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六百三十三章 是英雄还是叛徒

第六百三十三章 是英雄还是叛徒

从滏口陉要塞送回邯郸的一个新消息,转眼间便震动了整个赵国朝堂。

据前方报告,就在昨天清晨,一支破衣烂衫、看上去好像叫花子聚会一样的庞大军团,忽然毫无征兆的出现在太行粮道的尽头,并且直接抵近了兵力空虚的滏口陉要塞。

对方没有旗号、不亮身份、更未展现出什么明确的意图,但是却一个个浑身浴血、神情肃杀,怎么看怎么不像善类。过万的兵马在山道上呈四路纵队排开,昂首阔步,离着老远都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冲天战意。

只有不到三千人的要塞守军,顿时慌了手脚,险些当场炸了毛。

等那支军队走到关隘跟前,眼看着城头上的赵军激动到差点就要开弓放箭了,为首的一个小白脸将军才好像忽然意识到什么,慌里慌张的命令大军停下脚步,同时派人上前通报了自己的来历:

大赵典府上士赵亮,率兵突围返回。

“典府上士?赵亮?”平原君看了看同样一头雾水的赵王,转眼望向站在对面的晋阳公主:“这个人,是我认识的那个赵亮吗?”

赵琦难掩发自内心的高兴,点了点头,朗声道:“从身份和官职上看,应该就是我府中的首席门客,君上曾见过的那个赵亮。”

“寡人想起来啦!”赵王忽然接口道:“就是他,当着寡人和众大臣的面,把那三十门神威大炮给毁了,对吧?”

赵琦瞥了一眼脸上有点难看的赵晶,笑道:“没错,王兄说的就是他。后来赵括领兵出征,臣妹向典府举荐了此人,由他担任上士之职,负责协助胡义调度粮草。”

赵王眉头轻蹙,奇道:“这么说,他不是一个处理军需的文职官员吗?怎么又会率兵突围呢?”

平原君手里拿着军情竹简,思忖道:“这份报告上写的很清楚,赵亮是奉主将赵括之命,指挥伤兵军团,作为四路突围部队之一,从秦军的丹水防线一路杀出来的。突围的时候,他们有两万兵马,眼下能平安回到滏口陉要塞的还剩一万三千多人。说实话,这很不容易啊。”

晋阳公主补了一句:“正如君上说的,赵亮带领的并非精锐主力,而是由伤兵组成的杂牌军团,人数又只有两万。所以岂止是不容易啊,简直就是奇迹。”

这个说法,立刻得到了在场文武百官的认可。平心而论,秦**队究竟是什么水准,武安君白起又是怎样的统帅,大家心里都有数,能在对方重重围困之下拼杀而出,况且还是一群老弱残兵,称之为奇迹毫不夸张。

眼见大臣们如此议论,赵王紧皱的眉头也逐渐舒展,他轻轻咳嗽一声,道:“嗯,难得也好,奇迹也罢,总归能平安回来就是好事。那一万三千儿郎,都是咱们赵国久经沙场的老兵,顺利突围着实可贵。赵晶、杜卓,你们看,这支部队暂时该怎么安排啊?”

身为国尉的杜卓,乃是两朝元老,执掌军务多年又一向与晋阳公主、廉颇等人关系匪浅。此时听赵王垂询,他却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先望向了新任主将赵晶。

赵晶对于赵亮的成功突围,同样也是颇感意外。之前他完全没有想到,在秦军布下的天罗地网之中,竟还有人能活着走出来,而且活着出来的,居然还是自己那位同父异母、不共戴天的倒霉哥哥。

他沉吟片刻,阴恻恻的答道:“我王明鉴。眼下那个赵亮所说的,都是他的一面之词。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恐怕还须仔细甄别一番后,才能下定论。”

赵琦闻言秀眉一挑,不客气的问道:“赵晶,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赵晶不慌不忙的笑了笑,答道:“没有调查,谁敢保证是他不是投降了秦国,作为奸细,回来图谋不轨呢?”

此言一出,在场的群臣无不轻呼一声,就连赵王和平原君都忍不住又皱起眉来。

晋阳公主粉面含霜,忍不住斥道:“放肆!你这分明是在血口喷人!哦,你率领三万兵马,不战而逃,回来邯郸就是大功臣,赵亮带着一万多弟兄浴血厮杀、奋力突围,回来就成了奸细。你如此诽谤那些将士们,难道不羞耻吗?”

