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8章 没用的事情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8章 没用的事情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8章 没用的事情

二百名清军突袭了这个村子,杀掉了所有西营士兵,也夺到了他们的船只。

本地的村民原本也有船,但是船都被尚可喜拘到东岸去了。让西岸寸板不留,尚部在东岸自然就安全了。无奈的是,当你的友军出了岔子,你做的准备再周密也没有用。

尚可喜的能力称得上一流,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总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李九成、孔有德、耿仲明、毛承禄等人反明的时候,尚可喜没跟着掺和。尚可喜看得很清楚,山东半岛这地方地瘠民穷,根本发展不起来,于是,李九成和毛承禄死了,尚可喜还活着。

东江旧部降清的不少,但是尚可喜直到沈世魁要杀他,万不得已时才降清。因为只要尚可喜去投奔,皇太极绝对会收留,何必急在这一时。

三顺王被封在南方的时候,孔有德这个二愣子非要逞能,自己带着本部兵马去打广西,不要人支援,尚可喜却丝毫没有高估自己,老老实实地选择和耿仲明一起去打广东。于是孔有德死了,尚可喜活着。

耿仲明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为了三百丁口送了性命,而尚可喜绝不会在这种小事上被人抓住把柄,就算他私藏丁口了,也不可能让多尔衮查出来。

打下广东之后,清军中那些有勇无谋的暴徒只想着血洗澳门,再抢一笔战利品,尚可喜却在广州大屠杀的废墟中留下了曾德昭的教堂,因为他看得清楚,贸易的利润胜过抢劫十倍。

在永历末年,清朝胜局已定的时候,尚可喜却试图招降王兴、陈奇策等广东明军残部,还给王兴立墓。他虽然做了汉奸,虐害百姓,但他很清楚自己做的事不得人心,又是修教堂,又是建佛寺,没像耿继茂那个白痴一样沾沾自喜。

最终在三藩之乱的时候,他两面下注,尚之信反清被杀,但他的其他儿子尚之孝、尚之隆等人却坚定地站在康熙那边杀自己大哥,一直留在汉军旗,留下了后世蹦得甚欢的尚氏家族。而和他同列清初五大汉王的孙可望、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的家族,全都覆灭了。

所以,即便是执行巡河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任务,尚可喜也同样给自己留好了后路。

陆地上的逃跑路线他早就看明白了,在水上,虽然现在没有风,解开缆绳顺流漂下,想来清军也追不上。

但是,当看到清军划着十三艘粮船来进攻时,尚可喜竟然犹豫了,要不要走自己安排好的后路?

这本来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十三条船,上面应该有几百清军,如果是水战,尚可喜非常有把握大获全胜。可是现在一丝风都没有,他的帆船机动性大受影响,而清军从王之仁的手下那里夺来的船偏偏是桨划船。尚可喜的巡船小,清军的粮船大,上面装的人多,也就意味着,一旦打起接舷战,清军总是有人数优势,而尚可喜的部下还无法有效支援。

打,肯定打不赢,跑,至少大部分人能跑掉。如果是过去的尚可喜,肯定想也不想就会选择后者。

可是,现在尚可喜居然想到:“我如果撤了,大元帅岂不是得不到后路被断的消息了?”

尚可喜部有一个致命硬伤,现在他身边一匹马都没有,而且从三义镇到睢宁多有河沼,西营刚刚占领这里没多久,还没来得及修路,虽然尚可喜早就准备好了去张献忠营地通知意外情况的信使,但步行前去报信会花费很长时间。

尚可喜立刻把这个念头驱逐出了脑海,我他妈在想什么?

一切都按照原定计划,十名信使分两路步行去睢宁报信,其余人一半由尚可喜统带,从陆路撤走,一半由水路撤退,这样船只轻载,逃跑的速度也会快一些。

有几艘船被清军咬住了,清军跳帮作战也不差,东北各族有很多人都在水上捕鱼为业,辽代的时候,女真海盗甚至劫掠日本沿海。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从北方掳来了大量人口,其中自然也不乏惯于水上作战的勇士。此时双方的船上都没有炮,靠火铳难以给对手造成重大杀伤,主要以冷兵器作战,清军船大人多,当然占了上风。

尚可喜的部下们完全没去管落在后面的同伴,水战就是这样,接舷战一旦开始,就必须以其中一方全灭结束,在这种清军占优的情况下,任何一条船只要和清军的船靠上,就没救了,去救他们只能死更多的人。

尚可喜突然感觉到有些羞耻,这让他十分惊恐,上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是设么时候的事了?

年轻时的尚可喜当然曾经以逃跑为耻过,但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傻乎乎”的愣小子。当然,尚可喜“天赋过人”,这个阶段很快就过去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这样一场微不足道的小战斗中起了这样的念头。尚可喜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这种犹豫在战争中可是会让人送命的。

在这明末乱世中,因为这样一丝一毫的犹豫丢了性命的人不计其数,尚可喜早就“明白”了,对这些“没用的事情”,想得越多就死得越快。但他不明白的是,那些站在时代巅峰的人,正是因为想了那些“没用的事情”。就算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也考虑满洲人这个族群的利益。所以就算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做一镇藩王也是尚可喜的极限了。

尚可喜逃了,洛讬杀死了几十个落在后面的士兵,轻易地占领了三义镇。

“从贼兵遗弃的旗号来看,守卫这里的应该是尚可喜的兵马,甚至有可能是尚可喜本人。”担任洛讬副手的固尔玛珲说道。固尔玛珲是洛讬的堂弟,固尔玛珲是阿敏的第三子,但是阿敏之死并没有牵连他,后来他还跟着多尔衮入关劫掠,在济南感染了天花,不过他的运气比多尔衮好得多,竟然痊愈了。

另一时空的固尔玛珲,也和洛讬一样,不知犯了什么罪,被皇太极削去宗籍,不过他的罪显然比洛讬轻得多,没有被囚禁。顺治五年,顺治皇帝恢复了他的宗籍,见固尔玛珲实在太穷了,还特意下令赏银周济他。后来济尔哈朗攻杀何腾蛟的时候,照顾这个侄子,带着固尔玛珲同行,固尔玛珲也因为此役中的功劳被封为固山贝子。

“尚可喜啊,我们的老对手了。”洛讬点了点头,“在这里碰见他,倒是一件好事,我们筹划已久的这件事,终于可以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