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行宋末 > 第四百九十八章 热情

穿行宋末 第四百九十八章 热情

作者:地狱猫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31

第四百九十八章 热情

大梁的治下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

类似郑家庄这样的村子仅一次收麦就超过往年全年收成的不在少数。

不仅仅是这些租种‘官田’佃户感到震惊,就连那些被新提拔上来的大梁官员都觉得这是祥瑞是神迹。

当初杜昱从现代时空收购大量的改良种子和化肥,并且将梁山泊那些懂得现代化种植的农夫擢升为农业官员指导耕种,目的就是这个。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在这个万事万物都要蒙上一层封建迷信思想的时代是收获人心最好的手段。

要想快速的将大梁的占领区消化吸收,走百姓路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选择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确能在一开始快速收拢人心,可那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如同赵宋一样根本抑制不了士大夫阶层,反而成了人家傀儡和代言人。

抛开长远的影响不谈,单说目前的结果就足以让大梁治下的百姓心向往之,对整个河北东路的百姓来说,现在心中只有大梁没有大宋。

像郑家庄这样全村收益的民众更是对官府热烈拥护,郑山甚至将自己的大儿子郑小安送到军营这种参加了大梁军。

对那些当初选择按照旧历来种植的百姓,大梁的官府也在第一时间出了公告,让他们稍安勿躁日后再种庄稼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农官的指导,并且保证日后高产种子不分官田还是私田,任何人都能实用。得到了官府的承诺,那些百姓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有些‘聪明人’此时也看出大梁的前途和潜力,原本那点小心思立刻收了起来,一些人开始把家中的孩子送去参军,希望自家后辈博一个前程。

普通的百姓如此,那些大小家族也相差无几。

就拿沧州城的孙家来说,当初家主孙义第一个向大梁投诚,也是狠下心抛弃了家族的一部分利益的,在大梁新政的硬性规定下他们家族的佃租收入少了一大块。

好在他投降的快,杜昱又想树立一个典型,于是便将孙家的铁匠铺划为官府的合作单位,可以承接修理铠甲兵器之类的活计。

孙家在这方面的得到的补偿不但超越了佃租,还使得家族的产业上了一个台阶。

更让孙义感到庆幸的是,为了向大梁义军表忠心他将两个侄子和有些迂腐的大儿子送到了大梁军中做事。

没想到的是这三个孩子得到发展的平台之后居然一飞冲天,大儿子孙如忠已经做到豹滔军的军需官之职。

做事一丝不苟且严守本分的孙如忠深得豹滔军的主帅许贯忠的欣赏,几次擢升他的官职是越做越高。如今孙义再也没有小看大儿子的想法了,家主之位肯定是位高者得。

两个侄子孙如会、孙如晋为人机敏,做事灵活性和变通性较高,如今在沧州知府程雷的手下做事,混得也是风声水起,连带着孙家都风光无限,俨然成了沧州城中新崛起的大家族。

官府提倡新式耕种法的时候,孙义在侄子的提醒下主动参与,当初只想做个表态,没想到自家的几百亩麦田竟然能有如此大的收获。

现在大梁的官府发下通告,宣布对新收的麦子统一收购,孙义更是主动将自家多余的粮食送过来贩卖,再次做了沧州城的表率。

当然得到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官府并没有因为丰收就压低粮食的价格,相反用的是比往年行价还要高一点的价钱进行收购,而且不管粮主是大家族还是佃农都平等视之。

此外孙义还遇到一桩美事,那就是沧州守军的将军谷林看上了他待字闺中的大女儿,已经派人过来提亲。

与大梁的官府越走越近,孙家得到的好处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他们不再把自己当做大宋的臣民。

类似这样的情况各地都有发生,杜昱对此乐见其成,他并不怕手下的兄弟与地方势力有所关联,想要长久的统制下去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忠于大梁的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倒是粮食的大丰收带来了一股参军的热情是他没想到的,现在大梁正需要补充兵源,也算是一桩美事。

他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握住大方向,给与手下的兄弟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一个国家可不是他仅凭金手指就能抗起来的。

处理完收麦的事情,杜昱又把精力放在了燕都的工业区上面,其实那里才是关乎大梁能否腾飞的关键。

不说日后的工业发展如何,单说秘密基地里的兵工厂,它的产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圣教军的战斗力。

现在大梁军已经将燕云十六州悉数收入囊中,在占领新州、武州、蔚州、応州、云州、寰州、朔州等地之后又有大批的工匠被集中到燕都。

在经过时迁的详细审查之后,挑选出一批老实可靠的工匠进入到兵工厂之中做事,如今在轰天雷凌振的领导下,工厂的产能又有了一些提高。

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线膛燧发枪每天的最大的产能已经能达到每天三百支左右,而纸壳定装弹的产能也能达到七千发左右。

这个产量看似不多,实际上已经相当惊人了。虽说大梁的兵工厂做的只是一些组装的工作,基本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杜昱从现代时空搬运而来,但一天的产能甚至比起现代时空某些国家的工厂还要高。

只能说北宋的这些工人当真实在,根本没有磨洋工的现象。再加上工厂的工人人数够多,用数量弥补了技术的不足。

不过由于之前杜昱在章佳怡那里订购的‘大号烟花’已经消耗完毕,现在子弹的产能一下子又掉了下来,而且因为自家生产的火药质量较差,导致子弹的质量也随之缩水。

凌振见状干脆将其停产,他太明白子弹不行的危害了。趁着梁王在燕都坐镇他也前来求见,请求解决眼下的难题。

杜昱听了凌振的诉求立刻出言安慰让他不要着急,表示自己很快会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同时他也对凌振提出要求,让他不要放松枪支的生产,圣教军很快就要进行下一轮的扩军,而且人数暂定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多出一万五千新兵就意味着多出一万千支线膛燧发枪,这个数字对兵工厂来说并不轻松,相当于他们全力生产两个月的产量。

凌振并没有拒绝,表示只要原料充足就可以完成任务,不过子弹的生产就没什么保障了。

杜昱点头知道不是凌振的错,他心中明白时候回现代时空去补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