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4章 大同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4章 大同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4章 大同

大同城外,清军围城已经第七天了。

对于清军来说,大同是绝不能丢的,否则的话,纳敏夫就会从这里直接威胁京城。

皇太极已经有一点接受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可能不得不防御河北的事实了,但绝不能容忍退回关外去。只要进了华北,就必须永远守住京城,绝不能后退,否则会对全国的士气造成沉重打击,再也不会有半个人相信大清能胜利,那样的话,大清就算彻底完犊子了。

所以,这一次皇太极留守京城,派出豪格率军反攻大同。

反攻大同也有杀鸡儆猴之意,晋南地区是被罗汝才硬抢去的,那也还罢了,大同却是因为绿营兵的倒戈才失守,清廷内外一直认为,务必严加惩治,以儆效尤。

但是皇太极在出征前还是嘱咐豪格,如果攻破大同,只诛杀策动绿营兵倒戈的姜琳等人及其亲信即可,不要屠全城,也不要杀俘虏的包营将士。

皇太极并不抵触屠城,另一时空多尔衮屠济南,阿巴泰屠兖州,在皇太极这里都算功劳。但是那时屠城是为了削弱明朝,现在的环境下,屠城却没有意义。

固然有人认为,屠城能够震慑潜在的反抗者,然而,就算屠了大同,山西其他地方的反抗者也并不会就此被吓住,包营和曹营离得太近了,这让反抗者们心有所恃,胆气很壮,屠城只会把那些并无定见,只是随风倒的人逼到敌人一边,让他们觉得“反正打输了肯定会死,不如坚持一下,说不定曹营/包营的援军就来了”。

此次出兵,以肃亲王豪格为主帅,郑亲王济尔哈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副,出动四万余人,旗军、绿营各半。而大同城内,守军只有董学礼、姜琳、左勷率领的一万多人。

若是对明末历史比较了解的人,看这个守将组合,肯定得觉得大同基本完蛋了。然而这七天来他们已经打退了清军的四次猛攻。

“董某虽是陕西人,却也知道大同人的好名声。想当年土木之变,也先带着朱祁镇那狗贼至大同,定襄侯郭登将军拒之门外,告诉也先,你这皇帝过期作废了。随后率领咱大同军民,屡败敌寇。董某虽不敢自比定襄侯,但也能效其万一,便把当年定襄侯说的那句话放在这里:吾誓与此城共存亡,不令诸君独死也!”

董学礼在台上讲得慷慨豪迈,台下的大同军民也是群情激昂。大同反正的时候,他们杀过清军,当然不相信情况破城之后能放过他们。大同是边镇,董学礼和左勷带来的战兵虽然不多,但本地百姓多为军户子弟,执戈上阵保卫家园,战斗力也不弱。

另一时空了解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董学礼的人品有多烂,但是在这个时间点,他还真没什么黑点。另一时空的董学礼舍了自己的家小叛顺降清,最后做到湖广提督,茅麓山之战前李来亨的对手就是他,但是降清之前的董学礼,并没有什么血债,对待老百姓也不过就是比较粗暴地征粮征饷,没有屠杀过,而且能力也十分出众,否则也不会在顺清两朝都受重用了。

董学礼此番带来三千宁夏兵,都是跟随他多年的家乡子弟兵,这些明朝边军中的精华力量,已经经过了重新武装,重新分配土地,在粮饷充足的大同城里作战,战斗力极有保证。左勷带来的左家军就更不用说了,战斗力一直是明军之冠。至于姜琳麾下的大同兵,本来就很能打,现在又和清军结了不死不休的死仇,绝对可靠。

这三个另一时空的叛徒,此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英勇无比。因为此时,绝大部分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不相信最后的胜利者会是皇太极。包营的主力正在偏关、保德一带集结,曹营也在部署对太原的进攻。另一时空,姜瓖在得不到南明支援的情况下尚能守大同一年,董学礼又有什么不能守的。

另一时空明末清初的山西发生过两次影响全国战局的守城战,一次是陈永福守太原,一次是姜瓖反正。论守城的能力,陈永福还要在姜瓖之上,可是姜瓖能守一年,陈永福却只守了二十天。

太原保卫战之前,李自成将大批山西士绅强制搬迁到西安,陈永福又杀掉了太原的宗室男丁一千多人,这种办法的确有用,使得山西的中部、南部士绅叛乱的规模比直隶、山东小得多。可是,就算没有人搞破坏了,顺军的组织能力也还是无法有效把老百姓动员起来。陈永福在太原,只是单纯地用佛郎机时代的旧守城技术对抗装备红夷大炮的清军,纯粹是武力的较量,陈永福的兵力和战术都不及对手,自然会落败。

而大同保卫战中,姜瓖却能动员老百姓。不是姜瓖多厉害,而是靠大清的衬托。大同百姓自知城破必死,再加上大同是边镇,民众的组织力本来就比太原高,所以能够全城一心,而姜瓖当了几年汉奸,对清军的战术也摸得门清,战绩比陈永福好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的大同百姓,同样认为清军破城后一定会屠城。虽然皇太极和豪格这次都没有打算屠城,而且也宣传投降不杀,但是晋陕一带的老百姓,对洪承畴那套“投降不杀”见得多了,大明朝廷的信誉是狗屁,大清难道就更可靠?谁也不相信豪格说的话。

红夷大炮毕竟不能真把城墙打碎,纳敏夫好歹也是穿越者,他的部下对于战术的发展方向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的,紧急改建的大同城虽然和棱堡根本就是两码事,但防御性能也比另一时空姜瓖守的那个大同城更强。清军炮火能破坏一部分防御工事,但是登城还是登不上去。至于挖掘、爆破,同样难以奏功,城中有十分强悍的近战部队,可以出城反击。在几百人对砍的战斗中,就算是原来的明军也不见得输给清军,现在这些加入包营的前明军就更不用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