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混在大唐的工科宅男 >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初见,会晤!

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 初见,会晤!

“哇!这里的房子真高、真气派啊!”

“为什么这里的楼能盖得这么高?这地面可以这么平?”

“哇!那窗户怎么亮闪闪的?难道上面挂的是琉璃?”

“这就是炎黄书院啊?师兄是怎么做到的?竟然可以在这座山上建起一座人间仙宫?”

墨槐带着玄清等人进入了炎黄书院,而玄清身后的一众天师道门人,在踏进书院大门后,一个个的眼睛都开始瞪得圆溜溜的,众人都被眼前宏伟壮观的盛景给惊讶地合不拢嘴,一些年纪稍小的,则是忍不住小声惊叹了起来。

“小师叔,师兄的炎黄书院,为何比咱们的正一观还要气派的多?”

那个年纪最小、目测只有十岁左右的小道士,这时见玄清和墨槐二人间的距离拉得有些远,他连忙迈着小腿来到玄清身后,抓住后者宽大的袖袍,小声问道。

闻听此言,玄清顿时哭笑不得。

小道士口中的正一观,正是这个时代天师道门人在龙虎山的修行之所。天师道的肇始,源于东汉永元二年(公元90年),张道陵前后在龙虎山地区炼丹传道从事创教活动达三十多年,并在龙虎山多处留下了他修道炼丹的遗迹和传说故事。其中包括炼丹岩前的丹灶、濯鼎池、试剑石、西仙源、碧鲁洞、天师草堂等等,龙虎山也成为道教的发祥地。

此后,历经晋、唐、宋、元、明,天师道始终处于中国道教的中心或是主导地位。天师道在四川传了三代,陵传子衡,衡传子鲁,传至第四代张盛迁还江西龙虎山定居。

张盛南下到龙虎山后,遂在张陵炼丹处建起祠庙,即后来的“正一观”,又在附近建了传篆坛,尊张陵为掌教“正一天师”,并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遇三元日登坛传篆,以授四方学道之士,从而逐步开创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很大的正一天师道龙虎宗。

在历史上,天师道移至龙虎山后,由于一直处于隐遁自保的状态下,很长一段时间不显于世,史书上也少有记载。到了唐朝道教受到尊崇,几被立为国教,天师道由于朝廷扶植和利用,才逐渐彰显于世。

而在后世大名鼎鼎的龙虎山天师府,却并非唐代之前所建,而是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传言天师府是张盛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被称为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

“恒儿,不得胡说!”

玄清不忍小道士在教外出丑,忍不住低声斥道:“修行讲究随心而安,不为世俗所扰,岂能因为外物而乱了心性?”

小道士皱了皱眉,认认真真地想了一会儿,还是反驳道:“……可是师兄为何要在这里建这么漂亮、气派的书院?难道这也是在修行吗?”

玄清默然片刻,说了一句:“你师兄如今修的是红尘道,你还小,不懂!”

说罢,他便不再管这小道士,抬脚快步朝着前方的墨槐追去,留下小道士在后面独自沉思。

如今龙虎山天师道的掌门,道号风灵子,真名叫做张子祥,是天师道历史上的第十位天师,而这小道士,便是张子祥的亲孙子,名叫张恒,自幼颇具慧根,便跟在张子祥身边学习道法。李泽轩当年随灵虚真人加入龙虎山时,张恒才不过三四岁,但那个时候,他便开始通读道典了,因此在道法方面,这孩子的天分其实可以说是远超李泽轩以及当今龙虎山上的任何一个人!

“走吧!小师弟!再不走一会儿咱们得跟丢了!这炎黄书院可不小,别一会儿迷路了!”

一名年轻道士走了过来,拍了拍张恒的肩膀,一阵好笑道。

张恒虽为天师道当代掌门之孙,但在教中并未受到什么特殊的优待,教中的弟子们,也一直都将这位机灵的小师弟当做亲弟弟一般看待。此次风灵子挑选了一批门下精英弟子跟随玄清下山历练,张恒由于天资出众,再加之这小家伙一直想要下山见见世面,风灵子便让他也跟着下山了!

