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反穿越调查局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千岁

反穿越调查局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千岁

作者:码字的李世卿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36:14

第一百七十六章 八千岁

赵亮和杨茹等人在李二白的带领下,穿行于茫茫的太行山脉之中,已经走了四天的光景。

正如二白之前所说的那样,这里的山路虽然难行,完全要靠两条腿来倒腾,但是也同样顺利避开了平原上的契丹大军,不用再提心吊胆的日夜防备。

而且,太行山奇绝险峻、郁郁葱葱,一路走来,到处都是令人啧啧称奇的如画风景,令大家都不禁感到心旷神怡,好似郊游探险一般,丝毫不觉得旅途辛苦。

沿着山脉越往南走,赵亮这心里头就越感觉亲切。原来,赵亮老妈是河南安阳人,而安阳的林县就紧挨着太行山,所以赵亮小的时候,姥爷经常带着他进山游玩。作为当地著名的资深驴友,他姥爷可并非爱逛景区的主儿,而是专门领着孩子往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钻。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能看到更多美丽的景致,也是为了锻炼赵亮的体能和意志力。

现在李二白引导的路线,很多都是赵亮姥爷带他走过的,尽管历经了上千年的时光,可山川形貌居然相差不大,依稀还是赵亮小时候的那番印象。

睹物思人,赵亮都不禁有些恍惚了,再也分不清究竟哪个时间在前,哪个时间在后。想到这里,他突然在心中升起一个古怪的念头:哎?若是在这些石壁巨岩上刻下姥爷和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来句“到此一游”什么的,那么千年之后,老头儿走到此地看见了,会不会被吓一大跳呢?

当然,想是这么想,赵亮可没敢这么干。一来担心真的把姥爷给吓出个好歹,二来更怕违反了纪律,回头被局里来个罪加一等。

自从那天当着众人的面,将“赵郎”二字喊出口之后,杨茹索性也就更加放的开了。这两天一直黏在赵亮身旁,愈发的亲近随意。当然,“郎”是不敢再叫,又变回了“赵大哥”。说实话,像杨家二小姐这样的姿色,不说万里挑一吧,可也绝对算得上是大美女了。要说赵亮对她丝毫没有动心,那肯定是假话。不过他此时心里惦记着小雅,又担忧再次上演当初思雪那种难分难舍的离别剧情,便打消了花心的念头,有意无意的保持着与杨茹的距离。

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苹果。这丫头曾经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握着刀把恶狠狠的警告过赵亮:“我劝你还是老实点啊,倘若敢轻薄二小姐,占她半点便宜,当心老娘碎了你!”

众人一路游山玩水,又多行了半日功夫,终于赶在太阳落山前出了山区。

李二白熟悉道路,很快便找到一处驿站。苹果进去亮明自己的身份,又通报说都指挥使使杨延昭将军的千金抵步此处,立时便受到了驿丞的热情接待。

于是,大伙儿在驿站里安顿下来,烧水洗澡,饱餐一顿,然后纷纷回房歇息,好扫去这几天的辛苦疲惫。

翌日一大早,赵亮等人起床洗漱,用过丰盛的早餐后,骑上驿站准备好的快马,扬鞭启程,直奔大宋的都城汴梁开封府。

从相州到开封,不过四百多里的路程。他们每逢驿站稍事休息,再更换新的驿马,只用了两天多的时间,便顺利抵达了目的地。

此时天色尚早,城门还未关闭,苹果当先领路,带着大伙儿催马入城后,直奔天波杨府。

杨家的宅邸位于东京汴梁西北角的天波门内,故而又名“天波府”。整个府院占地极广,分东、中、西三组群落。东院是一座巨大的演兵场,其中设有点将台,是杨家子弟兵演武练兵之处,修的颇有气势。

中院是杨老令公杨业处理军机政务的地方,同时杨家宗祠也安置于此,每逢家族重要庆典,杨家人便都聚集在这里。

西院则是一处山水园林所环绕的内宅,乃是杨家寝院。全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都生活在西院,那里高矮房舍鳞次栉比,端的是富丽堂皇,景致宜人。

在天波杨府的大门口,有一条金水河,河畔凉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八个大字“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意思是,但凡从此路经过的朝廷官员,不论你官职大小,都必须徒步而行,以示对杨家的尊重。这块石碑,乃是先帝宋太宗亲赐,奖赏给一品武将、太尉兼大同节度使杨业的,以表彰他为国尽忠、守土抗敌的功绩。

单单从这一点上看,就不难知道杨家在朝中的地位,究竟是有多么显赫。

众人在街口纷纷下马,跟着杨茹和苹果步行走到府门前,门口站岗的家将一看是二小姐回来了,顿时惊喜万分,其中一人忙不迭的转身跑进去报信儿,其他的则纷纷围拢上来行礼问好。

杨茹此时也惦记祖母身体,喊上赵亮、苹果和李二白,直奔西院。才走了一半,几人就被匆匆赶来的管家杨德给拦住了,说是老夫人此时在正堂会客,叫他们过去那边相见。

“有客人?是谁呀?”杨茹边走边问。

管家回答:“八千岁和寇相,他们专程来探望老夫人。”

赵亮闻言一愣:“八千岁?是八贤王赵德芳?”