赵晶无所谓的耸了耸肩,笑道:“公主此言差矣。首先,末将并非不战而逃,完全是因为提前看破了敌人的诡计,才在危难降临之际,拯救了我大赵的三万兵马。与之相反,赵亮的情况可就非常可疑了。”

“哦?何处可疑呢?”平原君好奇的问道:“你能否给我们分析分析。”

赵晶拱手道:“我王、君上,臣是这么认为的。两军决战之初,秦国人为了引诱我军深入,所采取的战术动作多半隐蔽而收敛,各路合围部队或藏于山谷,或行进在路上,尚未完成稳固的壁垒。彼时如果全力突破,可能还有很大的机会透阵而出、脱离困境。但是……”

他略微顿了顿,瞥了一眼满脸气愤的晋阳公主,继续侃侃而谈道:“但是,现在距离秦军完全合围我军,已经过去二十几天了。在武安君白起的亲手布置下,敌人在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构筑了坚固的防线,甚至就连秦王本人都亲赴河内郡,征召十五岁以上的男人,组建了河内军团,用以封锁我军突围和救援的道路。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一万三千残兵败将,就是一万三千只飞鸟,恐怕也未必能飞出长平!”

赵王听得沉思不语,好半天功夫都没有吭声,平原君则抚了抚胡须,语带疑惑道:“这么说,你感觉其中有诈?”

“或许有,也或许没有,臣不敢妄加断定。”赵晶道:“不过就秦军的作战态势而言,他们下一步的行动,极有可能会越过太行山脉,兵锋直指邯郸,而滏口陉要塞,正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

赵晶的这番诛心之语,朝堂上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当然也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凭赵亮和他的伤兵军团,根本不可能这么轻而易举的逃出秦军手掌,除非是双方达成了什么默契或协议,比如,赵亮凭借一万三千兵马,替秦军骗下位于太行山和华北平原之间的战略要地——滏口陉。

此时,赵王忽然把眼睛一瞪,开口问道:“赵亮他们现在人在哪里?已经进入要塞了吗?”

平原君连忙答道:“哦,还没有。要塞守将也同样不确定赵亮的情况,所以没敢让大军入城,而是把他们安置在了城外的军寨之中,同时向朝廷报告,请求下一步的指示。”

“还好还好,”赵王闻言松了口气:“守将的做法很谨慎、很周全,回头要着重嘉奖。”

眼看大王顺着赵晶的分析,已经开始对那支突围孤军产生了防备心理,接下来说不定还会整出什么其他幺蛾子,晋阳公主不禁暗暗忧心,连忙看向国尉杜卓。老头儿见状会意,大步走出朝班,向着御座拱手说道:“启禀我王,赵晶将军的顾虑,虽然听上去有些道理,但是也不必如临大敌、乱了方寸。依老臣看,这些将士绝无问题。”

“哦?老爱卿何出此言呢?”赵王有些好奇的问道。

杜卓上前一步,朗声道:“首先从时机的角度看,秦国人断不会采取赵晶所说的那种策略。他们虽然在长平地区围住了我们的主力,但目前双方仍处在对峙阶段,我们冲不去,他们也吃不下来。一旦秦军稍有松懈,赵括将军还可能把握宝贵的机会,反给他们之命一击。”

平原君微微颔首:“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了。秦军一天不彻底解决长平战事,就绝不可能急着挥师东进。相应的,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派出一支内奸队伍,提早跑来偷城。”

“君上所言甚是,”杜卓应道:“过早出动内应,除了夜长梦多、徒增变数外,秦国人什么也得不到。这种无用之功,秦王和武安君会做吗?”

闻听此言,赵王终于略感安心,他仔细想了想,也觉得自己刚才有些反应过度了,于是点头道:“情况确实如此。秦国根本无法提前猜出,寡人会不会整编自战场上撤下来的部队,当然也就没办法把握所谓内应配合夺城的时机。因此,现在从长平突围回来的,应该不是敌人的内奸。”

杜卓略微一揖,继续分析道:“其次,从要塞守军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字里行间只有寥寥数语,但也不难想象,赵亮他们这支部队的状况,究竟有多么凄凉。残甲断剑、衣不蔽体、形同枯槁、人人带伤。才到了要塞城下,立时便有近半的战士瘫卧在地,疲不能兴。凡是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像这样的情景,足以说明他们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并且经历了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我王,诸位大人,赵国有如此忠贞奋勇的军团,难道不值得我们欣慰和钦佩吗?”

听着老国尉略带哽咽的话语,在场众人都不禁沉默起来,不少大臣的眼眶也已然变得有些湿润。平原君长叹一声,转向赵王拱手道:“我王,杜大人讲的才是正理!将士们为国杀敌,不幸中计被围,能拼死杀出来的,都是我大赵最可贵的热血男儿!他们不仅不该受到猜疑,反而应当重重奖赏,以激励我大赵的军心士气!”

“对!突围将士有功!赵亮有功!”文武百官纷纷应和,一时间整个朝堂群情激动、人声鼎沸。

被这种悲壮昂扬的气氛所感染,赵王也不由得振奋起了精神,他一拍桌案,朗声道:“好!咱们君臣一心、将士忠勇,何惧虎狼暴秦!传寡人的旨意,即日加封赵亮骠骑将军,赐金百两,麾下有功官兵皆晋升一级,入城休整。另着晋阳公主作为王族特使,前往滏口陉犒劳突围大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