥候、间人去汉中查探虚实。

而汉中的张鲁,此时也得到了曹操的书信。

如果有人在这个年代的大汉旅游,他会发现汉中这块地方就好像是另外一个国度一般。

在这里,虽然对外张鲁是汉中郡守,但在内,张鲁并不叫郡守,而是被称为君师。

汉末的道教教派主要分为三派,分别是于吉、张角为首的太平道,如甘始这样分散各地的黄老道,以及在巴蜀的正一道。

正一道始祖是张陵,又名张道陵,正一取的是正一盟威之意,因为教主又称天师,故而又名天师道。

张鲁是张陵的孙子,但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五斗米教的教主,他是正一道的教主,五斗米道其实是正一道的分支,由张修所创,因为张修给人治病的时候,如果病人好了,无论穷富都只收五斗米,故而被称为五斗米师。

什么?你问那没治好的人怎么办?

大胆妖孽!居然问这样的问题,这种人一看就是信的不够深,病才好不了!

张鲁所掌的正一道和张修所掌的五斗米教,从关系上类似于金老爷子笔下的明教和天鹰教。

张鲁年少丧父,其母依靠刘璋为张鲁博得了官方的支持,然后和张修一同率兵攻伐了原汉中太守苏固。

但因为张修的五斗米道在正一道中势力越来越大,加上张修官职本就比张鲁高,使得张鲁母子对张修极为忌惮,张鲁之母便说服刘璋,纵容张鲁杀死了张修,吞并了五斗米道。

但五斗米道有太多的信众,即使张鲁是正一道教主也不敢直接取缔,干脆反客为主,张鲁自任为五斗米道教主,在汉中建立了教政合一的政权。

张角都没做成的事情,倒是被这个后辈给做成了。

正一道本就和太平道的三十六方一样,有二十四治,为首的被称为都功,张鲁延续过去的做法,在汉中各地分设治头大祭酒,并不按大汉制度设置县吏,因此你在汉中郡县,根本找不到县衙,只能找到祭酒府,张鲁还自制都功印给这些大祭酒,使得汉中不认汉朝官印,只认这些都攻印,可谓是完全独立于汉制之外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二十四治中,张鲁做为教主,自领正一道起家的阳平治,其印便是阳平治都功印,这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天师印,在后世的正一道的各种法事、科仪中,都会用到仿制的此印,用来盖在符箓等需要和鬼神沟通的纸张上。

张氏也凭借此印和张陵传下的天师剑,世代为正一道天师,和曲阜孔氏一同成为了华夏唯二的千年世家,直到草头将军急匆匆带着第六十三代天师胜利转进,使得他没带上天师剑和天师印,大陆这边又烟火不旺,并无男嗣,自此天师府宣布天师一职停止世袭,正应了龙虎山千年民谣“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有一歇。”,也和了不可满道家八八六十四爻之数。

汉中地不仅仅在体制上不按汉制来,法律上也不遵汉法,如果有人犯法,只要悔过就可以有三次被宽恕的机会,如果再犯,只要不是大罪,也只是让其修路百步赎罪。

因为关中战乱,大量流民进入汉中,张鲁还建设了义舍,内放米肉,让流民饥渴者自取,只是以多取会有鬼神惩罚恐吓,并不派人监督。

因此,整个汉中地,和其他汉地是格格不入,人人互称道友,倒是汉末一奇景。

这样的****政权,也使得张鲁避开了原来的官僚系统和世家体系,直接掌握到基层,使得汉中的军力、财力都极高,光兵马就有五六万人,虽然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没有经过战阵的教兵。

当然,汉中的世家大族们也是极识时务的,汉中杨氏、上庸申氏都积极加入到了五斗米教中。

毕竟世家嘛~

可会为人处世了~

——汉中南郑君师府

“徐庶?徐庶有来过我们汉中吗?”

看着曹操的书信,张鲁一脸迷惑的看向坐在下面的阎圃和杨松。

这二人可谓张鲁的左右手。

阎圃是巴郡人,乃寒门子弟出身,虽然很早就接触了正一道,但依旧按照家族传统读书入仕,在张鲁入汉中后才正式投效张鲁,为张鲁取汉中出了不少力,后被拜为功曹,依为智囊。

杨松则是汉中杨氏的家主,张鲁能除掉张修,快速稳定汉中,他在其中多有功劳,也因此得到张鲁的极大信任。

加上杨松做为世家子,可比寒门出身的阎圃要会说话的多,因此张鲁信杨松更甚于阎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