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三百一十章 初入广陵

反穿越调查局 第三百一十章 初入广陵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6:14

第三百一十章 初入广陵

赵亮和刘裕二人正在商量着对策的功夫,陶思源的传令兵忽然跑来找他们,传达了主将刘牢之催促度望兵尽快出发广陵的指示。

刘裕一看这种情况,略显无可奈何的告诉赵亮,眼下恐怕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倘若不遵将令,当即便会被定为抗命之罪,这在北府军中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包括他俩在内,加上一百多名度望斥候,恐怕都得遭到严惩。

赵亮同样无奈,只好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率领手下的斥候战士们连夜出发,往广陵方向而去。

在路上,刘裕建议将部队分成五路,其中最大的一队规模在五十人左右,占了总数的一半,分段布置在从京口到广陵这一路的要道之上,专门用来中转传递消息。

因为他们不是探马,所以机动性不强,若想及时与大营方面保持沟通,就只能利用这种临时交通驿站的方式,缩短信息往来的时间。

剩下的五十人再组成四个侦查方向,分别针对广陵城、水军大营,五个水寨码头和粮草仓库,实施全面监视。

赵亮问道:“那咱俩去哪里?”

“据可靠消息,何谦平时并不在大营之中,而是住在条件更舒适的广陵城里,”刘裕答道:“所以,小弟陪大哥一起,率领几个弟兄直接混进广陵。”

赵亮感觉有些不靠谱,愁道:“进广陵啊?那岂不等于是羊入虎口吗?”

刘裕瞅瞅行进在身后的队伍,压低声音道:“大哥,其实我这么想还有一个目的。我听军中的将领说,大统领的叔父谢安大人自淝水之战胜利以后,婉拒了陛下让他都督扬、江、荆、司、豫、徐、兖、青、冀、幽、并、宁、益、雍、梁等十五州军事的显赫职务,打算回归林泉,逍遥隐居。可是司马道子等人却暗中诽谤他蔑视陛下,这才不愿在朝为官。谢安大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并没有急于重新隐居东山,而是借口身体欠佳,改往广陵暂居养病。”

赵亮闻言一愣:“啊?你的意思是,打算去找他?”

“没错。”刘裕点点头:“谢大人是大统领的亲叔叔,又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当初北府兵之所以能够组建,全赖谢安大人在背后支持大统领。而抵御胡人入侵,以及震铄古今的淝水大捷,也都是靠谢安大人东山再起,于朝中主持大局才得以实现。他老人家可谓是我大晋第一名相。倘若他能出面化解此次北府火并,分量绝对不比大统领差。”

赵亮略带疑惑的说道:“可是我听说谢安乃是有名的‘风流宰相’,生性洒脱,不爱权势,最喜好的就是隐居山林、纵情诗酒。像这样超脱的人物,你有把握及时找到吗?”

刘裕说道:“眼下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啦。总好过千里迢迢的跑回建康,去搬动身染重病的大统领来吧?”

赵亮思索片刻,只好点点头道:“唉,那行。就听你的,咱们一边应付着刘牢之给的差事,一边暗中打听谢安大人在广陵的下落。只要能找到他,就请老人家辛苦一趟,出面摆上一桌和头酒,拉刘牢之与何谦坐下来好好谈谈,大家以和为贵。”

刘裕见赵校尉同意了自己的想法,立马把各队的头目喊来,仔细分派任务。

京口大营与广陵城相距不过一百多里,两地算起来都属于北府军的辖区。境内有大江横贯其间,江河两岸都是茂密的山林丘原,郁郁葱葱。

由于路程不远,刘裕等将士又皆为识途老马,所以赵亮一行自傍晚出发,走了一夜半天的功夫,中午时分便来到了北府水军的大本营——广陵。

公元前39年,楚怀王在邗城的基础上,修筑了广陵城,广陵之名便起始于此。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全国后,又在这里设置广陵县。到了汉代,吴王刘濞受封广陵,建立吴国,借助近山临海之利,“即山铸钱”、“煮海为盐”,盐铁两大官方买卖得以迅速发展;再加上有长江之便,当地人兴修水利,种稻栽桑,进一步奠定了广陵经济发达、水路交通运输逐渐兴盛的基础。

三国时期,魏吴之间战争不断,广陵作为江淮一带的水陆枢纽和长江屏障,也成为了南北政权反复争夺的军事重地。尤其是晋朝东渡后,广陵屡经战乱,在胡族政权和汉族政权间反复易手,几次差点变成荒芜之地。

直到谢玄建立了北府兵,把水军基地设在这里,饱受烽烟之苦的广陵城才终于安定下来,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因为脱离战争的时间并不算久,所以此时的广陵,无论是城池规模还是人口密度,都谈不上有多么惊人,更无法与建康荆州这样的重镇相提并论。

在赵亮看来,除了城墙修建的高了一些,其他也就是个小镇的水平。

他和刘裕带着八名度望兵,化装成行脚的山货商人,分三批陆续进了城。

刘裕之前常来广陵,对此地非常熟悉,转了两个街角,便寻得一处小客栈。

客栈的老板姓曹,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当初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险些饿死在路边,幸亏得到了刘裕的救助,方才在广陵安顿下来。

所以,曹老汉一见是恩人登门,顿时喜出望外,连忙烧水做饭,款待刘裕他们。

“曹叔,近来过的怎么样啊?”刘裕用湿巾帕擦了擦脸,笑着问道:“生意可还好?”

