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摸金少帅 > 第043章 绝密资料

摸金少帅 第043章 绝密资料

作者:禹陵后裔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5 03:45:16

第043章 绝密资料

资料上的内容与我之前在“8062”工程地下室中看到的绝密档案中记载的内容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这些资料......”我打量着阮丽娜和金蕾,“你们到底想跟我说什么,难道鉴美者跟‘8062’有关系?”

阮丽娜摇了摇头,说道:“如果这次的案子跟‘8062’计划有关,那冶教授无论怎么样都不会与你合作的,除非你加入735所,否则......”

阮丽娜没有把话说完,她很懂得把我分寸。接下来的话,由金蕾继续说道:“虽然此事与‘8062’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在‘8062’的档案里,也确实出现了一些有关鉴美者存在的客观证据。”

“经力学、机械学专家鉴定,船棺造型符合水航动力学……‘瓜子舟’整体船身呈类椭圆形,楠木整木雕凿,浮力极好,船身受力均匀,底部及各面厚达40-50厘米,整体材料选用可大幅减轻暗礁冲撞……‘刀鞘舟’长3、6及18.8米(小型船棺3米,中型6米,大型18.8米),宽为长之16分之1左右,整木雕凿,船身长方,船舷方平,船底平滑,吃水较小,可有效防止触礁……

‘瓜子舟’与‘刀鞘舟’的特点:1,适于狭窄河流;2,可大幅减轻或防止触礁;3,符合动力学……‘瓜子舟’与‘刀鞘舟’不仅是船棺,更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水航技术(适应特殊河流)……

……综上,‘瓜子舟’与‘刀鞘舟’是针对地下河流水航的两种特殊舟具。”——中国科学院x所

读到这里,我更为迷茫,用于地下河流和暗河的舟筏?难道古人几千年前就能在地底下的暗河行舟?古人为什么要下到暗河呢?地下暗河离地表可达数百尺甚至几百米。接下来的资料更为奇异:

大致内容:重庆涪陵地区垫江县东部:高安镇,地势东高西低,海拔315到1100米之间,重山秀岭之间暗藏深洞通至地底,洞内冬暧夏凉,奇山异水,石笋钟乳千姿百态,洞外烟雾缭绕,山景风光旖旎。相传大禹曾治水于此,开洞排洪,高安镇也因此小有名气。

1998年3月17日(春分)夜,天色紫红,春雷隐隐透出厚沉的云霄。大约十时一刻钟,突有山石崩裂的轰天巨响由高安镇宝鼎山方向传出,镇区地面微震,巨声似大型泥石流。当时全镇惊慌,以为是地震,乱成一团,住户怕房屋垮塌而纷纷从室内逃到户外。出户后,大家才感到不是地震,像是宝鼎山泥石流,正要返回屋内时,又一声惊天巨啸自宝鼎山腹地而来,气势更胜火车呼啸声数十倍。紫天云霄中一缕劲电飞掣而下直入深山之间,突然山体大规模塌方,一道白虹直冲云霄,宛如白龙飞天,其身云电环绕,顷刻间全镇风雨大作。

地点:重庆涪陵地区垫江县高安镇宝鼎山,东经107123北纬30078;

勘测结果收录:

(1)宝鼎山自内而外崩塌,内部作用力突出,由内向外。山体崩塌后发现巨型岩洞。由玄武岩、流玄武岩,状结构、块状构造、

气孔构造、层状构造等结构的非化学反应性判断,塌方非地震引起,无震源……

(2)地热增温流、放射性热、增温率、增温级皆正常,无震性地壳活动,无火山活动;

(3)宝鼎山岩石结构紧密,水土流失度极小,排除泥石流可能,经勘查,已确定非泥石流作用;

(4)内部岩脉、岩床、岩盖、岩壁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性破坏……内部岩壁有多处规则均匀的爪型磨痕,其规律性每五米出现一处,岩壁左右都有明显规律性痕迹。可断定:绝非自然形成;

(5)岩洞内发现大量脱壳类鳞甲状物体……

当地史书只有两处关于宝鼎山的记载,且非常简略:“禹王锁蛟于此……恶孽消尽方化龙”;“龙者,东方震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这些系列似乎都与龙有关系,这与‘8062’工程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但我实在看不出来鉴美者和这有什么关联?”

