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摸金少帅 > 第122章 改写历史

摸金少帅 第122章 改写历史

作者:禹陵后裔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5 03:45:16

第122章 改写历史

史家认为,发生在嬴政十年的嫪毐之乱,深刻地改变了秦国未来的政治走势。这次叛乱后,嬴政先后铲除了嫪毐、赵姬、吕不韦等的势力,真正成为了秦国的主人,进而开启了他统一六国的道路。

然而,由于史料的缺乏,世人对这次嫪毐之乱依旧保持足够的怀疑。嫪毐是个移民到秦国的赵国人,家世不可考。吕不韦得知后,将他举荐给了当朝太后赵姬当情人。赵太后对嫪毐非常喜爱,宠爱到什么程度呢?内外大小所有事情都授予他全权处理。到了秦始皇八年,在赵太后的授意下,嫪毐进一步被封为长信侯,地位更是尊贵无比。

然而,在秦始皇九年时,却有人上告嫪毐不是宦官,并与太后私通生下两个孩子。关于这件事,《说苑》记载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版本。有一天,嫪毐与宫中的侍卫们饮酒作乐,博弈游戏。在这过程中,彼此发生了争吵。有些醉意的嫪毐脱口骂道:老子是大王的干爹,你这个**丝也敢跟我争?大家都被这话惊呆了,于是纷纷四散开来。事后,嫪毐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谁曾想,那个被他呵斥的侍卫却把这件事完整地上报给了秦始皇。与此同时,告密的消息也传到了嫪毐的耳中,他惊恐不安,十分担心被恼怒的始皇帝诛杀。

在这种忧惧心理下,嫪毐便趁着秦始皇到雍城举行成年礼而咸阳空虚时起兵叛乱,意图攻击蕲年宫杀掉始皇。秦始皇知道后,立刻派人前去平反。双方战于咸阳,嫪毐大军一触即溃。其后不久,逃亡在外的嫪毐被捕,最后车裂而死。上面便是事情的全盘经过。

围绕此事,至少有以下几点疑惑:第一,嫪毐为什么要叛乱?根据《史记》的记载,嫪毐之乱的导火索是因为他私通太后事发而心生恐惧。但在战国秦汉时代,寡居的贵妇人养面首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秦始皇的曾曾祖母史上有名的宣太后便是一例。她与西北的义渠王私通并生育孩子的事情几乎是个公开的秘密,后来她便是利用这段关系在甘泉宫杀死了义渠王,进而灭掉了义渠国。所以,赵太后养面首的行为,在时人眼中,就如同男人养小妾一般,并不是多么见不得人的丑事。即便此事被秦始皇得知了,恐怕也没什么大不了。更何况,从生有二子来看,赵太后与嫪毐的关系已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以秦始皇的聪明,他会等到二十二岁时才能知道此事,而且还是通过别人打报告的形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专门告密?

第二,是谁在上告?赵太后养面首一事在秦国不是个秘密,秦始皇想必也早已得知,那么这个上告之人的动机就很值得思考了。养面首虽然大家都不以为然,但毕竟属于潜规则,不能拿出来公开讨论,因为毕竟是个污点,会影响国家形象。由此考虑,上告之人之所以报告秦始皇,目的应该在于想把这样一件**的事放在聚光灯下曝光,试图借此大做文章以除掉嫪毐。所以,那个打报告的侍卫不过

是个被用来搅局的棋子,幕后黑手另有其人。那么,此人会是谁呢?吕不韦还是其他人?

第三,赵太后是什么态度?对于嫪毐之乱中秦始皇生母赵姬的态度,历史没有任何记载。不过,嫪毐是赵太后的情人和亲信,他的一切财富、地位、权力都源自赵太后的恩宠,而发动军事政变这样重大的事情,要说赵太后——这一始皇帝亲征前帝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毫不知情,真的可能吗?其次,嫪毐之乱获得了包括卫尉、内史在内的二十余位朝廷重臣的支持。卫尉是列卿之一,负责的皇宫的守卫工作。内史则是京畿地区最高的行政长官。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嫪毐才敢起兵作乱。但这些重臣真的会听命于一个宦官吗?再者,叛乱结束后,秦始皇把生母赵太后逐出了咸阳,将之囚禁于雍城。这样严厉的处罚,显示出他对赵太后的愤恨。如果在嫪毐之乱中,赵太后真的无辜的话,秦始皇何以如此行事呢?