曹老汉一边蹲在门口刮着鱼鳞,一边咧嘴笑道:“托大人您的福,如今这小日子过的还成!虽说咱们这客栈的位置有点偏僻,平日里没多少主顾,但是比之前那种四处流亡的生活可强上太多啦!”

他手脚麻利,几下处理好今天早上新捞的江鱼,然后又开始剥笋子,嘴里还不闲着:“刘大人,您老怎么来广陵了,是有公干吗?”

“啊,差不多吧,”刘裕打着哈哈:“我们几个到这边有点事情要办,不过跟军中无关。哎,曹叔,小芸妹妹眼下还在别人府上帮佣吗?”

刘裕口中所说的小芸,是曹老汉唯一的女儿。当初他们父女俩刚到广陵落脚时,因为生活窘迫,所以曾托刘裕帮忙,给姑娘找了一个北府将官的家里当佣人。

曹老汉笑道:“还在呢。不过严都尉和他夫人心肠好,不怎么约束小芸那丫头,隔三差五的还准她回来看看我,帮帮店里的生意。我正寻思着啊,赶明年给孩子说上一门亲,找个好人家嫁了,那样我也就能安心啦。”

“是吗?这是好事啊!”刘裕一边起身给赵亮倒茶,一边说道:“有合适的吗?准备寻个什么样的亲事?”

“那当然最好能是咱们的北府兵啦!”曹老头忙乎完手里面的活计,又拎着一挂腊肉往厨房里走,同时还说道:“严都尉答应了,给小芸留心着,只要水军大营里面有跟咱门当户对的小伙子,就帮忙撮合。”

他一边切着肉,一边大声跟刘裕聊道:“去年打跑了北边的胡人,百姓们都夸咱北府将士了不起!老天爷开眼啊,可算是把这太平日子给盼来啦!不信您到街上瞅瞅,人是越来越多,买卖也越做越兴旺,跟我两年前来这里比一比,简直一个天上一个泥里!”

闻听此言,刘裕跟赵亮不禁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一丝无奈。

百姓们都和曹老汉一样,对眼前这来之不易的平安生活充满了希望,可是他们却并不知道,一场新的战火却正在向广陵慢慢逼近。

刘裕沉吟了一下,又开口问道:“曹叔,您这店里还有其他客人吗?我们可否在这儿暂住几日?”

“住!住!都住下!”曹老汉拎着菜刀从厨房里跑出来,忙不迭的说道:“到了广陵,当然得在咱自己家住啊!你放一万个心,昨天刚有几个客商结账离开,店里所有房间此时全都空着呢。你回来了,不住我这里住哪里?除非嫌弃小老儿的客栈寒酸!”

刘裕开心的笑笑:“怎么会嫌曹叔的店寒酸?您这可是打趣我了。不过,我这位大哥喜欢清静,不爱跟别人……”

“我现在立马去关门!”曹老汉把菜刀往腰里一别,当场就要出去上门板,刘裕见状连忙拉住他,哈哈笑道:“莫慌莫慌,只要别再接客就好。您这里清静,我们就把整个店全包下了,房钱饭钱分文不少。”

曹老汉闻言不快道:“大人你这说的是哪里话?!小老儿还能跟您要钱?当初要不是大人出手相救,我早已经在街上死透了!”

赵亮在旁边劝道:“曹叔您就被跟我们客气了,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是……”他想了想,这条铁的纪律不是北府兵的,转而又改口道:“你做买卖不容易,老刘照顾照顾生意也是应该的,他不差钱儿!”

“就是,我大哥说的对,”刘裕笑道:“钱的事情您就别管了,只要不收外客便好。”

曹老汉仍旧坚持推辞不肯,又跟刘裕嗔道几句,便继续去厨房里忙活了。

刘裕趁他做饭的功夫,吩咐手下出去布几处暗哨,然后对赵亮讲道:“大哥,我寻思着,一会儿吃完饭,咱们先到街上略微转转。一来看看何谦的水军有什么举动,二来顺便打听一下谢安大人的消息,你看如何?”

赵亮点点头,正欲说话,忽听门口有人喊道:“阿爹,看我给您带什么回来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