阮丽娜和金蕾对视了一眼,说道:“如果鉴美者的信息这么容易被发现,那他们就没有这么神秘了。”

“哦?很神秘吗?”我并没有将鉴美者的神秘程度与‘8062’工程,已经“8062”所研究的内容画上等号。

在我看来,鉴美者即便真的存在,也不过是一群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变态”罢了,变态组织起来的团体,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群变态而已。

“有关鉴美者的资料,即便735所也知之甚少,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也是从中这些资料中拼凑出来的。”阮丽娜解释道。

“是吗?”我打量着她,将信将疑地继续看。

虽然我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看的,但是当我再次认真浏览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在这些看似错综复杂的资料当中,偶尔出现了几个不太寻常的字眼,比如在记述宝鼎山的资料中出现了“山中有一坟茔,传言曰:‘**坟’,为前朝妃子墓也”的记载,又如高安镇的资料中有记载:“西市有药商,尝于山中见一农户,有美女居其中,貌若天人”......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记载,在如今看来都透着许多莫名的嫌疑。

成都都江堰市“黑风洞”……

清代的《四川总志》有佳句:“灌县灵岩山之极峰,有棋盘石,仙人尝弈棋于此。石有棋势,旁有年号,乃天佑二年。”

李冰父子曾治水于灌县,筑千年都江堰。相传,蛟来洪生,李冰锁黑蛟于灵岩山之寒潭井,故有“寒潭伏龙”一说。

灵岩山最奇之景还属“黑风洞”。相传此洞蜿蜒几十里,与“二王庙”(祭拜李冰父子的神庙)相通,洞内石室宽深数丈,主洞入口被“镇蛟碑”一封数千年。数千年来此洞黑风涌漫,故得名“黑风洞”。

2002年夏,某日雷电大作风雨交加,黑风洞内镇蛟碑崩裂,灵岩山有山民见白虹飞贯雷宇。

中的时间截止于1998年,此时镇蛟碑尚在。资料叙述的主要内容为地质勘探结果,即:千年传说部分印证(黑风洞纵深几十里与二王庙

相连)。

自起,我终于明白数千年前“瓜子舟”与“刀鞘舟”的主人们为何要设计那些用于地下暗河行驶的船只。据记述,中国古往今来各朝正史野史及各地史志所载有关“锁蛟”的事件共计三千五百六十七次,相关地点三千余个,地域遍及华夏,由于数千年来的战乱、天灾**、气候变迁、城邦兴灭及民族迁徙等原因,古史中所载的地点如今多不可考,但仍有一百三十三个地点尚可考证。1950年至今,我国已考证并确定的有关“锁蛟”之地点及事件共五十一档,据查皆与古代传说相印证,无论是现场位置,当地异志,以及现场勘测来看,都客观反映事件的真实性。

如今考察属实的“锁蛟”地点共五十一个,其中由于消息封锁不严而为民间所知的有:北京北新桥、河南禹州、云南大理、黑龙江依兰县,白城、阿城、大庆、营口、吉林省辽源市龙首山、辽宁丹东......

其中,浙江杭州赫然在列。杭州作为古时“龙井”茶的发祥地,据当地县志记载,“龙井”即“锁蛟井”。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某电视台派人实地拍摄有关“龙井茶”的纪录片,其间他们在无意中触及了“龙井”的秘密。离开浙江之前该剧组人员保存的现场拍摄资料被相关部门没收,后来此事遭全面封锁……

“难怪你今天带来了上好的龙井茶,果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我冷笑道。

“林先生果然聪明。”阮丽娜笑道。

“可是,喝完了这一杯龙井,我还是不知道鉴美者的信息在哪?”

至详细收录了各地“锁蛟井”及相关事件的实地勘察结果,其中流传最广的第一事件地点为辽源市“龙山公园”及北京北新桥。

建国初,辽源市政单位改造“东山公园”(建于伪满洲时期康德八年,解放后改名为“龙山公园”),工作人员在维修一口千年大井时,捞出巨型铁链及无数铠甲和兵器。

北京北新桥“锁龙井”事件曾经轰动全京,几乎家喻户晓。

阮丽娜见我已经将资料浏览完毕,便将平板收了回去,然后说道:“资料中记载的内容都是支离破碎的,我们也只是找到了一些细节,然后再根据细节进行深入的调查,根据我们前期的调查,我们有理由怀疑,鉴美者现今最有可能在浙江一带活动,而且很有可能就在杭州。”

“这个不需要你们来推断了,嫱儿复活一事的背后,应该就是鉴美者在搞鬼,她说过,自己的一缕残魂被人剥离,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找的人。”

阮丽娜点了点头,说道:“其实,仕女图是我们另外一条重要额线索,对此我们的调查已经开展了很多,也有了一定的成果,从王嫱这件事情上看,我们觉得这事一个突破口。”

“何以见得?”

“王嫱为什么死?又为什么活?”

想到这里,我将档案中的线索和王嫱的死因、复活等线索串联在一起,脑海中确实隐隐有了一丝波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