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中世纪王者之路 > 资料 安娜·科穆宁娜

中世纪王者之路 资料 安娜·科穆宁娜

作者:春夜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43:27

资料 安娜·科穆宁娜

(作者言:本章内容摘自百度,与剧情无关,仅供历史爱好者参考。)

安娜·科穆宁娜(a,1083年12月1日-1153年)是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女儿,也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女性历史学家之一,她根据父亲阿历克塞一世的一生著有《阿历克塞传》(《》),这是研究拜占庭帝国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安娜·科穆宁娜(annaKomeneos),阿历克塞·科穆宁(alexiosKomeneos)与艾琳·杜卡斯(IreneDukas)的长女。

原为皇位继承者,因为触怒阿历克赛的母亲,安娜·达利西纳(annaDalassenea)导致被废,导致约翰二世成为皇位继承人。

她与母亲曾密谋刺杀约翰二世,未遂,被流放

流放期间,她写下了《阿历克塞传》

安娜·科穆宁娜1083年出生于君士坦丁堡的紫色寝宫中。在其早年的生活中,安娜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学习了、修辞和科学,饱读古希腊哲学,还在导师的帮助下学习了历史、医学、数学。其父阿历克塞一世最初选定米海尔七世的儿子君士坦丁·杜卡斯为其继承人,并让他与安娜定下了婚约。但后来长子约翰出生,王位继承权就转给了约翰。君士坦丁·杜卡斯去世之后,1097年,安娜与尼基弗鲁斯·布林尼乌斯结婚,安娜与其丈夫、皇后伊琳娜开始出来反对阿历克塞一世的继承人计划。安娜与皇后试图说服阿历克塞一世将皇位转让给布林尼乌斯,但阿历克塞一世还是设法将皇位传给约翰,而约翰也靠着自己的能力保住了皇位继承人的位置。于是安娜开始策划反对其弟弟的阴谋,后来阴谋败露,安娜被迫退出政争。在退出宫廷斗争之后,安娜专心于历史的研究,并仿照古代的风格写出了《阿历克塞传》。南斯拉夫的拜占庭历史研究者奥斯特洛格尔斯基评价这本书是“拜占庭人文主义的杰出见证“,并且为后世研究拜占庭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紫袍公主

公元1083年,位于拜占庭帝国(Byzantineempire)首都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的皇宫里,一名女婴诞生了。她出生的地方是个紫色大理石房间,在中世纪里,紫色是极为珍贵的颜料,是最尊贵的代名词。因此,这位小公主一诞生,便拥有了整个帝国最尊贵的血统和地位-紫袍公主。她的名字是安娜.科穆宁娜(annaKomnene)。

安娜是拜占庭帝国的新生王朝-科穆宁王朝的成员,是帝国皇帝阿历克塞一世(alexiosIKomnenos,emperorofByzantineempire)的大女儿。她的身份不容小觑,是当时两大军事贵族-科穆宁家族(ThehouseofKomnenos)和杜卡斯家族(ThehouseofDoukai)联姻的后代。阿历克塞一世是这两个家族同盟后被推上帝位的,而安娜这么尊贵的血统,她必定在帝国里有极大的影响力。

阿历克塞一世

作为当时最尊贵的紫袍公主,安娜从小便在君士坦丁堡接受最优秀的教育。长大后,她慢慢地展露勇敢坚毅的一面,而且经常举办沙龙(Literarysalon),跟许多知识分子讨论修辞、哲学和科学。在这个建构的学术圈子里,知识分子都为帝国留下了许多文章和历史记录,这些文献成为了十一、十二世纪这段时期的学者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安娜既然身为学术圈子的一员,也不例外地为后世留下了一部重要历史著作-《阿历克塞传》(alexiad)。她在这部著作中写下了她尊敬的父亲阿历克塞一世和鄙视的弟弟约翰二世(IoannesIIKomnenos,emperorofByzantineempire)统治时期发生的事情,是现今研究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的重要史料。

