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五百一十章 东方大陆

宣德大帝 第五百一十章 东方大陆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五百一十章 东方大陆

尽管山名持丰对幕府没有那么忠诚,可是他却是个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倭国灭亡,就算明国没有将倭国国民杀光,经过明国几代人的统治,他们肯定就会忘记自己是倭国人的事实。

“王将军,您能不能给我交个底,明国朝廷的底线是什么?我看看我能不能做主,若是不能做主,我明天就赶回京都,请示将军,让将军给出一个我国最后的条件。”

“山名大人,实不相瞒,这些条件不是咱家定的,和谈那是皇帝陛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做出的决定,若是拿不到倭国足够的诚意,你认为咱家能够挡得住国内主战的声音吗?

这么说吧,咱家手里的权限很小,比如倭国国王去除天皇称号就是绝对不能更改的条件,倒是这赔款还能少一些,后面还有一些贸易、法律条件,明天再说吧。

你也跟咱家说句实话,你到底有多大的权限,别我们在这里浪费时间,你却什么主都做不了,真要激怒了主战派,后果是什么,你应该比咱家清楚。”

“王将军,不是我国不愿意赔偿,而是这一万万两银币,就是把我国卖了也拿不出来啊!”

“这才是我们要谈的,我们要谈的是你们怎么偿还这笔钱,我虽然没有权力改变你们赔偿多少钱,但是却有权力决定这笔钱你们怎么还。”

“不管怎么还,我国也拿不出这么多钱,明国就是把我国灭了,也还是赔不起。”

“一年赔不起,那十年呢、二十年呢?”

“您是说我国可以分开还?”

“这就看我们怎么谈了,谈判不就是有来有往嘛!”

“那天皇的去名号呢?”

“你们傻呀?给我大明的国书里不称天皇,对外交往的称呼中不能自称天皇,自己关起门来,叫什么谁管你们啊!”

“王将军这是?”

“这是什么,咱家若不是不想让那金英得势,至于这么苦口婆心跟你们在这费劲吗?直接派兵打不更省事。”

山名持丰顿时就明白了,对待皇国的问题,明国内部争斗的很厉害,目前是王瑾代表的一方占上风,金英代表的一方占下风。

脑补完这些之后,再看王瑾的时候,怎么看怎么顺眼,这就是个一心为倭国着想的人嘛,有这样的人与倭国友好,倭国的未来也不会差。

想到这里山名持丰对着王瑾深深的鞠了一躬:“非常感谢王君的帮助,您永远是我国的朋友。”

“我个人荣辱不足挂齿,可是倭国千万生灵不能毁于一旦,这不是我这个信佛之人愿意看到的,不过你们也应该清楚,凡事都有因果,大明从来不欺负人。

你们有今天的结局,是你们自己种下的因。这一点上你们应该多与你们的邻国朝鲜学习,朝鲜就在大明的身边,这么多年我大明却从来不会对朝鲜动武,为什么?”

山名持丰嘴角直抽抽,让皇国跟朝鲜那样跪在地上管明国叫爸爸(这不是贬低朝鲜,而是事实,李氏王朝对大明的标准就是以君父事之。),皇国上下还拉不下脸来,不过这场仗打完,相信皇国上下认真摆正自己的位置。

“王君教训的是,我国从蒙元攻打我国失败之后,就对中原有了莫名其妙的底气,这也是怀良亲王敢于斩杀大明使者的原因。

我国上下认为就连最强大时候的蒙元都不能拿我国怎么样,更何况还比不上蒙元强大的明国,正是这种思想让我国上下认为明国也就是语言恐吓一番,不用理睬慢慢就会过去。

没想到的是,贵国这一次真的动手了,而且一动手就让我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让我国已经失去了对抗的信心,这才有了在下前来谈判的决定。”

“咱家明白,要说你们选择与大明对抗,咱家也能理解,谁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呢,不过说话做事要从自身的实力出发,做出与实力不相符的事,后果就不是自己所能预料的。

