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1章 浮桥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1章 浮桥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1章 浮桥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对峙,皇太极终于动起来了。

李自成一点也不怕和皇太极对峙,淮南不比河南,闯军只需要带着银圆来就可以了,淮河下游都在西营手中,只要闯军出钱,自然会有商贾把他们想要的东西都运来。

而皇太极控制的涡水上游有什么呢?除了灾民就是灾民。只要持续对峙下去,肯定是清军的补给先耗尽,清军要是敢撤,闯军便渡河追击,这种仗岂有不赢的道理。

清军想出的办法,竟然是搭浮桥渡河老攻击闯军。就算今年干旱,淮河也不是投鞭可渡的小河沟,搭浮桥?你搭吧,等你搭好了,人都过来几千了,我再打你。

就这样,闯军每天“监督”着清军浮桥的进度,指指点点地围观,清军也不在意,就这么按部就班地搭建浮桥。清军的工程准备可比当年渡嘉陵江时的闯军周密得多,他们计划修建五道浮桥,足以将除了攻城重炮之外的其他火炮都运到南岸。

有人主张发炮射击,延缓清军进度。李自成表示没必要,修桥的人是少数绿营兵押着大量民夫,打死这样的人也没什么意义。大家都憋坏了,等着和清军开战,现在就怕清军不来。这样隔着河,清军打不到闯军,闯军也打不到清军,不如等清军过河,在南岸迎战清军。李自成现在信心十足,他在南岸严阵以待,清军从浮桥上用添油战术过河,这要是还打不赢,直接跳河算了。

清军的浮桥修得很结实,但工程进度很缓慢。现在淮河水浅,清军每隔一段就将巨大的木桩钉入河床,以固定浮桥。闯军诸将还是有些担忧,真打起来,这样的浮桥可没那么容易破坏,有可能无法切断渡河清军的援兵。

李自成这边也在准备,陆上战斗的规章早就成熟,不用他特意操心,他关心的是水战。刘文秀带着一批水军士兵步行来到涂山大营,然后用孙可望在凤阳准备的船只作战。如果有长江水师的战舰,打清军的浮桥当然绝无问题,但现在用的这些船毕竟是临时征用的民船,能不能保证击破清军浮桥,刘文秀也没有把握。

清军还将几艘大船也接在浮桥上,当作炮台使用,上面安置了佛朗机炮和其他一些小炮。闯军水师用的最大的运盐船,也只能在船头放一门六磅炮,火力上并不占优势。

李自成也不太相信皇太极会这样蠢,就这么过河送人头,闯军的巡船和探骑沿着淮河不断巡逻,但是没有发现任何异状,就算清军在淮河里藏了潜水艇,以这样的侦察力度也该搜出来了。

那么,问题会不会出现在淮河以北呢?因为淮河的阻隔,闯军只能派少数探子到淮北侦察,而且就算侦察到情况,也很难及时回报。清军剃发之后,在辨识敌我方面方便了许多,保密防谍工作做得更好了,闯军探子很难搞到什么有效的情报。

朱中标轻轻挥舞着手里的锤子,紧张地望着淮河南岸。

这几天,浮桥修得离南岸越来越近,朱中标的心也悬得越来越高。南岸的闯军一直在拿着些仪器测绘,调整炮口位置,时不时还试射一炮。闯军似乎是故意打不中,炮弹基本上都落在水里,但还是把他们这些修桥的民夫吓得魂不附体。有一发炮弹打歪了,一名民夫和一名监工的绿营兵就如同纸糊的一样,被炮弹吹到了水中。

朱中标有一点文化,知道这是为了等到开打的时候,火炮打得更准。心中不由得为自己的前途担忧,等到浮桥修好了,清军和闯军势必大战一场,他们这些民夫夹在中间,下场多半好不了。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朱中标是个宗室,属于宁王系,是崇祯皇帝的堂弟。当年宁王朱宸濠造反,宁藩从此便不受待见,朱中标的先人因宁王之乱被废为宗室庶人,到了他这一代,那点禄米根本不够糊口,他的处境没比一般老百姓强多少。

明朝的宗室数量如此庞大,想按照规定发放禄米早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既然拖欠禄米,那和军中拖欠军饷道理是一样的,肯定是优先拖欠他们这些底层宗室的。亲王、郡王花天酒地,宗室庶人只能忍饥挨冻。

朱中标的祖父还有一点田地,理论上只能租出去,其实是自己偷偷在种。然而家中人口太多,祖父有三个儿子活到成年,他父亲有五个儿子,种地的收入根本不足以养家糊口。宗室又不能经商做工,朱中标不得不改名换姓,从江西老家跑到南直隶境内来,做点针头线脑的小买卖糊口。

然而,他和一个同乡因为钱财纠纷起了争执,同乡告发了他。士农工商,商人最贱,宗室经商,大失国家体面,朱中标被判圈禁凤阳。朱中标倒有些高兴,起码有人管饭了。

凤阳被王瑾攻破过一次,剩下的罪宗原本就不多。凤阳开城投闯之后,李自成派人甄别了一下,那些判处杀人放火的重罪的,没法分辨是真是假,统统发配台湾,至于小偷小摸,甚至像朱中标这样自食其力还犯法的,直接让他们哪来的回哪去。朱中标格外冤枉,闯军便给了他两块钱路费,在闯军中任职的几个宗室看他可怜,又给他凑了五块钱,告诉他江西已经太平了,可以回老家接着当货郎。

然而,江西太平了,南直隶可没太平,出了凤阳没多远,朱中标身上的七块钱都让小偷弄走了。就这么走肯定得饿死在半路上,还不如发配台湾呢。朱中标宁肯做小贩也没做宗室流氓,可见还是有些尊严的,让他再回凤阳找那些同宗兄弟乞讨,他实在难张这个口。无奈之下,他打算试着在附近找个糊口的事做。

恰好,闯军有个好工作:去淮北明统区散布谣言。这是孙可望的主意,也没指望通过这种办法达成什么战略目的,就是有枣没枣打三杆子,所以也没派自己人去,都是招募流民乞丐来做,愿意去的给一块钱。

为了这一块钱,朱中标积极投入挖大明朝墙脚的工作当中。去你姥姥的大明吧,大明不给老子饭吃,连货郎都不让当。大明是皇上、王爷的,和我一个庶人有什么关系。

只是没想到,这工作危险性还真挺高,这不,让清军抓了壮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