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恐怖灵异 > 摸金少帅 > 第097章 隔绝之地

摸金少帅 第097章 隔绝之地

作者:禹陵后裔 分类:恐怖灵异 更新时间:2024-12-25 03:45:16

第097章 隔绝之地

好在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沼泽,也没有设置险恶的机关,不然的话,咱们这一波人非得在这折戟沉沙不可。

想到这里,我不由的惊出一声冷汗。好不容易爬上山坡,日头已经落到了半山腰上,五色的霞光铺洒在碧幽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我几乎要被这美景咬住了眼球,站在山坡上往下望去,久久不能自已。

“这个地方真是太美了。”徐雅娴站在我边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要是真住在这样一个地方,我看与神仙也没什么差别了。”

“林坤,咱们不能在这儿停留,最好立即进林子,这一片都是开阔地,随时都会暴露行踪的。”次旺提醒道。

“那就从这儿进去吧!”我指着山林前的裂谷说道,“那个地方如同一块儿断崖,是一处天堑,易守难攻,疯人村在对面的可能性比较大。”

次旺取出一个古董望远镜,朝里面望去,不一会儿,他就兴奋地喊道:“那里有人家,你们快来看。”

我接过望远镜,朝他所指的地方看了过去,透过茂密的枝头隐约看见一处吊脚楼的屋顶。

“好极了,真有一户人家在断崖边上。”我将望远镜递给了任永海,“老任,你看到了吗?”

虽然连续走了将近一天的山路,但是队伍里没有一个人喊累喊苦,连徐雅娴都没皱一下眉头,所有人都迫切盼望着能在天黑前找到疯人村。

我们行进在茂密的丛林深处,次旺敏锐的直觉多次让我们避免了陷阱,其中一个陷阱:他们挖了一个四尺见方的大坑,足有三米多深,下面布满了锋利的尖刺木桩,这要是一不留神掉下去,非得扎个满身窟窿不成。

好不容易走出林子,我们到了一处悬崖上面,从崖壁往下看去,就见对面的悬崖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村落,他们聚成一片,又散乱分布,估计这便是我们要找的“疯人村”。

“快看,我们到了。”

“可是,我们怎么过去呢?”强巴找到了位于悬崖上方的一处索桥桩基,明显这里曾经有一座铁索桥链接两岸,但是,现在铁索桥已经被拆去了。

“这个悬崖应该是一道裂谷,从山脚一直延伸到这里,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所以这里的人一开始在这里修建了一座铁索桥是符合实际的。”我分析道,“但是,如今铁索桥已经拆掉,我们站在悬崖两岸,想要过去确实很难。”

“没有安装铁索桥之前,他们怎么进村?”任永海问道。

“这个很简单,绕远路,要么从山的另一侧绕上去,要么从下面的谷底一路攀援而上,你们看那边。”我指着对岸悬崖峭壁的一处小道说道,“这段鸟道应该就是他们进山的道路。”

俯瞰横断山脉的东北缘,峰峦叠嶂,河谷幽深,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有一个叫做阿土勒尔的村庄。它地处大凉山系南段狮子山下的美姑河大峡谷区域,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支尔莫乡北面,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崖村

”。

悬崖村坐落在大峡谷断坎岩肩斜台地上,这里的人家世代居住在这悬崖之上,所在之地像三层台阶的中间那级,与地面垂直距离约800米。村里通向外界,需要顺着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其中接近村庄的几乎垂直的两条相连的藤梯长度约100米。悬崖村口口相传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那时,阿土勒尔村与世隔绝,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没有匪患,没有战乱。这里土地肥沃,村民自给自足,生活比动荡不安的其他地方要安逸而且富庶得多。

那里的村民走出大山,要顺着藤梯攀爬落差800米的悬崖绝壁。

“这个地方,比有名的‘悬崖村’还有过之无不及。”任永海说道。

“疯人村”从东到西长约一公里,宽数百米,东高西低,相差在400米左右。通向外界除了原本这一条铁索桥之外,还有几部顺着悬崖下去的藤梯,有的地方几乎垂直90度,往下看就是悬崖,几乎没有任何遮挡。

而这些藤梯历史悠久,随着风吹雨淋日晒,加上上下攀爬,藤梯多处出现了损坏。村落中分布着数百亩田地和几十户人家。房屋是土坯墙体,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的木头屋顶。可想而知,一些大件物品,村民是不会买的,因为无法上山。就算下山,也是去买些日用品,还有生产工具及肥料。此外,村里养的牛、羊和猪,都没有办法运到山下交易,所以,都是自产自销。

“没想到这疯人村环境如此恶劣,你说他们为什么不搬出去?”

