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独断大明 > 第1220 弹劾温体仁

独断大明 第1220 弹劾温体仁

作者:官笙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9:03

第1220 弹劾温体仁

大明的‘新政’走入了深水区,改革面临的反弹,抗力越来越大,四处都在点火。

各种火苗有大有小,朱栩已经放手,这些压力都在内阁六部身上,这些大人们不是天启之前,只能在朝堂上夸夸其谈,你争我抢,现在相当务实,解决问题是第一位,动辄出京巡查已经是惯例。

两日后,乾清宫。

已经满头白发,神色疲惫的孙承宗坐在朱栩对面,在给朱栩下指导棋。

孙承宗看着朱栩捏着棋子盯着棋盘,道:“皇上,着棋的布局虽然重要,但眼前更要紧,如果眼前的计算失误,就算布局再精妙,只会输的更快……皇上,您看的太远了。”

朱栩手里的黑棋在手指间翻来覆去,最后还是扔了回去,叹了口气道:“哎,都说琴棋书画,朕是样样不行,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会不会写朕是个武莽皇帝……”

中间坐着的毕自严淡淡一笑,道:“皇上,古往今来的帝王没有十全十美,能做好一件事就当得一个‘明’字,皇上做了这么多,史书再苛刻,也不会揪着鸡毛蒜皮不放。”

朱栩收拾着棋盘,失笑一声,道:“朕看的书没你们多,但也不少,不用安慰朕了,说说事情吧。”

毕自严与朱栩相处很多年了,知道他的脾气,端过一杯茶递过去,道:“皇上,今年的总结差不多有个结果了,陕川等六省‘新政’相对来说比较顺利,虽然有些波折,不过还是有不错的进展。最为麻烦的,是江南各地,不管是百姓还是士绅都在极力抵触,手段百出,地方官员也分外懈怠,甚至还带头抵制,对于底层官员的替换,还是需要时间,耐心。”

“移民的事情,辽东已经消化的差不多,明年他们就能靠自身接收灾民,不需要朝廷输血,北安南那边刚刚进入消化期,朝廷输血会逐步减少。这些年从陕川等地移民近一千万,是时候从其他地方移了,臣等已经在做计划,年前呈报皇上御览。”

“明年的税赋,税粮应该在八百万石左右,商税等预计在两千万两上下,工部的工程计划已经进入尾声,明年的国库应该是相当充裕,不会那么紧张了……”

朱栩喝了口茶,神情微笑,道:“也就是说,明年的日子,咱们都能好过一些?”

毕自严面露犹豫,继而道:“皇上,‘新政’现在犹如行在泥沼中,步步艰辛,又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还不能放松,必须加大力度,使得‘新政’能早日完成,实现我大明中兴!”

朱栩对大明的情势比所有人看的都分明,收拾完棋子,沉吟一阵,道:“皇家政院的生员现在可堪一用了,对地方上的那些知县,可以轮番替换,但士绅关系网是数百年积累下来,一时半会儿消除不了,这件事要有耐心。”

毕自严确实很心急,这种心急不止对于政务,还有他的年纪,他对未来有不安。

他没有泄露内心,不动声色的道:“是,臣明白,内阁有完整的计划,会按部就班,尽可能将事情掌控在手里,不出大乱子。”

明朝的乱子以前是在陕川之地,现在已经慢慢转移,到了江南,也从暴力手段转化会各种明争暗斗,看似波澜不惊,实则风起云涌,将‘新政’堵近乎停滞,并且带出来不知道多少麻烦事,让朝野头疼不已,左右为难。

朱栩对内阁是有绝对掌控的,听着便赞同了一句,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执掌大元帅府,负责大明军队管理,见朱栩看过来,便道:“皇上,军队的改制已经基本完成,没有大碍,总兵力大约是四十万,已经无可裁减。现在详细的细节已经逐步在架构,帅府内的各项职能在稳步推进……”

“地方上的三大营镇守三方,经过多轮核查,已经达到要求。京城由皇上直接统辖的两大营,密云的已经结束轮换,重新驻扎。天津的冬训已经结束,战力不俗……”

“帅府的大战略就是确保国内稳定,对四周的潜在敌人进行威慑,目前来说,短时间内不会敌人入侵,会有一段比较和平的时期,有利于朝廷改革的步伐……”

“根据军情处的情报来看,蒙古各部落还是以混战为主,并没有入侵我大明的意图或者能力……”

“倭国近来动作不少,一个是德川家光在清除大明,想要控制整个倭国,同时还在暗中储备粮草,调集军队。对虾夷,九国岛等加强了控制,对我们占领的地方已经有所试探。臣等仔细推算过,最多两年,德川幕府就会忍不住,再次反叛了。”