“哦~!”

张恒点了点头,抬脚快步跟了上去。

光华楼一楼会议室。

颜思鲁、墨槐、王绩等书院一众“高层”,和玄清带来的一众龙虎山天师道弟子依次落座,互相寒暄了一番后,这时会议室的门被人从外面推开,李纲在胡竟然的搀扶下走了进来,站在他俩身后的,居然是孙思邈。

李纲现在身体大不如以前健朗,平日里住在云山别院,虽然没事的时候还会经常来书院这边转转,但来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玄清等人今日是突然造访云山,李纲是听闻消息后才匆匆赶来的,恰好孙思邈和胡竟然当时正在为李纲例行检查身体,便都一起过来了!

“玄清道长,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啊!”

走进会议室,李纲看向正要起身的玄清,他脱离胡竟然的搀扶,朝着玄清拱手一礼,道。

当初巫劫偷袭云山,李纲意外受伤,命悬一线之时,是李泽轩和玄清从六百多里外的龙门关及时赶回将他从鬼门关给硬生生地拉了回来,如果不是玄清,他现在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面对救命恩人,行这一礼并不为过,即便玄清的年龄要远比李纲小。

“贫道一切无恙,文纪先生近来可一切安好?”

面对李纲,一向孤傲冷酷的玄清也不敢托大,他起身郑重还了一礼,并开口询问道。

坐在玄清身侧的一众龙虎山弟子,这时才知道从门口进来的那位老先生便是鼎鼎大名的李纲,那个叱咤文坛、担任两朝太子老师的李纲,也是面对异族入侵、大义凛然地向无敌之资的巫劫,喊出了“老夫尊天地,敬道德,畏民心,尔区区一介蛮夷武夫,我岂会受你恐吓”的振聋发聩的灵魂呐喊的李纲,李文纪!

那一夜的云山之战,经过众人的口口相传,已经在民间演化出来了无数不同的版本,什么巫劫三头六臂、眼冒雷光,什么书院高手如云、天地变色,但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李纲那夜面对大宗师高手巫劫时,临危不惧、正气凛然的那一番呐喊,竟然一字不漏地在民间广为流传,无数大唐的百姓以及读书人,无不因此而对老先生肃然起敬!

龙虎山天师道虽然隐于世外,但玄清率领着这些弟子一路走来,路上多多少少地也听过这件事情,此番见到那个面容慈祥、须发皆白、满脸皱纹的老人后,这些龙虎山弟子无不肃然起敬,纷纷自发地站起身来,向李纲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道门礼仪:

“见过文纪先生!”

自张道陵创立天师道,数百年来天师道门人并不怎么过问世间俗事,但有一点无可否认,天师道门人皆是汉人,皆是炎黄子孙,虽然他们家国意识较为淡薄,但在他们的观念中,仍然有着较为强烈的种族意识,要不然当初灵虚真人也不会因为突厥狼骑劫掠大唐边境村庄而一怒之下斩杀两百多名突厥狼骑!

李纲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在面对异族入侵时,却临危不惧、昂首怒斥敌酋,简直是大涨汉人威风,面对这样一个心存浩然正气的老人,龙虎山的这些弟子都是发自内心地尊敬!

“呵呵!这些想必都是天师道的高徒吧?呵呵!都坐!都快坐!”

李纲看了看玄清身侧的龙虎山弟子,满脸慈祥地笑着道。

一番客气之后,众人再次落座。

“此次贫道奉掌门之命,带领我天师道二十二名弟子下山历练,由于天师道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接触过世俗,所以……往后只怕要给诸位添许多麻烦!”

众人落座后,玄清朝李纲、颜思鲁等人拱了拱手,竟然难得地说了一句客气话,只是这些话从他的口中说出来显得无比生硬,估计应该是临行之前风灵子教他这么说的。

闻言,李纲摆手道:“呵呵!玄清道长这话就太过见外了!且不说天师道是山长的师门,上次要不是道长出手搭救,老夫只怕已经行将就木了!这次天师道门人下山历练,书院理应接待!

