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行宋末 > 第六百零七章 书生领兵

穿行宋末 第六百零七章 书生领兵

作者:地狱猫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31

第六百零七章 书生领兵

豹滔军一战便攻下了青州城,进而在大梁与大宋之间交界的数个军州驰骋纵横,势如破竹一般连下数十座大小城池,将京东东路近半的地盘收为己有,便是连京东西路也有部分地区成了大梁军队的战利品。

能够如此顺利一是因为大梁的军队确实要比大宋朝的地方守备军队战力强出不止一个档次,再有一点就是依托火药这个划时代的战场杀器从而造成了降维打击,昔日在冷兵器作战时期坚如磐石极难功克的坚城也抗不住炸。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都属于梁宋两国交界,本来就不是很远,又同是汉人,彼此之间有所了解是很正常的。

只要是脑子没有坏掉就不难发现相比大宋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生存环境极度恶化,大梁国的政策就比较宽松对普通百姓更为温和,百姓们自然希望大梁能取代大宋。因此在背后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通风报信带路党都是不少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欢迎大梁入主,大宋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失去现在优越的地位,暗中串联反抗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大宋的死忠支持者也高举大旗反抗。

只不过这些人空有头脑全无半点行动能力,面对大梁军队他们的反抗如同螳臂当车一样不值一提被豹滔军直接碾压。

十几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大宋朝廷上下怎么都没想到局势会恶化的如此之快,京东东路以及京东西路数十座城池连阻挡大梁军队拖延时间都没有做到,对手就已经兵临齐州。

已经丢了青、淄等州,若是齐州再丢那大梁的军队距离东京汴梁可就不远了。按照对手的推进速度岂不是一月左右便可打到大宋都城。

面对每天如同雪片一般飞到皇宫的战报,赵佶从一开始的愤怒发展到现在的惶恐,此时焦急万分,恨不得童贯的大军立刻返回汴京保卫他的安全。

这样紧迫的局势使得朝廷百官不得不放下成见通力合作,推荐人才时只按其能力大小再也不敢考虑亲疏远近了。毕竟大宋在才有他们的荣华富贵,若是大宋真的灭国,怕是谁也别想过上好日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纲见实在找不到合适带兵的人,他干脆毛遂自荐要亲率大军拒敌。

赵佶挑选不出合适的人选,只好让其挂帅,大宋朝投笔从戎的不止一个,多个李纲倒也无妨。虽说对其领兵能力保留意见,但眼下也只好如此,至少这位太常少卿是朝廷的铁杆支持者。

李纲得到皇命之后,立刻与高俅沟通,要在禁军之中挑选一支颇具战力的军队。

高俅倒是没有做任何手脚,将自己掌握的禁军的情况如实的对李纲交待。其实不难理解,都说高俅是奸臣他还真的够不上,北宋六贼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也没有他。对他的印象多是来自水浒传这部小说,但实际上他还真没有那么坏,他本人是赵佶端王府门下的出身,说穿了他这个太尉就是大艺术家丢到三衙之中替他掌控军权的傀儡。

现在大宋局势如此紧张,高俅也是希望李纲能够打胜仗稳住官家的统制,也只有那样才有他奢靡的生活,因此对李纲他是没有什么保留的。

李纲是文官出身,别看拥有一个敢战的心可领兵打仗实在不是他的所长,还要找一个专业人士帮忙才行,思来想去他想到了昔年结识的姚古和他的养子姚平仲。尤其是姚平仲,其人年青有为作战勇敢,正是此时难得的青年才俊。

提起姚平仲不得不提一笔,他字希晏,三原人氏。他从小便成了孤儿,是伯父姚古把他作为儿子一手带大。小小年纪便随伯父征战沙场,十八岁那年和西夏军队在臧底河交战,消灭俘虏的敌人很多西夏人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宣抚使童贯召见他想要拉拢,可姚平仲有骨气并不想屈从一个太监。童贯很不高兴,降低了对他的赏赐,但军中的豪杰都推崇于他,赞称其为‘小太尉’。

这次朝廷征讨方腊的起义军,童贯虽然讨厌姚平仲,但是知道他的沉稳勇猛是员难得的虎将,便调他来汴梁城,哪知道到了京城之后姚平仲又犯了倔脾气再度得罪童贯,被丢在城中搁置起来。

李纲若不是与姚古有几分交情还想不起这茬,有这样的猛将那能不用,他立刻跑到馆驿之中拜访姚平仲。

姚平仲此时正在馆驿之中闷坐,被童贯调到汴梁城却有因为得罪其人而被墩在角落动弹不得,想走没有皇命,留下又被人遗忘实在难受。

更烦的是每天都能听到前线传来的战报,知道大宋朝廷如今陷入危机当中,与大梁的作战屡屡战败局势已经很不妙了,他觉得当真是空有一身本事却无用武之地。

就在此时李纲找到了他,盛情邀请其加入禁军为国出征。

姚平仲本就是耿直汉子,而且对李纲这些主战派的官员也有所耳闻,知道他们才是大宋的忠臣朝廷的中流砥柱。在童贯手下效力他不情愿但为李纲效力又另当别论,因此他十分爽快的答应去做朝廷的先锋。

李纲十分高兴便将其带在身边,与他一起倒禁军的军营之中挑选军兵。略一考察他便看出姚平仲是能带兵打仗之人,挑选军兵组建军队很有章法,与兵书理论几无二致。于是放心大胆的将挑选军队的事情交给了他。

当然领兵出征不能仅仅用姚平仲一人为将,他的伯父姚古被朝廷以八百里加急的文书传召到汴梁城中来统兵作战。

为了增强大军的战力,李纲还将不少哲宗时期的老将请出山,让他们在军中作为幕僚一同参谋作战。碍于紧张的局势,仅仅用十余天便组建好队伍,现在只差粮草辎重就可以领兵出发了。

在这期间朝廷又得到一个不幸的消息,齐州城同样没有坚持多久,仅仅两天的时间便被大梁军队攻破宣告失败,至此汴梁城只剩郓州、衮州、濮州等最后一线屏障了。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宋徽宗赵佶不得不打开大仓取出备用的粮草供李纲的大军使用。有了粮草李纲倒没有磨蹭直接率领五万大军开拔出发,向濮州进兵。

他们不知道的是,朝廷的一举一动都被时迁撒出去的探马看在眼里,第一时间便通过电台将情报送到燕都。

杜昱得知后微微一笑,只是吩咐手下人将消息再传到许贯忠和卢俊义的手中,在他看来书生带兵也就那么回事。

虽然对李纲这位历史上的大忠臣非常敬佩,但觉得即便是他也挡不住大梁军队的洪流。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