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五百四十四章 金山

宣德大帝 第五百四十四章 金山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五百四十四章 金山

两个女人也知道这种事耍耍小性子可以,不但不会让朱瞻基心生反感,反而还能增加一些夫妻间的情调,可是若是事做的过了,就会变了味道。

在朝鲜女人说出‘没有’的话,两个女人果断拉着朝鲜女人下了舱室,把朱瞻基撩在了甲板上,在海风中凌乱。

船队离开新釜山继续南下,沿着风平浪静的东方大陆西海岸航行,五天后导航员禀报朱瞻基此行的目的地已经到达。

船队在导航员的指挥下进入港湾,这里就是后世的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大湾区,南北两个半岛只有一个狭窄的入口(金门海峡),最窄处的宽度不足四里,只要在入口两端的高地上修建炮台,这里就是完美的海军基地。

朱瞻基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到一个地方首先考虑的就是这个地方的军事价值。在一处适合驻泊的港湾处抛下铁锚,最先下船的是朱瞻基的侍卫千户,他们是整个船队的保卫力量。

接下来便是船队成员陆续搭乘小船踏上陆地,大明这么多年的移民经验,根本不用朱瞻基去强调,船队成员便开始有条不紊的分配工作,一部分选择合适的地点,搭建营地。

一部分人开始伐木构建简易的卸载栈桥,两排分割开的原木一根根地在大锤的击打下插入海底,在上面铺上厚木板一个简易的栈桥便搭建完成,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

朱瞻基当然不会去操心这些劳心劳力之事,在岸上渡过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便带着唐三任与一队侍卫开始沿着河流向上探索。

王瑾就是在这条河流里发现了金沙,有金沙就说明河流的上游一定一座规模不小的金矿,对于朱瞻基来说在河流里洗沙淘金那速度太慢,他要找的是金矿。

这种有明确目的地的探矿其实非常容易,而且黄金的辨识度又是那么的高,寻找了十几天后,朱瞻基一行人就确定了金矿的具体位置,只等着所有工具都准备好便开始进行采矿作业。由于发现了金矿,朱瞻基给这里起了极其恶俗的名字——金山

朱瞻基承诺所有跟随他来到金山的人员一年都能得到不低于十两黄金的奖励,大明如今的金银兑换比例已经达到了三十比一,十两黄金那可就是三百两银币。

他们这些被太上皇招募来的船员,普通水手一个月只有五两银币的月薪,这在大明已经是很高的薪水,一两银币可是能够买两石糙米,五两银币足够一个五口之家过上小康生活。

三百两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笔巨款,而且这笔钱还是他们薪水之外额外的奖赏。朱瞻基的承诺一出,包括侍卫千户在内的所有人员全都兴奋的山呼万岁。

给了好处就开始立规矩,这是上位者惯用的套路,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朱瞻基也不能免俗,说了未来的好处,自然就要讲一讲当下的规矩。

首先朱瞻基提出这笔奖励要等到返回大明的时候才会发放给大家,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任何异议,现在他们的生活,衣食住行太上皇全包了,每月还能拿到五两银币的高额月薪,就算需要买卖物资这五两银币也足够花销了。

其次就是定下规矩,在开采的所有金矿都是太上皇的私产,任何人不得私藏,若是被发现有私藏者,一律吊在桅杆上吊死!