“搬出去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土地、甚至失去生活来源,村民搬到就近城市,也只能选择劳动型的苦力工作。”任永海分析说,如若在城内收入不高,则很难面对高额的生活成本,一次性几万元的安置费也无法完全保证他们今后的生活。因此,搬迁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他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是未必就适用于“疯人村”,因为这个村子是在黑云寨里的,明明山下有更适宜居住的地方,却偏偏要选择这么一个“险境”来生存,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

疯人村山上植被茂密,水土适宜,按道理这里的农作物产量高,村民完全能自给自足,村民的温饱基本没有问题,如果纯粹只是想生存下来的话,这座村子不会像眼前这样萧条。

“以前路不通可规避战争和危险,但现在却限制了村庄发展。”任永海对自己的判断颇为自信。

毕竟像这样的村子,在横断山脉中并不是个例。

“林坤,你怎么看?”次旺走到我身边问道。

“老任说得有一定的道理。”我没有着急反驳任永海,而是蹲在地上查勘崖体结构,发现崖体主要为玄武岩构成,在崖壁上面开凿道路难度很大,“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条原本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为何会被拆除呢?”

我们脚下的山谷虽然并不太长,也就两三里,但是谷深很深,峡谷气势雄伟。这样一个地方,除非真的立志坐隐士,否则完全算得上“桃花源”,不知有秦汉,无论魏

晋。

“你想表达什么?”

“大家换个角度想,像这样一个地方,值得黑云寨的那些人,苦心孤诣地设计制造这么多陷阱,把这里防守的如此严密吗?这里是有财宝还是有美女?”

众人纷纷疑惑地摇头。

“我倒是觉得,这所谓的禁地,不是为了防着外人进来,或者说,不光光是为了防止外人,更重要的是,是为了防止里面的出去!”

此话一出,在场的人无不咋舌。

“这......”大家面面相觑。

“林坤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说过一种病,叫做麻风病?”徐雅娴望着荒草丛生的村子提出了疑问。

麻风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染病。在氨苯砜等化疗药物被发明之前,麻风病很难治愈。麻风病人会莫名其妙地面部、眼部、手部、脚部皮肤溃烂、不断深入,慢慢发展到相关部位变形、瘫痪,以致死亡,更可怕的是接触到他们的人也会慢慢产生相似症状。

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说,任何病只要起因不明、治疗无效,就容易为某种隐喻所覆盖。无论西方还是中国,囿于医疗技术的限制,恐惧的人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便认为这些患麻风病的人是“罪人、不洁之人”,患病是受到神的惩罚。12世纪,天主教曾决定麻风病人必须被彻底隔离,这些“活死人”被驱赶到各地建立的麻风病收容院,福柯在《疯颠与文明》中记录,整个基督教世界的麻风病院多达 19000 个;而身陷麻风病院的患者们,也丧失了所有身而为人的权利与自由。

现在,这一病症在世界上已经基本消除,以至于很多人对它一无所知。但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历史上,麻风病制造过无数病痛、残疾、歧视、恐慌和人间惨剧。麻风病会导致毛发脱落、眼鼻塌陷、四肢畸形等,这些可怕的外部症状加上其具有的传染性,令人们对麻风病极端恐惧,并将其污名化。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麻风病人被隔离,被烧死或活埋的现象都不少见。

于是,大部分麻风病人自愿或不自愿的集中到了这些建成的麻风村、院中。为了更好地消除掉传染麻风的可能性,这些隔离地点大都建立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或孤岛上,条件好的依托于民国时期遗留下的教堂、办公楼,条件差些的就只有几面土墙和石砖,在偏僻的西南地区尤为如此。

我知道她这句话的意思,到这里之前,我也围绕疯人村在脑子里转过好几个弯,可除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之外,半点主意都没有,实在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但见徐雅娴将话头挑了起来,我便反问她说:“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她边走边说:“首先‘疯人村’的新闻是见过报的,这件事不会是空穴来风,算是**不离十。至于他们说的那个浑身长白毛的东西到底是不是僵尸那就另当别论。”

我想都没想就点头附和:“徐雅娴说得没错,空穴来风必定有因,这里面想必一定有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