鉴于此,有不少人推论,嫪毐之乱其实幕后的操纵者乃是赵太后。

但问题也就来了,赵太后的权力源自她是秦王的母亲,如果杀掉了自己的儿子,她就更丧失了执政的合法性,赵太后怎么会自掘坟墓呢?

因为史料的不足,历史学界对于上面提到的种种疑团,一直无法给予确凿的回答。

不过,直到赵姬的这份罪己诏问世,历史才出现了改写的序曲。

“原来,杀死秦始皇的罪魁祸首是赵姬。”我不由得一声喟叹,“在情人和儿子面前,赵姬选择了情人。”

就在这个时候,胡冰突然拍了拍我的肩膀,问道,“林坤,你看那是什么?”

“顶上有绿色的光。”

我抬起头看到上面有一个东西在隐隐约约中散发出一种绿色的光。

如果从远处看,我手里的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在经过帛书的反射后,投射到了顶上,才显出了这一个绿色的光。

“奇怪。”我扯了扯旁边高羽寒,指着上面小声说道:“你看上面是什么?”

高羽寒顺着我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必须要挖下来。”说着他爬上岩石向发光的东西伸去。

“不要动。”就在高羽寒的手要触碰到那东西的时候,张立群在旁边制止道。

说不让别人动,张立群自己却伸出手向着那个东西伸去,眼看着手就要触碰到那东西的时候,高羽寒快他一步将把那东西直接从上面拿了下来。

那东西被高羽寒拿在手中之后,散发出了更刺眼的绿光。在绿光的照耀下,张立群的脸色变的扭曲起来,一把抢过高羽寒手中的东西紧紧抓在手里,嘴里嘟囔着:“终于找到了,我的宝贝你终于被我找到了。”

说完张立群竟然哈哈大笑起来,和刚才的形象相比,完全没有了老者的样子,现在的样子,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疯子”。

看着张立群近乎疯狂的样子,我心里开始隐约的感觉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张老,您冷静一点。”我在旁边大声的说着,可是张立群好像没有听到我的话,依然在疯狂的笑着。

“难道这就是和氏璧?”赵臻看着张立群手中的东西,疑惑的说道。

“和氏璧?!”我终于明白张立群为什么这样疯狂了,这和氏璧是宝贝,是简直连城的宝贝,是有价无市的宝贝。他发财了,所以才这样疯狂的笑着。

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是中国古代一块著名的璞玉石,相传为楚国人卞和所发现。和氏璧是雕刻印章的宝贵材料,其加工后成为秦、汉、魏、晋、隋、唐等历代王朝的传国玺,最后在五代十国的动 乱中下落不明。

和氏璧刚开挖出来时的名称叫“玮”,此后都将没有经过加工的美玉的原石称作“玮”。

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和氏璧与出土的常规文物相比,至少在外形来看,应有明显的不同。经初步推算,和氏璧的厚度至少为10厘米,其并非古人儒家学者佩戴的环形佩玉。甚至,很可能和氏璧仅仅是一个经过简单粗加工的璞玉。同时,由于相传和氏璧被秦始皇制作成了传国御玺。而随着朝代的更迭,该御玺又相传在唐后失传,和氏璧原有样式究竟如何,基本上已经无法得知了。

“这真的是和氏璧?”赵臻拍了拍张立群的肩膀,“张老,你不会就是为了找这玩意儿吧?”

张立群将玉璧一把藏进自己的怀里,“你离我远点!”

“放心吧,你这破玩意儿我才不惦记。”

“张老,你怎么确定这就是和氏璧?”

“就是,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和氏璧落入秦国手中,传说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制成了传国玉玺,称之为‘天子玺’,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哪里还有上面和氏璧,要真有也该是一块玉玺才对。”赵臻说道。

张立群冷哼一声,道:“你们懂什么,这和氏璧什么时候成玉玺了,你们哪只眼睛看到过?如果这不是和氏璧,赵姬怎么会把它藏在自己的墓室了,如果不是和氏璧,它怎么配享受放在这里。”

“张老,你这解释倒也有道理,不过眼下咱们能不能先不要争论是不是和氏璧,先看看这玩意儿有没有什么线索。”我居中调停道。

张立群不信任地看了我一眼,“有什么好看的,你们不会是想明抢吧?”

“不跟你抢,谁稀罕这件啊。”耶律清辉冷笑道。

说完,张立群才犹犹豫豫地将玉璧拿了出来,放在众人面前,很是害怕地看着四周的人,生怕我们会将玉璧抢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