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穿行宋末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律法和新政

穿行宋末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律法和新政

作者:地狱猫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00:31

第三百五十六章 律法和新政

在程雷的主持下审判大会顺利的召开,为了立威义军将沧州城中那些豪强和劣绅一网打尽,公布了他们的罪恶之后一一斩杀,这一举动不但赢得了百姓们的真心支持还震慑了城中那些对大宋朝廷还有忠心的人。

审判结束后稍事休息,程雷再度登台继续主持大会,下面是要公布义军的政策。先是有兵丁抬过来几块木板,上面贴着义军的新规。

有不少识字的书生立刻跑到前面阅读其中的内容,百姓们也纷纷凑到近前想了解义军的规矩和朝廷之间有什么不同。

布告板上的第一条规矩倒没什么,上面表示义军在沧州城依旧执行大宋的律法,对作奸犯科之人绝不姑息。

这一点杜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愿望上讲他当然希望一下就把现代时空先进的那一套规章制度引进来,但现实中却行不通,大宋朝的经济文化再发达也是和封建王朝横向对比,百姓的文盲率和迷信程度是非常高的。

在这种情况下强行推行现代时空那一套不说百姓能不能理解,就是他自己的手中也没有能够执行制度的手下,还不如继续使用大宋的律法。

百姓熟悉程度高,而且就管理来说相对粗犷,比较符合梁山军现在缺乏人才的问题。

律法不变也意味着社会结构并未剧变,能够在初期稳定住沧州城的局面,不会逼得那些心向朝廷的人立刻起来反抗,有利于义军展开接下的工作。

但当书生们当众读出第二条规矩之后,百姓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先是沉默片刻随后校军场就如同开了锅一般,唧唧喳喳的议论之声不绝于耳。

此条规矩就带着的义军标签了,上面赫然写着从现在开始,义军的治下所有的田地收取的佃租最高不能超过产出的五成,若是超出佃户可以到府衙告首,违规者将没收田产予以充公。并且官府会主持正义,将佃农应得的粮食返还。

新规大体上是这个,下面还有一条条的注释,在细节上拉满,基本没有给人耍手段的空间。

当然了执行起来什么样还要看程雷的能力,不过杜昱早已交待他可用重典,宁可严格一些也不要伤了百姓的心。

百姓们都知道了新规,对那些没有恒产的佃户们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也有不少人担忧会不会真的落到实处。

看到孙义等广有田产的员外就在人群之中,还有好事者大着胆子问他们是不是要按照义军的规定行事。

孙义他们见识了义军狠辣无情的一面,那敢在这个时候耍小聪明,当场就表态会严格遵守义军的规矩,这可把他们家的佃户高兴坏了,同样的种田,一下子就多了两成的收益,这下可以吃得饱一些了。

新规如此诱人,百姓们急着想知道后面的规矩如何,纷纷开口问询自己熟悉的书生。

第三条说的就是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税收问题了,新规矩是取消沧州城所有百姓的丁口税,佃户以及自耕农只需要缴纳一点田税即可,而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人也只需缴纳商税。基本上就是一个简易版的摊丁入亩,算是给城中百姓的福利。

杜昱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让沧州的百姓看到义军与大宋朝廷的不同,摊丁入亩这个政策简直不要太适合封建年代。

如果说上一条硬性减租的规定让农夫们非常高兴,那么这一条就涉及到所有人的利益,除了田产众多的大户之外,绝大多数人都将从这条新规中受益。

如此一来,下面的议论之声更加汹涌。百姓们对义军的态度转变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么一看大宋朝廷那有义军好。

接着看下去第四条说的倒不是什么新规,而是关于如何处置那些被审判之人的田产和产业,田产方面义军决定将其收为公田,佃户们依旧可以租种原来的田地,只不过交租的对象变成了义军成立的新官府。

这个条款一出,让原本那些主家被杀,心中忐忑不安的佃户也吃下一颗定心丸,不但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也多了一分对义军的认同感。

前面的规矩和条款都是针对普通百姓,那些读书之人难免心中失落,直到他们看到了第五块布告板的内容。

上面写的差不多就是招募的信息了,表示义军现在大量招收会读书写字的文人,经过考核一旦录用便可在军中任职,起步就是小吏,直接进入管理体系。

杜昱知道其实这个诱惑不大,大宋朝是一个‘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模式,后来人再怎么忽悠也不可能比它更有吸引力。

不过,毕竟不是每个文人都能进入大宋朝的官僚体系,总有些不得志的文人要寻求出路,因此也能够招收到一些可用之人。

而且这货始终相信的只有梁山泊体系下培养的新文化人,这种旧时代的人才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就会在义军当中形成两股不同理念的势力,还要牵扯精力去平衡反倒是自找麻烦。

这张布告就是如此,有些书生嗤之以鼻,并且仍旧心向大宋朝廷,认为朝廷大军不日就将卷土重来收复沧州城。

当然也有不如意的书生准备到义军那里试一试,左右功名无望,还不如改换门庭投靠到义军那里,或许还能博一个光明的前途,尤其是上面表明一旦通过考核就可直接任职,这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诱惑。

书生们毕竟有些城府,没有像百姓那样议论纷纷,而是隐藏心思各自盘算自己的将来。

到了最后一面布告,上面写的赫然就是一个招兵启事了,义军在沧州城留下一支大军,但需要新鲜血液,这才敞开大门欢迎青壮的加入。

布告上将招兵的条件和待遇一一列出,倒是吸引了不少家境贫寒的百姓,家中丁口多粮食养不活那么多人,尤其是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与其在家中无事可做还不如到义军之中混一口饭吃。

不管怎么说,义军的待遇给的相当不错,尤其暂时还不需要他们上战场搏命,只是在沧州城内接受军事训练。

见到义军的新规,有不少胆大的人跑到台下向程雷问起其中的细节,程雷作为大会的主持在台上详细的加以解释,面对面的回答百姓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一直忙到傍晚,这才结束了大会。

杜昱等人早就回到府衙之中等候结果,其实也算是对程雷和谷林的考验。

请记住本书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