“多尔衮在东南半岛动作频频,主要是针对暹罗,但暹罗实力颇为强大,互有胜负,又一次还攻入了南安南的腹地,代善战死了。现在他们还在东南半岛最北端进行绞杀,胜负难料。目前来说,不会影响北安南……”

孙承宗说的是言简意赅,从里到外都给说了。

朱栩听完,左手落子,目光平静如水,道:“还算好。德川幕府要是沉不住气,就将九国岛变成倭国的坟墓!让蒙古的骑兵做好准备,多尔衮那边也注意观察,时候到了,就调他们去九国岛。”

这已经大明的既定战略,孙承宗点头,道:“是,臣已经命军情处在密切注意。”

正事差不多说完了,朱栩也交代一下宫内的,便道“煓儿没事,整个后宫都在看着,你们就不要没事上奏本,要求探视了。”

外廷这些大人们对他这个皇嫡子关注异常,动辄就上奏本劝诫要好生照顾,不能区别对待,要有嫡子该有的待遇,甚至还怕朱栩加害他,不时的要探望,当真是千奇百怪。

毕自严等人对这位嫡皇子,将来的太子,皇帝的关注确实超乎寻常,恨不能养在宫外,由他们看护。

这里有着复杂的心思,不能言说。

毕自严与孙承宗同时倾身,毕自严说道:“朝臣是一片关心,虽有些过了,但情有可原,臣等回去之后,会稍微压一压。”

朱栩对他们的心思自然是了如指掌,没有点破,刚要说话,一个五岁左右的小家伙的走进来,颇为礼貌的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毕自严,孙承宗眉头微皱,还是齐身行礼,道:“臣见过大殿下。”

五岁的朱慈烨,虎头虎脑,如同一个小胖墩,站在朱栩不远处,小脸白净,大眼睛眨动,就是显得有些……懵懂。

毕自严,孙承宗对于这位大殿下深怀警惕,没有过多的热情。

朱栩招手,道:“跟父皇说说,今天先生都叫了什么?”

小家伙走上前,仰着小脸,道“先生讲了大学,但儿臣听不太懂。”

朱栩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道:“不懂不要紧,慢慢学就是。”

小家伙轻轻‘嗯’了声,道:“父皇,儿臣想给先生送些礼物。”

朱栩一怔,又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道“尊师重道,你比父皇做的好。刘时敏,带烨儿去藏馆,让他自己挑,挑什么都行。”

刘时敏走进来,道:“是。”

小家伙退后一步,行礼道:“儿臣谢父皇。”

朱栩笑着看着小家伙离开,拿起身边的茶杯。

朱慈烨与朱淑娴是朱栩的长子长女,大女儿倒是生龙活虎,这大儿子就差了点,李解语从小到大给小家伙吃了太多好东西,令他五岁就成了小胖墩。

毕自严,孙承宗看着朱栩对朱慈烨的格外疼爱,不由得对视一眼,双方都能从彼此的眼神里看到一丝深深的担忧。

朱栩对他们的神情恍若未觉,道:“年终大议准备好,到时候在京三品以上的都要去听。”

“遵旨。”毕自严,孙承宗道。

朱栩点点头,没有再多说。

大明的朝局已结算是稳固,现在就是要按部就班的推进既定计划,完成国政大计。

毕,孙二人话音未落,曹化淳走进来,拿着一道奏本,道:“皇上,陕西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本。”

“是谁的?”朱栩倒是神情平静,没有因为是八百里加急而动容。

毕,孙二人眉头一挑,看向曹化淳。

曹化淳递过奏本,道:“是陕西巡政御史上的奏本,他们清查了陕西历年的赈灾钱粮用度,发现有很大出入,尤其是现在的巡抚温体仁,巡政御史怀疑他们与相关官员勾结,贪污赈灾银粮,变卖粮食,谋取私利……”

朱栩已经翻开了,看的很详细,手里不自觉的去拿茶杯,却没有喝。

毕自严不知为何心里咯噔一跳,目光紧盯着朱栩的表情。

好一阵子,朱栩放下奏本,微笑道:“陕西的问题还不少啊。”

毕自严连忙抬手,道:“皇上,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朱栩摇了摇头,道“巡政御史弹劾温体仁,说他阻碍‘新政’,肆意圈地为私,欺上瞒下,霸凌一方……”

毕自严听着皱眉,按理说,巡政御史只负责考察政务,不会轻易得罪地方官吏,为什么这位巡政御史会这么直接的弹劾一省巡抚?

要知道,傅昌宗曾今在陕西做了两年的总理大臣,很多人都认为,陕西是他的地盘,去那里的官也会归类为他的人,谁又敢得罪傅阁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