本来要当个统治者

不过,安娜最初的目标,并不是要当史学家,而是要当统治者。拜占庭帝国皇宫的那间布满紫色大理石的新生婴儿室赋予了所有在这里诞生的婴儿一个极为罕有的身份-紫袍贵族(epithetofPorphyrogénnētos)。在拜占庭帝国里,紫袍贵族是最尊贵最有地位的贵族。这种尊贵并非象征式的,而是有实际的特权。紫袍贵族拥有名正言顺的帝位继承权,而且比长子嫡孙能更优先继承帝位,这种帝位继承顺序在西欧并不存在。安娜拥有紫袍贵族的身份,所以虽然她是公主,却是拜占庭帝国帝位的前列继承人。

但是,安娜最终还是没当成女皇。事实上,因为所做的两件事,使她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第一件事是她曾企图取代自己的弟弟约翰.科穆宁(IoannesKomnenos),让自己的丈夫君士坦丁.杜卡斯(KonstantinosDoukas)共同继承帝位。约翰出生于公元1087年,同样是个紫袍贵族。本来,阿历克塞一世指定君士坦丁和安娜作为帝位继承人,但当约翰出生后,根据传统(紫袍 嫡长子),帝位继承权便转了给他。而且,约翰长大后,展现了相当高的军事统帅才能,这种才能在十二世纪动荡中的拜占庭帝国尤为重要。因此,君士坦丁和安娜的帝位继承机会,已经接近消失了。

约翰二世(位于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马赛克)

公元1118年,阿历克塞一世病逝,约翰成功抵住了安娜及其母亲的干预,取下及戴上父亲的帝位指环,在人民的认可下登基为拜占庭帝国皇帝,是为约翰二世。安娜并无罢休,她认为自己才是阿历克塞一世的真正传人,帝国需要的是她而不是约翰。一年后,安娜策划企图暗杀约翰二世,却失败被抓。接着,她便被软禁在万福玛利亚修道院(摸nasteryoftheVirginKecharitomene)里,禁止接触任何政治。

编写《阿历克塞传》

在软禁期间,安娜没有浪费时间。她开始做第二件事,就是编写一部描写父亲阿历克塞一世生平的历史巨著-《阿历克塞传》。这部著作钜细靡遗地记下了阿历克塞少年时期直到病逝的大大小小事情,甚至包括阿历克塞一世在面对诺曼人(normans)、土耳其人(Turks)和佩切涅格人(Pechenegs)的入侵时所表现出的愁绪。对于安娜来说,父亲是拜占庭帝国当时最重要的舵手,他的死不止对安娜,对帝国人民来说也是毁灭性的打击。因为,接下来,他们开始要忍受“帝位继承者(指约翰二世)的愚昧”。

《阿历克塞传》的风格既是一部史诗,又是一部军事史,以古典希腊语编写。内容并非单纯是一位公主歌颂父皇之作,更是唯一详细记录了东西基督教教会及***教首次大规模交流的情况,这种交流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而且导致了巨大的冲突和混乱。因为这部著作,安娜到今天还在史学界享负盛名,她是第一位以欧洲语言编写史书的女性,而且也是中世纪唯一一位编写史书的世俗欧洲女性。

阿历克塞传真本

在阿历克塞一世成为皇帝前,拜占庭帝国便已处于极度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公元1050年起,塞尔柱土耳其人(seljukTurks)在安那托利亚(anatonia)开始向西扩张,拜占庭帝国在这里的控制愈来愈薄弱。公元1071年,拜占廷帝**队在曼齐刻尔特战役(Battleofmanzikert)中惨败,当时的皇帝罗曼努斯四世(RomanosIVDiogenes,emperorofByzantineempire)被俘虏,带到塞尔柱帝国苏丹“英狮”(heroicLion)阿尔普.阿尔斯兰(alparslan,sultanofseljukempire)跟前。

这场决定性的战役后,安那托利亚的局势极度不稳,内战随即爆发。不少拜占庭贵族在这里争夺余下的权力,并雇用土耳其佣兵作战。这些佣兵以土地和城市作为报酬,拜占庭贵族的内耗最终使帝国几乎失去了所有在安那托利亚的领土。这就是阿历克塞一世继位时的情况。

因此,安娜决定仿效古代希腊学者希罗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般,把父亲力挽狂澜的事迹记录下来,让后世不会忘记这个帝国皇帝如何耗尽心力为拜占庭帝国解除危机。