若是你们不产生误判,早早约束倭寇,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年你们也倭寇的手中捞取了不少的好处,想必这才是你们不愿意禁绝倭寇的原因吧。”

这一点涉及到了倭国的声誉,山名持丰说什么也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即使明人知道皇国在倭寇劫掠大明中受益,也不能说出去,不然一个强盗国家的帽子扣在皇国的头上,以后还有哪个国家愿意与皇国来往。

王瑾也不打算与山名持丰在这个问题上纠缠,皇帝给他的任务是通过谈判控制倭国的海关,以及石见国。

这也是王瑾愿意与山名氏接触,对他们示好的原因,现在的石见国银矿还是零散的开发,没有找到大的矿脉。皇帝说倭国的石见国有一座储量丰富的银山,只要拿下石见国,未来光是开采银矿这一项就能让大明赚的盆满钵满。

山名持丰告辞回去休息,王瑾来到金英的军帐,给金英行礼道:“前辈真是太感谢您了,没有您今天的出手,想要逼迫山名持丰就范非常困难,这倭国人就是典型的畏威而不怀德,只有知道害怕了才能乖乖跪下来当狗。”

“这倭国人是可以当狗,不过依咱家看来,凡是选择当狗的人都有一颗想当狼的心,所以说这倭国既要用又要防。

咱家不知道陛下给你旨意是什么,不过对倭国绝对不能放松,时刻都要让这个国家明白,大明碾死他们跟碾死一个臭虫一般容易。”

“前辈真是慧眼如炬,随着我大明在国内新政的推行,国内的人口负责国内的建设都有些不够用,更何况向外开拓,可是陛下又不想放弃对海外的开拓,陛下有一个大计划,就是拉上朝鲜和倭国一起向外开拓。

前提是这两个国家必须在大明的控制之内,大明可以在吃肉的时候让他们也喝点汤,不过却不能养的太肥了,反噬主子。”

“这陛下又想开拓哪里?不会是准备开拓奴儿干都司吧?”

“怎么会呢,这些地方都是大明的核心地区,怎么可能让朝鲜和倭国染指,陛下说从倭国北边的虾夷岛与库页岛中间的水道一路沿着一串破碎的岛屿向东就能发现一片我们从来没有到过的大陆。

那片大陆上生活着与我大明长相差不多的土著人,陛下说这些土著其实殷商后裔,在与西周争斗中失败,顺着辽东半岛,一直向东北走到一片冰天雪地之中,然后在最寒冷的冬天,跨过海峡来到了那片大陆上。

既然是殷商后裔,那就是我华夏苗裔,我大明有义务到哪里教化我华夏的百姓,这是大明做为一个大国的责任。”

金英睁大了眼睛,自己在皇帝身边那么多年,怎么就没有听过这个消息呢?他丝毫没有怀疑皇帝所说之话的真实性,这么多年皇帝还没有说过一句虚言。

“当真是这样吗?”

“千真万确,控制倭国就是这个计划的第一步,以前是朝廷内部的事物太多,腾不出手来执行这个计划,现在国内的事情已经理得差不多了,陛下决定正式实施这个计划。

而启动这项计划的资金就从倭国的赔款中支出,陛下计划的是这笔赔款让倭国三十年还清。含上利息每年要向我大明支付五百万两银币,三十年倭国光是利息就要支付大明五千万两。”

“陛下圣明,如此大事竟然能够用这么巧妙的办法解决,大明有如此圣君,何愁不兴!”

“陛下之深谋远虑根本不是你我这凡夫俗子所能参透,如果陛下不把这件事告诉晚辈,晚辈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攻打倭国只是所有计划中的一环。

在向东开拓的时候,大明需要借助倭国的人力,这也是陛下不想将倭国打残的原因之一。”

“咱家明白了,老弟咱家真是羡慕你啊,如此名垂青史的大事落到了你的头上,咱家真想跟陛下申请给你当个副手,去完成这波澜壮阔的大事。”

“前辈,您羡慕什么啊,听陛下说东边的那片大陆要比大明大好多倍,咱家一个人,一个东洋舰队哪里能照顾的过来,未来把倭国纳入大明体系之后,本土舰队的战线就会向外推进到倭国以东,南洋以南。

本土舰队除了一些治安力量,主要舰队也会前移吧?”

