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综艺我为王 > 第五百四十九章 国家宝藏(四)

第五百四十九章 国家宝藏(四)

“国宝啊,当之无愧的国宝!”

王钢激动的手足无措,能让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如此激动,可见这宝贝有多么稀有。

看他那眼神,估计恨不得自己就是和珅,想尽办法把宝贝占为己有才能满足。

高清摄像机围着国宝转了360度,非常慢,尽可能的把每一处细节展示在观众眼中。

单季祥往前走了几步,也是唯一一位能够近距离接触国宝的人。

“炉铜胎,圆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

炉颈部浅蓝釉地,饰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

腹部宝蓝釉地,饰红、白、黄三色掐丝珐琅缠枝莲花6朵。

其下饰莲瓣纹一周。

此器釉质莹润,部分釉质呈玻璃般的透明状。

珐琅色泽浑厚谐调,富丽典雅,是一件高水平的元代掐丝珐琅作品。

不过这件国宝也有不那么完美的地方,因为铜胆、象耳和圈足是后配的。”

王钢紧接着说:“瑕不掩瑜,如此精美的玉器,那一丝的不完美,反而更添韵味~”

单季祥捧了一句:“王钢老师很懂古董~”

“不敢当,只是略有涉猎罢了,更不敢在诸位专家面前称懂。”

“王钢老师谦虚了,不如您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件宝贝?”

“好~那我就斗胆说几句,说错了大家不吝纠正。

抛开其学名不谈,这就是一个制作精巧的香炉,高度只有13.9厘米,直径是16厘米。

如此小巧的香炉,大概是贵妇人在内室焚香时使用的,也可能是专供把玩的摆件。

它通体莹润,发着玻璃般的光泽,造型厚重,配着华贵的颜色,更显富丽。

它的颈部装饰有黄、白、红、紫四色菊花,12朵菊花的造型十分典雅。

在香炉腹部,有红、白、黄6朵缠枝莲花,全部是掐丝珐琅。

说到缠枝莲,这可能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装饰图案之一,又名‘万寿藤’。

以莲花和藤蔓缠绕,连绵不断,寓意吉祥。

在中国古代的很多瓷器、丝织品和建筑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图案。

这件香炉上的缠枝莲将莲花作为主体放大,蓝、红、白、黑、黄交替作为花瓣配色,使色彩更为丰富,又保持了整体配色的一致性。

在炉的下部,同样装饰了莲瓣纹。

众所周知,莲花和佛教有密切关系,将莲花装饰在佛教用品上,有敬重之意。”

哗哗哗~掌声连成片,这些较为专业的解读,令观众对王钢刮目相看。

他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和珅,没想到他是真的了解古董。

也难怪他曾经在电视上鉴宝,敢拿着小锤砸砸砸。

单季祥补充道:“说的太好了,基本把我要说的说完了,我就补充一点,大家看这里~”

他手指香炉的‘象耳’:

“这个耳朵,我们叫它象耳,不是指大象的耳朵,而是古代中国人对香炉两端的把手的称呼。

这个香炉的耳,是两个大象头,它们卷着鼻子,通体金色,富贵而灵动。

据专家考证,这两个象耳,包括香炉底部的象足,都是明朝时候加上去的,而主体的珐琅是元代制造。

所以,它仍然是一件元代艺术品。

也因为这些象耳和象足,很长一段时间,它都被归入明朝工艺品。

还有这两个富贵的象头,中国人大多数认为大象是从阿三传来的动物。

据说汉朝时期的佛经,就是几头大象驮来的。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大象,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本地象灭绝了,只能从国外进口。

史书上关于大象的记载不少,最有力的证据来自秦朝。

那时秦始皇派人征服岭南地区,设立了一个郡,就叫象郡。

可见,大象在中国早已存在。”

涨姿势了,每一件珍贵古董的背后都蕴含着无穷的文化,这才是古董真正的魅力。

难怪那些专家为了这些古董都拼了老命,其所代表的数字价值是一方面,更深层的是其华丽外表下的一段历史。

这才是无数学者专家愿意为其投入精力的原因,对于考古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接下来,有江超上场演绎了一段短剧。

剧目是根据一段传说改编的。

传说,元朝皇宫曾遭遇一场大火,烧了不少宫殿和宝物。

人们清理废墟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色彩斑斓的瓶子,皇帝拿到后爱不释手,命京城的工匠们仿制。

巧手的工匠们根本想不通这个宝瓶的制造工艺。

江超饰演的李姓工匠日思夜想,不得其解。

而一天晚上,他梦见女娲娘娘,并告诉他:“这宝瓶,是宝石和金银融在一起烧成的。”

从此,李工匠开始烧制这种瓶子,它也成为一门宫廷专有的特种工艺。

这当然只是传说,因为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这种工艺。

工匠们把扁铜丝烧热,掐成花纹焊在铜胎上,再把珐琅质地的釉彩填进花纹内,用火烧制。

成品图案精美,色彩斑斓,贵气十足,一直受到权贵的喜爱。

后因为珐琅釉多为蓝色,这种工艺在明朝景泰年间最为流行,因此民间称之为“景泰蓝”。

反而它的专业名称掐丝珐琅,渐渐不为人们所知。

掐丝珐琅在古代的应用十分广泛,小到女子的耳环、头饰、镯子,大到巨大的花瓶,都可以运用这种工艺。

同时,它也十分昂贵,过去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

因此,珍贵的景泰蓝艺术品大多被皇家。

故宫博物院有“景泰蓝传世六珍”,其中就以元代的这件最为贵重。

又一国宝落下帷幕,现场观众好像受过洗礼了一般,整个人都升华了。

确实,欣赏古董,其实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

因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要看到其美丽的外表,还要了解其代表的历史。

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古董岁月的熏陶,气质油然而生。

梁栋也是为了这部综艺,临阵磨枪学了些古董知识。

结果越学头越大,没有天赋根本别想在古董行里站住脚。

别的不说,光是对于各种史料的了解,就得花费大工夫。

光了解正史还不够,那些稀有书籍上记载的野史,也是必须了解的范畴。

只能说中国太大了,随随便便一个领域都足以让人研究几辈子,都研究不明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