杨茹摇摇头:“不是,赵德芳老王爷英年早逝,这个八千岁是他的儿子赵明。”

“他叫赵明?我叫赵亮,听上去好像我兄弟啊?”赵亮不禁大乐。

苹果白赵亮一眼,正欲开口教训,忽然想起武林盟主级别的李二白就跟在身后,而这个轻薄的小白脸居然还是李二白的师叔,于是硬生生把骂人的话给憋了回去。

管家杨德也觉得赵亮有些孟浪,但他不清楚此人跟小姐是什么关系,所以尴尬笑笑没有言语。

杨茹却不以违忤,笑道:“你还别说哦,这个小王爷真跟赵大哥有点像,不光是名字搭调,性格都蛮相似呢。”

说起这八千岁,那在宋朝可是一段奇闻典故。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因病去世的时候,太子赵德芳尚在襁褓之中,为了稳固政局,于是朝中元老都推举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继位,也就是后来的宋太宗。

没想到,这赵匡义自打当上皇帝之后,就一门心思的想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可是,毕竟赵德芳还在那里戳着呢,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思索再三,宋太宗想出了一招儿,请已经长大的侄子赵德芳来谈条件,交换皇储的继承权。赵德芳为人忠厚明德,向来有“贤王”的美誉,他本就没打算坐这皇位,更何况皇叔居然屈尊降贵的跑来和自己谈判,当场便爽快应允下来,让堂弟赵恒当太子。

宋太宗没想到侄子这么好说话,皇位说让就让,一点都不带犹豫的,立刻龙颜大悦,当场亲赐赵德芳“八千岁”的尊号,世袭罔替。

同时,宋太宗还赐给赵德芳一柄纯金打造的兵器——王命金锏。宋太宗亲口答应,这柄金锏,上可打昏君,下可打谗臣,有监国之权。

赵德芳人虽然老实,可心眼却不傻,随口便问了皇叔一句:“万一打错了怎么办?”

宋太宗赵匡义那会儿光顾着高兴了,闻言答道:“打错了?打错了也不要紧,王命金锏,打了白打!”

于是,这“上打昏君、下打谗臣,”后面又多了一句:枉打不咎!

这可要了亲命啦!如此一件大杀器,几乎是拥有了无敌的属性啊。

宋太宗这一朝倒还好,“八贤王”赵德芳一次也没用过王命金锏,只是供在自己家里,当宝贝镇宅。可是等到赵匡义的儿子宋真宗赵恒继位,赵德芳早已去世,楚王世子赵明就成了新一代的“八千岁”。

而这个愣头青,整日上朝都在怀里抱着金锏,把文武百官吓得心惊肉跳,生怕他一言不合就抄家伙打人。

要知道,被金锏给削了,不光打了白打,而且还会被自动贴上“谗臣”的标签,当真是没法活啦。

宋真宗对此也是颇为头痛,在心里不知道埋怨了他老爹多少回:父皇啊父皇,您说您办的这叫什么事儿啊?虽说皇侄不至于连朕都敢打,可凡事都有个万一。万一这小子哪天吃撑了或者喝多了,给我也来这么一下子,妥妥的“昏君”头衔同样跑不掉啊。

于是乎,小八千岁赵明,在朝野之中成了绝对没人敢惹的存在,到哪都抱着金锏,满朝文武都得绕着他走。不过,好在赵明和他爹一样,算是明事理的王爷,为人也嫉恶如仇,不仅没有成为扰乱朝政的不安定因素,反而还在很多时候发挥了震慑宵小的作用,令一众奸臣也不敢过分造次。

杨茹领着赵亮他们快步来到中院正堂,跨过门槛便见到了厅里坐着的三人。居中的一位,年纪二十来岁,穿一身缎黄色龙袍,正是大宋八千岁、楚王赵明。在下首陪坐的,是个满头银发、气质飒爽的老太太,不用说,她就是此地的主家、天波杨府的老太君佘赛花。

另外一位四五十左右的中年官员,坐在佘老太君对面,气度沉稳,神采奕奕。赵亮心道:这位应该就是大宋名相寇准了吧?

见到众人进来,八千岁赵明先开了口:“哎呦,看看,我们的女英雄回来啦。”

“我呸!吃饱了没事干,又跑来找揍吗?”杨茹没好气的白了赵明一眼,旋即给宰相寇准行了一个“万福”礼:“茹儿见过寇叔叔。”

寇准笑着抚抚胡须:“免礼免礼,贤侄女回来就好哇。前一阵子,老太君可是忧虑过甚啊。”

杨茹闻言直起身子,飞一般的扑到佘赛花怀里,哽咽道:“奶奶您可安好?是茹儿错了,害的您担心。”

老太太先是心疼的拍拍杨茹的肩头,然后又训斥道:“没规矩的丫头,怎么跟殿下说话呢?还不快快赔罪。”

“我跟他赔罪?”杨茹道:“不揍他就算好的啦。”

赵明跟杨茹年纪相仿,自幼便一起玩耍,如同兄妹一般,听佘老太君这么说,赶忙道:“老奶奶莫怪她,小茹妹妹从来如此,我早习惯了。”

杨茹笑骂道:“赵明,你这是在替我解围呢?还是在暗搓搓的告状?”

佘老太君被他俩逗的哈哈大笑,然后又道:“说你这丫头没规矩就是没规矩,来了这么多后生朋友,为何不快给我们引见引见。”

她话音刚落,就听赵明一声惊呼:“哎呦,我的天,原来二白道长也法驾光临,有失远迎,恕罪恕罪!”说着,便起身离座,迎了上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