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1章 王和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1章 王和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1章 王和

“主子您回来了。”包衣中年纪最大的王和打了个千。费新点了点头指着带回来的年轻包衣说:“这是许通,春耕期间在咱们家干活,你给他安排个住处。”

王和领着许通到了一间茅草房,这是其中一个去筑城的包衣原来住的地方。在住房问题上,费新倒是不抠门,包衣如果结婚了,都有自己的住处,反正也不用费新花钱,让他们自己盖就是了。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像费新这样想。因为包衣如果去盖房,能给主子干活的时间岂不是少了。

这间小屋里还住着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那是王和的儿子王全。王和夫妇今年都是五十三岁,之前养的几个孩子都夭折了,三十八岁才生了这个儿子,宝贝得很。此时王全正在给马铡草,王和把王全叫过来,让他安置许通,自己急忙跑去帮老伴准备晚饭了。

一天的活都干得差不多了,费新累了一天,忙着吃饭睡觉,也没工夫监视包衣有没有偷懒,许通和王和便得了些闲暇。

许通用的卧具,都是被抽去筑城的包衣留下的,枕头、褥子、被子都破破烂烂,里面絮的是干草。跟着费新干活不受虐待,但也别指望优待,这人和关内那些从牙缝里省钱的小地主一样,除了不花就得死人的钱之外,一文钱都不花。

许通问道:“小兄弟,你是在这儿出生的?”王和点了点头:“是,我生下来就在主子庄上了。大哥是哪里人?”许通说:“那可远了,我是打河南来的。”

王和忽然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大哥你怎么没有辫子?”许通说:“嗨!我是天生的秃子,这不,被抓来之后,身上还得带着这么张盖了印的纸,说是证明我确实是天生的秃子,不是故意剃秃的。”

许通说起自己的身世:“我是河南卫辉府人,前些年逃荒,要饭到了河南府地界,后来误打误撞跑到了嵩山少林寺,有个和尚说我这脑袋不做和尚可惜了,就收我了。”

王全一下兴奋起来:“我听说过少林寺,我爹给我讲过,说少林和尚武艺高强!”许通说:“倒是有武艺高强的,可我就是个跳水劈柴的。后来清兵来了,我琢磨着把我娘也接到登封去,可回家转了一圈,邻居说我娘改嫁的那个男人病死了,我娘也逃荒了。盘缠花完了,我就偷吃的,然后就被人绑送官府,发配到这儿来了。”

皇太极在卫辉的时候,管束比较严,不许公然掳掠人口,但是对于犯了事的人可就不客气了。这点倒是和王瑾的思路差不多,不管什么罪都发配台湾,只不过王瑾不至于连犯“偷半张烙饼、一根咸面条菜罪”的人都发配了。

王全从小就生在费新家里,十几年来从未离开过,许通见过的虽然只是河南、直隶的几个地方,但是许通的见闻在王全看来已经如同天外奇闻一般了。

许通从河南被送到辽东,一路上同行的人死了不少,现在知道自己的命运只是种地,他也放心下来了。自打被王瑾教训过之后,少林和尚待人和气了许多,不过许通小时候也不是没挨过财主的打。只要不是那种把人拴在马尾巴上拖、拿人当靶子射,或者动不动就打三百鞭子的变态,许通都受得了。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这种事着实不少,现在换皇太极,至少智力正常的人不至于明目张胆地胡闹了。从王全的描述来看,费新还是个只想压榨劳动力的正常人,许通也就算放心了。两个人一直聊着,只是白天干活、赶路太累了,聊着聊着就睡着了。

第二天一大早,费新便催着全家人赶紧干活,连他自己的亲儿子也得去收拾马粪,对包衣就更不客气了,谁慢了点就照屁股上踹一脚。费新的老婆和王和的老伴金氏下厨做饭,成年男人中只有王和不用下地,他有裱糊的手艺,今天要出去给人收拾房子。王和这么大岁数,干农活不利索,费新对他还能有笑模样,就是因为这个,别人用王和干活,是要付钱给费新的。若是王和没有这门手艺,费新倒不是那种能把干不了活的包衣扔出去冻死的人,但顶多也就是每天给点比猪食强不了多少的残羹剩饭,态度也绝对不可能好。

要是三百年后,费新绝对属于万恶的地主老财,但是现在,他还属于道德水平比较高尚的人。

因为今天要干活,所以费新破例允许老婆做干饭,但是也不忘了往里面多掺稗子,虽然他自己也在同一口锅里盛饭,他也一样不以为苦,沉醉在省了钱的快乐中。

王和没在家吃饭,因为他去给人家修房子,人家得管饭。

王和背着自己的家伙式,走在去雇主家的路上。大部分劳动力都下地去了,屯子里有点冷清,不少人家院里都立着两丈多长的木杆子,上面挂着大红的布幡,这是魂幡,挂幡的人家都是家里死了人的。按规矩,魂幡要在出殡的那天摘下来,由孝子举着走在前面引路,到了坟地,把幡撕碎了,来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一人分一块。

但是这些人家都无法出殡,他们的亲人死在南方,尸首都就地埋了。

这些人里有不少人王和都认识,有凶恶的,也有和善的。这些人活着,让王和心里不安,这些人死了,也让王和心里不安。

做了二十多年包衣,又这么大年纪了,王和当然不会再有什么反抗的念头,只想一家三口太太平平地过日子。只是,恐怕很难太平了。

太平时节,谁闲着没事筑城呢?清军不是蠢蛋,他们筑城,就说明敌人快打过来了。

不管打来的是谁,王和对他们都没有多少好感,大明官军除了杀人数量不如努尔哈赤,别的也没好到哪去。对于暂时坐稳了奴隶的人来说,明军比清军更可怕,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尼堪这种有理智的统治者和费新这样的小地主,都只要他们干活,以虐杀为乐的变态终究还是少数,可大明官军要是打回来了,这些留着辫子的脑袋,都是要砍了报功的。

王和对于关内的巨变一无所知,他印象中的朝廷,还是当初萨尔浒之战时的那个朝廷。但是,既然清朝要用关内送来的壮丁,也就无法阻止关内的故事传到辽东。而有些故事,会传播得特别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