“老弟此言在理,只要控制了倭国,大明在东方几乎就找不到敌人,西方有西洋舰队,本土舰队可不就闲下来了,这个时候舰队前移就成了必然,不然这么大一支海军,闲在家里那可是巨大的浪费。

要知道海军一年的军费可都是自己挣回来的,总是在家里闲着可挣不回来军费,我看陛下不但会整合朝鲜和倭国,估计还会将南洋的那些亲藩也整合起来,大家一起去东边大陆发财。

陛下肯定不会用强迫的方式,谁若是看不清形势,到时候陛下肯定将他们撂下,让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发财。”

“这是肯定的,陛下虽然是仁主,但是也不是没有脾气的老好人,就看这些亲藩谁能够把握住这一次的机会了。”

“别人咱家不敢保证,汉王绝对会跟随陛下的脚步,汉王现在对陛下那是心服口服,当初他那么对陛下,陛下都能以诚相待,把他分封到南洋,如今南洋汉王国可是最富裕的国家。

若是单论国民百姓的富裕程度,汉王国的百姓比大明百姓富裕多了,可是汉王国越是强大,汉王就越是谦虚谨慎,这两年已经不止一次向陛下请旨,希望能将汉王的爵位传给世子,自己回京城养老。

陛下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让汉王回来,回来又要怎么安置,爵位肯定是不能再给了,钱财汉王可不缺,汉王国如今一年的岁入二百多万两,人口却只有一百多万。

这收入合到每个百姓身上足有二两,这样的财政收入让汉王国除了养了一支五万人的陆军之外,还养了一支一万人规模的海军。

而且汉王国的海军船只都是自己国家建造,可以说汉王国除了大明之外,可以吊打其他任何藩王。

这样一支军事力量,在南洋就是一家独大的存在,再联合上北边的赵王国,两家能够凑出十万大军,不过赵王国这两年在南洋的名声不好,整天在南洋抓土著做奴隶种植甘蔗,大明所消耗的糖有一半都是赵王国产的。”

王瑾对南洋的事不是太熟悉,这些事还是第一次听说,他惊讶地问道:“南洋诸藩都这么强大了吗?”

“那要看跟谁比,南洋诸藩的兵力再多,武器装备这块却在大明的手里攥着呢,如今南洋各个藩国手中最先进的火绳枪都是大明生产的,他们每年光是采购武器这一块基本上就能把岁入消耗掉大半。

这火绳枪与大明使用的燧发枪相比那差距不是一点儿半点儿的大,拿着火绳枪的亲藩**队对上大明军队,那就是在找虐。

参与大明阅兵了解过大明军队战力的亲藩各国,没有人敢于兴起反抗大明的念头,至于以后会不会有这种问题出现,那就不是我们能够考虑的。

相信后人比我们这代人更加聪明,更加明白大明宗主对他们的意义所在。也许未来这些亲藩国最后都会成为大明的一个省,这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退一万步讲,大明被这些崛起的亲藩打败,大明还是太祖的大明,顶多就是又一次靖难而已。”

“亲藩没有问题,可是那些分封出去的勋贵呢,他们要是起了反心呢?”

“他们呀更没戏,你也不看看皇帝陛下将他们分封到什么地方,除了英国公张家,成国公朱家,黔国公沐家,这三家的封地与大明相连,其他的那些勋贵,陛下全给丢到了南边的一个大岛上。

只要我大明严格控制造船技术,这些勋贵就算经过争斗统一了那个大岛,他们也离不开那座大岛。想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要仰大明之鼻息。

至于与大明相连的那几家,西南的沐氏因为麓川之役犯了错误,已经被陛下剥夺了护卫,成了光杆,徒有其名。

英国公与成国公当年因为争夺封地,到现在都在互相敌视,若不是朝廷压着,说不定早就打起来了,你真以为他们的矛盾是无意间形成的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