最后就是所有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必须集体活动,这附近有土著人出没,在没有摸清这些土著的情况之前,不得与土著擅自接触,以免发生危险。

然而不是朱瞻基不想和土著接触就能避免与土著接触,金山由于干旱少雨土著人口并不多,而且都是以狩猎为主的土著。

在朱瞻基一行人登陆金山十多天的时间,负责安保的侍卫千户已经不止一次发现山林中偷窥,虽然这些土人看到大明全副武装的士兵没敢动手,但是这种被人窥视的感觉却让整个淘金队伍非常难受。

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些土人就会聚集起来向淘金队伍发起攻击。朱瞻基与唐三任商议过后,决定设一个圈套让这些土人上当,给这些土人一次难忘的打击。

淘金队伍中最吸引土人的就是队伍使用的瓷器餐具,这些在阳光下能够反光的餐具在土人眼里与他们祭祀的黄金价值差不多。

为了吸引土人前来抢夺瓷器,朱瞻基下令假意举行了一场大型的祭祀活动,在活动的现场摆放了大量的瓷器。这些都是船队带来备用的瓷器,有些也可以用做交易。

不同于东京城附近的土著由于生存条件丰厚,对待外来的人类非常友好,没有多少攻击性。金山附近的土著却攻击性极强,这就应了那句穷山恶水出刁民的说法。

土著们看到了这些摆放在空地上的瓷器,顿时就生出了贪婪之心。他们知道凭着一个部落几百个勇士很难战胜那些不速之客,很快就以惊人的速度串联起来,十几个部落组成了一个五千多人的联军,对淘金队伍发起了攻击。

严阵以待的淘金队伍虽然只有两千多人,凭借着强大的装备优势,对这些进攻的土著进行了反包围。

土著们哪里见过如此强大的排枪打击,连续三轮射击之后,便让这些连护具都没有土著联军死伤惨重,剩下的土著顿时吓破了胆子,纷纷的跪倒在地祈求活命。

这一战一下子就俘虏了三千多土著,俘虏了这些土人让淘金队伍一下子就有了充足的劳力。本来朱瞻基还担心这些土人在被安排挖矿劳作会进行反抗,没有想到这些土著温顺的像一只只人畜无害的绵羊。

朱瞻基倒是没有虐待这些土著俘虏,每天都有充足的食物供给,粮食食物可能会短缺,不过对于大明来说守着这么资源丰厚的渔场,一张大网撒下去,几千人一顿饭的食物便够了。

不同于淘金队伍天天吃鱼已经吃的腻烦了,土著们可是非常愿意吃鱼,能够管饱的吃饭,对于他们说也不是天天都有的生活。

在金山安稳下来之后,朱瞻基便派遣船队到南方的建中城采购粮食,土人们天天吃鱼没意见,淘金队伍可不行,不过总是采购粮食也不是长久之计,金山本地还是要有自己的粮食种植,不说别的,至少要保证淘金队伍的口粮供给。

可是哪有种地的人啊?这让朱瞻基与唐三任非常的犯愁,就在两人犯愁如何建立农业生产的时候,已经在金山挖矿一个多月的土人的部落里陆续来人与淘金队伍交涉。

谷 他们希望用财物赎回他们部落的勇士,朱瞻基当然不会同意,好容易抓住的劳工哪里能放走,至于财物,土著能有什么财物?

各个部落又退而求其次,希望他们能见一见他们的族人,这一点上朱瞻基与唐三任倒是没有拒绝,他们来这里并不想与土人把关系处的太僵。

这些俘虏与家人见面的结果却让朱瞻基与唐三任始料不及,也不知道这些俘虏对他们的家人说了什么,这些人竟然不愿意走了。

面对这些老弱妇孺,朱瞻基还真下不去狠心驱逐,双方语言不通,沟通起来也不是很方便,最后还是在以为有语言天赋的土人俘虏的帮助下,才彻底的明白这些土人想要干什么。

原来这些家属听说俘虏们每天都能吃饱饭,这让土著家属们非常羡慕,他们也希望留在金山,为大明干活,只要管饭就行。不要小看吃饱饭,在工业革命和生产力爆发之前,吃饱饭都是各个政权努力争取的目标。

这真是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朱瞻基与唐三任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不过却有个条件,那就是所有土著的娃娃都要到淘金队伍建立的学堂读书。

