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女子的地位
对于胡善祥提出的让昌平公主在学堂特殊对待,朱瞻基根本就不会答应,也不该答应,真要这么做,昌平公主的学堂就等于白上,她一定会成为学堂里被孤立的对象,受到这种不友好的待遇,也许长大以后他都不会对庶民百姓产生好感。
只能说皇后是爱女心切,才不想让昌平公主受一点儿委屈,这与皇帝让公主出宫读书的目的截然相反。
胡善祥见皇帝没有正面回答她的问题,便知道皇帝不赞成她的说法,皇帝没有回答是不想在人前让她难堪。
胡善祥识趣地没有追问,吃了一餐女子学堂的午餐,帝后的车驾开始返回京城。
在回去的路上,朱瞻基问胡善祥对房山一行是否满意?
“陛下!臣妾看到了房山百姓生活富足,精神昂扬向上,虽然知道这只是房山一隅才有的生活,但是臣妾还是看到了陛下新政的威力。
若是天下州县都推广新政谋福于百姓,天下何愁不兴,国家何愁不强!”
“难啊!朕没有官员可用!”朱瞻基叹气道。
胡善祥瞪大了眼睛,她久居深宫并不喜欢政事,对朝堂之事知之甚少,不禁诧异问道:“满朝文武那么多官员怎么还没人可用?”
朱瞻基苦笑一声,不知该如何给自己老婆讲解什么是既得利益集团,什么是新兴势力。
想了想之后,朱瞻基打了个比方问道:“善祥,假如有十个人,你有一百两银子,一百两银子可以让你生活美满幸福,不愁吃穿。
剩下的九个人一文钱都没有,他们想要吃饭,就得给你干活,因为他们九个人没有钱,所有钱财的值多少钱就是你说了算,你控制着绝对的财富,他们九个人就得听你摆布。你什么都不用干就能坐享其成,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有一天突然有人告诉这九个人可以不给你干活,他可以给这九个人更多的报酬,让他们过得更好,你愿意吗?”
胡善祥大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脸的不可思议,她听懂了皇帝的话,也感觉到了恐惧,陛下的新政是在与天下所有士绅官员为敌。
难怪陛下会说没有官员可用呢?这些官员他哪里敢用,哪里能用。如今皇帝登基已经两年多了,能够推行新政的地方只有寥寥几地,这还是皇帝以放弃民政的权力作为妥协才能施行。
胡善祥有些心疼自己的男人,他是皇帝完全可以与官员们达成妥协,做一个盛世的太平天子,然后就可以被臣子称颂为尧舜之君。
然而自己的男人却选择了与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背道而驰,胡善祥可以想象的到,一旦矛盾彻底爆发,甚至需要一场战争来消弭矛盾。
想一想天下人蜂拥而起,异口同声反对皇帝,胡善祥就不寒而栗。
朱瞻基不想在政事上与皇后说太多,毕竟后宫干政犯忌讳。于是转移话题问道:“善祥对学堂可有什么建议?”
事关女儿的成长,胡善祥没有矜持,按着她自己的理解说道:“陛下!让孩子适当参与劳作臣妾觉得很有必要,不然尤其是富贵人家的孩子,真就变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蠹虫。
可是学堂也要考虑这些孩子与老师都是女子,如今日这般进山林中拾柴之事臣妾认为尽量避免,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臣妾看到女子学堂开设的课程中,为何没有《女戒》?女子不修妇德,如何做贤妻良母?”
“这劳作之事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善祥说的对,这上山拾柴之事以后要杜绝,学堂的此次柴薪由州衙拨给,不过学堂不开设《女戒》这样的课程,是为了鼓励女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现在这种极度男尊女卑的社会氛围,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适当的提高女子的社会地位,可以让更多的女子走出家门参与国家的建设,在女子营地你也看到了,女子除了力气没有男人大之外,在智力思考各个方面都不比男人差。”
“可是陛下,女子怎么能够整日在外面,如此抛头露面岂不是在招蜂引蝶!”
“女人在大街上行走就是招蜂引蝶,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以后大街上调戏女人的混混一律严惩,让百姓知道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
男人也要慢慢习惯女子越来越多的参与社会,在社会上养成尊重女性的道德观念。”
胡善祥狐疑的看了朱瞻基一眼问道:“陛下为何如此执着于让女子走出家门呢?”
“不是朕执着于此,而是这样不平等的男女关系会极大的阻碍社会的发展,女子若是不能自强,大明的劳动力就少了一半,这一半的劳动力又能创造多少价值!”
胡善祥弄不明白皇帝为何会认为女子是主要的劳动力,女子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如何能够承担繁重的劳作?
胡善祥出身山东,虽然不是高门大户,那也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她接触的女人都是娇滴滴的官家小姐,自然是没有劳动能力。
可是放眼整个大明,女子承担很重要的劳动责任,通常男人服劳役离家之后,家中的活计都会压在女子身上。
偏偏她们干的再多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在婆家眼里永远是婆家在养着媳妇。
这样的地位使得女子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参与社会的能力,沦为了生育工具,活成了行尸走肉。
这种条件下的女子如何能有自主权,以后随着大明的纺织业发展的越来越快,实践证明在纺织行业,女人的工作效率要比男人高得多。
女人如此麻木,如何能够如让女子走出家门走进工坊,只有提高女子的地位,让女人自己有勇气走出家门,去凭着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完全的自己能够养活自己。
女子有了独立的收入才能不再仰婆家的鼻息,才能进一步的提高女子在家庭的中的地位。
未来对女工的需求将会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女人才是触发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