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9章 大清皇帝VS双泉里长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9章 大清皇帝VS双泉里长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9章 大清皇帝VS双泉里长

吃得七分饱,领了二两银,再加上大清皇帝带着侍卫们亲自临阵,吴胜兆部的战斗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直线上升。

吴胜兆原本是保定镇的倒马关副将,现在被提拔为总兵。打头阵的是一位姓冯的副将,原本在明朝是参将。这位冯参将此时勇猛无比,手持大刀,当先开路,身后绿营马甲纷纷跟进。

皇太极的大纛不退反进,给了清军不小的心理支撑。清军诸将身经百战,当即利用这个机会将军队一点一点抽下来整队,逐步与闯军脱离接触,后面整顿好的队伍再顶上去,让之前断后的人撤下来。这样的动作对于很多军队来说是个大难题,所以他们败了就一败涂地。而清军这几十年来打的败仗也不少,但是因为他们更严明的纪律、更充分的训练、更高的军官比例,即便败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有序撤退。

清军中的很多人同族同乡,经过长期征战,磨合非常稳定,因此即便是一支几十人的小队伍,也能在下级军官的指挥下主动作战,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相对来说,成军时间较短的闯军在这方面还差一些,一个部总带着一百多人作战已经是分兵的极限了,再分的话,如果没有水平较高的军官指挥,就可能发生混乱。在这方面来说,闯军还不如某些明军将领的家丁,毕竟那些家丁也是高薪厚饷,长期训练,在小规模作战的能力上不比清军差。

“大清皇帝在此!”许多绿营兵高呼着,给自己和同袍壮胆。如果是过去当明军的时候,他们是绝不敢承担这种断后任务的,因为同袍随时会把自己卖了。但是现在,他们是真的相信大清皇帝很强,既然很强,那么想来友军也不会那么容易跑路,而且既然自己怕大清的军法,想必友军也害怕吧。一想到友军不会扔下自己逃跑,这些原明军的胆气顿时便壮了。

与此同时,另一支军队迎着他们杀了上来。

见到皇太极亲自出阵,李自成知道,自己这支预备队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了,闯军的其他部队都已经十分疲惫,再怎么努力追击,也打不出太大的杀伤,让清军大部分逃走已经是必然的事,让艾能奇率亲军左标追上去,固然能消灭不少清军,但是于大局无补。

既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艾能奇的想法就变得有道理了,不如迎着目前最强的一支敌人冲上去。要是冲开了清军的阵势,打退皇太极的大纛,肯定会有很多清军部队瓦解,效果比单纯派一标骑兵追亡逐北要好。就算冲不开,总不至于反被清军冲开,皇太极是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才杀出来的,最终还是要退,结果与现在的局面是一样的,只不过清军的损失小一些而已。

“大帅,狗汉奸喊得很嚣张啊,我们喊什么?”艾能奇问道。清军的嚎叫着实刺耳,闯军得回怼才是,这可不不光是意气之争,是关涉部队士气的。

喊“奉天倡义大元帅在此”未免太啰唆,“闯王在此”倒是很好,但对面称帝,这边称王,又有些别扭,而且李自成虽然不禁止别人叫他闯王,但他自己从来不这么说,在他这里,闯王永远都是高迎祥。

李自成笑道:“让兄弟们喊:‘双泉里长在此!’”

皇太极自称皇帝,高得不能再高了,李自成总不能自称玉皇大帝,要是说“大清太上皇”在此,格调似乎也不够高。索性就用自己造反之前的头衔,在大明体系中低得不能再低,连吏都不是的里长,实际上就是个负责和官府对接的老百姓的头儿。

“双泉里长在此!”闯军的吼叫把清军的声音盖了下去。这场嘴仗,皇太极明显输了。

第一,音量没对面大。既是因为闯军人更多,士气更高,也是因为这些年闯军打明军,劝降多于硬拼,在喊话这方面比清军训练有素得多。

第二,皇帝打里长,就算打赢了也不露脸,现在打输了,更加丢人。

第三,就是合法性构建上的较量。

皇太极当然也试图搞合法性构建,范文程、宁完我这些投清的文人们也并非没有水平,怎奈大清先天不足。本身曾是明朝的臣属,先占一个“篡”字;因为剃发易服,在军事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也难争儒家道统;另一时空多尔衮替明朝报仇的说法倒是很聪明,但是把弘光皇帝送到菜市口之后,全天下也都知道这是放屁了,何况在这个时空,皇太极可等不到崇祯十七年,到时候面对一个经营七年,一统江山的大顺朝,打得赢才有鬼呢。

所以,皇太极也只能从“民心”的角度做文章,毕竟很多士绅还是真心欢迎大清的。拿这些人的拥戴当证据,硬着头皮说自己“奉天承运”。

合法性这东西有用吗?很多时候是没用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天启、崇祯兄弟。要说合法,他们比谁都合法,但合法既不能当钱花,也不能当饭吃,从来没听说哪个当兵的能看在皇上合法性强的份上不要军饷了。

但有的时候,它也有用,因为合法性毕竟是信心的来源之一。只要军事不拖后腿,合法性过硬的政权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只要别做“崇祯靠大明天子的合法性号令江北四镇”这种清秋大梦,合法性这东西搞好了还是很重要的。就像顺朝占领华北之后,在山海关战败前没人叛乱,而清朝占领华北,明明是胜利者,治下却立刻爆发反抗,这就是合法性不济的劣势了。

至不济,还能像永历帝那样,他的合法性让西军、郑军、闯军等势力一致认可拜他这尊神龛,而不是各拜各的,名义上好歹还能保证“一个大明”。

皇太极的合法性构建之路走得无比艰难,李自成却完全不用担心这件事。他的合法性构建很简单。

当皇帝的,既然是天子,肯定是奉天承运,老天爷又不能亲自动手把没天命的都拿雷劈死,得找代言人。儒家的昊天上帝,代言人肯定不能是专职的宗教人员,否则上帝早让皇帝给灭了。古代贤王挑来挑去,给老天爷挑了一个最合适的代言人——民。一来是天视自民视、天听自民听的理论光明正大,道义上毫无毛病;二来老百姓也是最没有发言权的人,除非把他们逼到横竖是个死的地步,否则他们危险君权的可能性是最低的;三来,到底谁是民,还不就是当权者一句话的事。

于是,这个理论很容易就顺出来了: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我李自成领导闯军剿兵安民,均田免粮,老百姓开了城门迎闯王,所以我合该做皇帝。

闯军的理论建设是很粗糙的,不过也够用了,反正可以谁不信就大嘴巴扇谁,打到他信为止。现在好些明朝宗室为了挣几个铜板,都加入写诗作文给闯军造势的行列了。

所以,李自成根本不需要挖空心思给自己加什么尊号,也不需要靠别人三拜九叩来证明权威,“双泉里长”“米脂驿卒”对他来说都是荣誉,他的出身越低,越证明他能走到今天是天命所归,就如同称刘邦为“沛上亭长”是一样的。反过来,对于皇太极,你说他是正二品大员龙虎将军家嫡子,那等于骂街。

一个说出本来出身是夸赞,一个说出本来出身是辱骂,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

两支军队的前锋已经开始交战了,普通的绿营兵就算打了鸡血,和李自成卫队相比也终究技逊一筹。闯军的兵锋,离皇太极的大纛越来越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