而且眼下孙道长的医馆和医学院正缺人手,天师道贵为天下道门正宗,门下弟子山医命相卜想必都有所涉猎,若是能够出手帮衬辅佐,那实乃炎黄书院和大唐联合医馆之幸,老夫倒要反过来感谢诸位了!”

孙思邈这时也点头道:“文纪先生说的不错,现如今无论是大唐联合医馆那边,还是书院医学院这边,都急缺医术高超的医道圣手。而且实不相瞒,贫道这些年一直在修撰一部医书,一部将贫道这些年云游四方遇到的一些病症以及治疗药方整合在一起的医书,用作传与后人。

但近来医馆和书院的事务缠身,贫道实在难以集中所有精力去修撰医书,龙虎山天师道虽以道法、武功见长,但医术仍然冠绝天下,若是能得诸位襄助,贫道这肩上的胆子肯定会轻上不少,而且贫道的这部医书,也能早几年修撰完成!”

孙思邈所说的这部医书,正是先前李泽轩在他所居住别院见到的那部还未完成到一半的《千金要方》,自从被李泽轩“忽悠”进炎黄书院之后,孙思邈虽然觉得距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但他这部医书的修撰进度却越来越慢了,因为压在他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

不同于玄清这样出身于名门大派的道门中人,孙思邈虽然也是修道之人,但他的一身医术都是在无数次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严格来说,孙思邈只能算是一个散修,因为他无门无派!

但尽管如此,在座的天师道弟子也没人胆敢轻视孙思邈,因为孙思邈行医几十载,活人无数,在民间声望极隆,这是一个将毕生精力和所有热情都奉献给医学事业的人,值得所有人尊敬!

“哦?孙道长在修撰医书?不知可否方便让贫道等人一观?”

闻言,玄清眼睛一亮,出声问道。

玄清一生,将自己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剑道上,所以在天师道中,他还有一个“剑痴”的称号,论对剑之一道的感悟,就连当年的灵虚真人都比不过他!

而玄清另外百分之一的精力,则倾注在了医道上,虽然只有百分之一,但玄清的道心极为纯粹,如此专一、纯粹的一个人,即便是只付出了自己百分之一的精力,也要比常人付出百分之百的精力要强,他在医道上面的造诣,目前也是仅次于孙思邈,却远不如灵虚真人!

故而,听说孙思邈最近在修撰医书,玄清顿时来了兴趣!因为论行医经验,十个他都比不过救人无数的孙思邈,而这部集合了孙思邈这么多年行医经验的医书,肯定对提升他的医术大有裨益!

“呵呵!既然玄清道友感兴趣,那又有何不可?待孔归先生将你们安顿好后,玄清道友可以直接来贫道的别院一观!”

见玄清对自己的医书感兴趣,孙思邈并没有不高兴,也没有想要藏私,他坦然一笑,道。

行医半生的他,志在医治天下饱受病痛折磨的苦难百姓,但他也明白,仅凭自己一人之力肯定无法达到这个目标,所以当初他答应李二加入太医署,所以他今年又受李泽轩的“蛊惑”,加入了炎黄书院以及大唐联合医馆,为的便是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更多和他有着共同志向的同道中人!

玄清眸光一闪,拱手道:“前辈高风亮节,玄清佩服!”

孙思邈笑了笑,不以为意。

颜思鲁这时说道:“玄清道长此次带领二十二名天师道弟子下山,正好云山这边还有几栋别院空余,山长此时不在书院,老夫便代山长做个决定,让贵教弟子暂且住在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栋云山别院,这样道长以及贵教弟子平日里也能方便出入医学院以及大唐联合医馆。道长以为如何?”

玄清对于弟子们的住所倒是没什么特殊的要求,闻言,他点了点头,道:“但凭孔归先生安排!”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