赞美阿历克塞一世

在《阿历克塞传》中,安娜把父亲比喻为古代希腊的传说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这位希腊英雄曾成功带领人民抵御了外敌。她的比喻确实非常贴切,奥德修斯是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人,他不崇敬遥远的计划,只相信在危难来到时的随机应变。这种主调在《阿历克塞传》非常明显,阿历克塞一世也有类似的特质,纵观他统治的三十七年里,他都是在危机来临时处变不惊地化险为夷。

对于后世的史学者来说,安娜出生的年代实在恰好不过。十一世纪时的拜占庭帝国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大洪流。在那个时代,因为阿历克塞一世向西欧求援,首次打开了十字军东征的理念。安娜在著作中详细记录了年少时亲眼目睹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她看到优雅的君士坦丁堡充斥着许多从没见过的西欧骑士,他们被拜占庭人称为拉丁人。这些西欧骑士本来的目的是对抗土耳其人,以及夺取圣地耶路撒冷。

安娜这样形容十字军:“民众纷纷逃进我们的帝国里,这些西欧骑士所到之处就像蝗虫过境一样。”最后,十字军在中东地区建立了数个十字军政权。安娜对这些人的作战方式感到好奇,他们会使用十字弩,天主教牧师会随军出征,感觉就像是野蛮人的军队。

但不是所有十字军的目的都是如此崇高,有部分参与其中的人心怀不轨。安娜在著作中提到,一支诺曼人的首领安提阿的博希蒙德(Bohe摸ndofantioch)就是其中一个例子。这个人想完成父亲的遗志,征服在巴尔干半岛的拜占庭领土。安娜形容这个人的手段既肮脏又狡猾,他曲解十字军捍卫基督教的宗旨,变为打击非天主教徒-信奉东正教的拜占庭帝国。

安堤阿的博希蒙德与他的诺曼人士兵

博希蒙德最后彻底败于阿历克塞一世的军队之下,签下了和约并从此效忠阿历克塞一世。这场重大胜利成为了安娜赞颂父亲的典型例子。不过,因为对父亲异常的尊敬,她有意无意地在著作中隐藏了父亲的一些过失。例如,她并没有提到阿历克塞一世给西欧法兰德斯伯爵(countofFlanders)的信件。信件里写道,阿历克塞一世为了招揽缓兵,允许西欧骑士参与拜占庭帝**队以对抗土耳其人。罗马教廷因为这件事,经常自诩西方教会拯救了东方教会。对于信奉东正教的人来说,这是个耻辱,而且十字军对东方土地的严重破坏和掠夺,都是因为阿历克塞一世引狼入室的后果。

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

安娜的未婚夫君士坦丁死后,便嫁给了尼基弗鲁斯.布林尼乌斯(nikephorosBryennios)。尼基弗鲁斯被封“凯撒”(caesar)的称号-虽然这个称号在拜占庭时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他是一个史学家,毕生都在以法语编写史书。曾有一说是尼基弗鲁斯都在编写当代的拜占庭帝国史,却未完成便已逝世。因此,安娜受到他未完作品的启发而下笔。

在当时,安娜有大量资料供她写作,而且因为受丈夫影响,安娜经常会参考官方资料,这增加了《阿历克塞传》的准确性和丰富度,就连帝国的行政和管理制度,也收录在里头。尼基弗鲁斯的著作集中在拜占庭贵族的权斗经过如何让阿历克塞一世登上帝位,但没有安娜的著作如此细致。

正在口述《阿历克塞传》的安娜.科穆宁娜

安娜编写《阿历克塞传》的目的,显然是要让后世不要忘记父亲的努力和汗水,而且她要让世人知道父亲的伟大。不过,时至今天,《阿历克塞传》的作用并非如安娜所预料一样。今天,史学家比照这部著作及其他可靠史料,就可以知道当时拜占庭精英企图向后世隐瞒什么,从而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而且,安娜在著作中对弟弟约翰二世的描写,也是颇为偏颇。她把他形容为一个无能和愚昧的统治者,但历史告诉我们,约翰二世算是科穆宁王朝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

拜占庭帝国不泛女性统治者,但却从没出现过如安娜那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充裕时间和社会地位的女史学家。因为安娜,我们可以从《阿历克塞传》中了解了十一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社会面貌、十字军东征状况和宗教史无前例的碰撞等等。对于我们来说,安娜.科穆宁娜生于那个时代,绝对是恰好不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