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79章 去辽东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79章 去辽东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79章 去辽东

“高杰,让队伍折向西南吧。”高杰很是奇怪:“不是去山东吗?往西南干什么?”王瑾脸上的表情突然阴了下来:“去灭了扫地王,敢吗?”

高杰古怪地笑了笑:“大哥没说要灭他。”王瑾说:“大哥说我指挥。”高杰摆了摆手:“来虎,让队伍前面路口右转!”

高杰压低了声音:“就这么公然灭了扫地王,可不大好。”王瑾说:“没事,曹文诏灭的扫地王,与我们何干。”

王瑾的那点同情心在万历、天启、崇祯三位大帝的治下早就磨没了,他当然不是去解救饥民的,他的粮食就这么点,杀了张一川只能让饥民们死得更快。但是张一川手上有曹文诏老营的全部物资,这王瑾就容不下他了。第一是因为咽不下这口气,第二是因为王瑾的计划非常需要这批物资。

张一川独吞曹文诏老营物资,大违江湖规矩,但是陕西反王之中还有一条更重要的规矩——贼不杀贼。各家反王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关联,如果有谁试图强行吞并其他反王,其他反王为了自己的生存,势必群起而攻之,尤其是杀害兄弟投降官军的,会被视为所有同道之敌。大家在官军的围剿之下本就生存艰难,若再内讧,如何活得下去,这一规矩也是为了所有反王的共同利益。

但王瑾打一开始就没有任何与其他反王和平共存的想法,不管和谁联合都是以挖墙脚为目的。他知道自己这么做李自成绝不会同意,所以整个计划中,只有这一步连李自成也没告诉。这也是为什么李自成是大哥,他永远是二哥。

张一川原本打算再向南走一段距离,到了离曹文诏比较远的安全地方再把这些物资分配给各队头目。但是他们带着大批饥民,速度势必很慢,因此连走了好几天,才走到大宁县境内。

裹挟饥民过多对于部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混杂了这么多没有进行过任何军事训练,连基本生存都成问题的人,纪律根本无法保障。营中没有灯火管制,大半夜居然还有人做夜宵吃饭,有的人在玩弄饥民中的妇女,岗哨的布置也是漏洞百出。

突袭没有任何悬念,根本不用侦察,那个守卫最多,火把最亮的地方就是仓库所在。参与突袭的所有人,所穿的衣甲、打着的旗号都是石楼山之战的战利品。铠甲是重要物资,李自成不可能分给王瑾太多,但是从官军手中缴获的战袄号衣几乎全部拨付给了他。王瑾用辽东军话大声发号施令,那六十多个分散在各队的曹兵俘虏也用辽东军话叫喊。漫山遍野饥民乱窜,营地中毫无秩序可言,混乱中的张部士兵被轻易驱散。

闯营的运输能力有限,所以并不能把所有物资都带走,首先夺取所有的骡马、车辆,然后装载各种军械和被服。金银财宝张一川单独收储在一个地方,没和其他物资放在一起,王瑾也不在乎。粮食他没动,一是没有那么多车马运输,二是没必要把事做得这么绝。整场战斗杀人不多,趁着乱兵和饥民争抢粮食,闯营扬长而去,留下张一川痛骂曹文诏的祖宗十八代。

王瑾确实一度有直接干掉张一川的打算,但张一川毕竟救了闯营,还是不好对他下杀手,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就是了。要杀张一川,势必得先杀死大批的饥民。更何况如果张一川死了,这几万饥民无论是跟着王瑾还是一哄而散都是大麻烦,反倒是跟着张一川的时候麻烦还相对可控。王瑾这个人当善人的时候不够善,当恶人的时候又不够恶,所以他就只能一直待在第二把交椅上。

由大宁向东北穿过汾西、灵石二县,从沁州和汾州的辖境之间穿过,进入辽州境内。

这一路上,王瑾让全军都作官军打扮。曹文诏的名声太差,冒充他的部下会有麻烦,王瑾自称是祖大寿的部下。

行军途中闯营不需要再去打粮,所到之处本地士绅都得老老实实交粮。王瑾一般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直掩藏行踪,直到离村庄很近的时候才现身。一来是让村中的人没有时间思考他们的真假,二来是让士绅来不及把压力转嫁给老百姓。军爷们立刻马上就要吃饭,大户们没时间再去向小户摊派,只能赶快把自家仓库里的食品拿出来,有时还得做熟了送出来。不过王瑾不去勒索县城,城里的官吏多,士绅多,读书人多,见多识广的人多,说不定会看出什么破绽。

进入辽州境内后,王瑾便让张之水写信给他驻守直晋交界的黄榆关的妹妹和妹夫。

马祥麟和张凤仪对于和王瑾的重逢十分恼火,但是有把柄和人质在王瑾手中,也拿他无可奈何。好在知道了张之水目前无恙,也算能稍稍安心。他们不仅打开黄榆关,还让王瑾补充了一批物资。

王瑾没敢放张之水和马张夫妇会面,只是在过关时带着一群卫兵“保护”张之水和马张夫妇立马谈了一会儿。马祥麟和张凤仪还留他们宿营吃饭,王瑾哪里敢,深恐马家夫妇给自己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特意选择三更启程,清晨到关下,过关之后片刻不停,一直走到天黑才宿营。就连从黄榆关拿来的粮草,都先找了几只羊来试吃,羊吃了没事才给人和马吃。

这时王瑾才宣布,他打算去辽东看看。

出乎王瑾意料的是,自高杰以下,并没有谁反对他。大家都觉得反正当了流寇,流到哪里都无所谓,也不觉得被明朝官军视为畏途的辽东有什么危险的。他们都是自幼生活在陕西边塞,入关劫掠的蒙古游骑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当老百姓的时候就拿着农具木棍保卫家乡,现在造了反,更没什么可怕的。

顺德府的防务都是马祥麟和张凤仪负责,自然畅通无阻。向东北来到宁晋泊以南,进入了真定府境内,就是保定总兵刘国柱的地盘了。

这种高级武官自然不能和山西的土财主相提并论,王瑾要是公然打着官军旗号从他的防区通过,肯定会被识破,于是王瑾下令恢复流民打扮。己巳之变后,京畿地区遭到清军杀掠,流民不计其数,这种一千多人的规模官兵也不大在乎。

京畿驻军众多,保定、天津、通州、遵化、昌平等地都有重兵把守,构成了一张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的大网。尤其是在农村,有一千多流民过境,官府甚至可能根本不知情。

王瑾净挑两县交界的地方走,一般来说,县太爷发现有大队流民与自己的辖区擦肩而过,肯定是装聋作哑,等流民离开就完事了。不会有谁来打他们,甚至连汇报都不会有。你要是报告说县里有流民,那你就得有解决办法,这不是给自己惹麻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