土著问读书是干什么,唐三任就解释说,是为了让孩子长本事,他不希望土著们的下一代还什么都不会。

土著们没有多想,觉得让自家的孩子去学本事这不是坏事,他们哪里知道,正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两代人过后,这些土著的后代就完全丧失了他们本民族的特征。

大明就是用教育这种最低成本的国防,成功的将这些土人同化,当然这种同化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高等文明对付低等民族。

有了这些土著人口的加入,淘金队伍在金山附近的河流两边开垦了大量的荒地,今年的农时已经耽误,只能种植一些蔬菜和耐寒的成熟期短的农作物。

随着金山的日益繁华,有越来越多的土著带着他们的猎物,架着他们的独木舟跨过海湾,来到金山交易。土著带来的都是兽皮、原生矿石这些原材料产品。金山这边的交易商品是腌制的咸鱼、经过加工的蔬菜等初级加工的农产品。

这种交易使得金山获得了更多的原材料用于返回大明交易,土著们也能在交易中获得大量的食物,弥补自己不落中食物不足的问题。

朱瞻基与唐三任二人看着这个两人一手缔造的城镇日渐繁华起来,心中无比的欣慰,转眼之间他们已经来到金山半年的时间,来的时候还是盛夏,现在已经是隆冬季节。

算算时间再过几天就已经是景泰二年,虽然人不在大明,但是该有的过年的仪式感还是要有的。最能代表过年的红灯笼与红春联都要准备上,红纸没有那就寻找红色的颜料将白纸染红。

唯一的遗憾是,由于要保证粮食的供给,所有的粮食都不得酿酒,朱瞻基也不例外,可以说今年的这个年过的,是朱瞻基从有记忆以来最寒酸的一个年。

不过胡氏与孙氏倒是感觉很是自在,一辈子被困在深宫之中,现在不但能够四处游玩,而且由于缺少人口,所有人都要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唤。两个女人也不例外,被安排到学堂去给土人的孩子开蒙读书。

孩子们对语言的接受能力非常地快,第一个月还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学,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能够大声读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忙忙碌碌的过完这个年之后,朱瞻基与唐三任商议,如今这黄金已经生产了不少,是时候回大明一趟了。

金矿的生产步入正轨之后,每天都能生产近五百两黄金,这半年多的时间,淘金队伍已经存下了二十万两黄金,换算是成银币那就是六百万两。

这样一笔财富简直比打劫都来得快,朱瞻基与唐三任仔细核算了一下成本,最主要的成本就是采购海船和钱来金山海上的消耗。

等到了金山之后,大部分的粮食消耗都可以通过贸易,以及自己生产获得,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捎带着养活了三四万的土著百姓。

还有一笔开销就是如今已经一年到期,答应所有队员的黄金也到了兑换的时候,每人十两黄金,再加上一些重要岗位的付出,连同船员与侍卫千户的薪俸付出,以及杂项开支共计需要支出五万两。

剩下的十五万两黄金就是这一年来的纯利润,今年这一年还是只生产了半年,步入正轨的时间更加的短暂,这让唐三任震惊不已,如此的利润,一旦传扬出去,那还不让人疯狂了。

不说皇帝占有八成的分子,就是自己这两成股份,这一年下来也有两万五千两黄金的利润,对于个人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

唐三任感觉自己的心肝都在发抖,个人占据这么多的股份一定不是好事,钱太多了恐怕会给自己的后辈儿孙招祸。

“陛下!这利润太高了,黄金的采矿与冶炼不能放到私人手中,这是取祸之道啊!”

“当然不能放在个人手中,黄金是高价值商品,关税税率是六成。这些黄金需要缴纳六成的所得税交给国库,能够到我们手中的只有剩余的四成。

就算是四成也有六万两,这是一笔巨额的财富,这样的金矿只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我们到这里挣得就是这一锤子买卖,回去之后就会有朝廷派员来接手,同时也会大量移民金山。

可以预见的未来,金山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矿山不允许百姓开采,河流里面的金沙老百姓还是可以进行淘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