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7章 淮河对峙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7章 淮河对峙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7章 淮河对峙

和这一堆“贼赃”相比,其他人送的礼物就正常多了。尤其是耶稣会,送了一箱烫金皮封的精装书,还有一套精致的天文仪器。

王瑾的婚礼排场相当大,可以说是闯军这十年的历史上最盛大的一场仪式。当年李自成结婚的时候,还在流动作战,婚礼自然十分寒酸,而王瑾的婚礼却搞得非常隆重。

但是仔细一算,其实也没花多少钱,仪仗装饰之类的东西还是从简,花钱的大头是招待四方来客。这场婚礼吸引来大量重要人物,有各路反王和闯军各将领的代表,有一些和王瑾有交情的文官和广东本地的世家大族,广州凡是有点身份的人物,王瑾都请了,没有身份的,街上摆开流水席,让广州市民随便来吃。

史无前例的是,还来了很多外国使者。三位穿越者还有小约翰、罗纳德自不必提,女方娘家那边,阮主和高棉、占城两国都派来了使者。日本义军和朝鲜义军的使者跟着塔尔摩来了,英国、荷兰、丹麦三国的东印度公司也不肯放过这个送礼的机会。

就在广州大排宴席的时候,淮河前线已经万分危急。

李自成的本阵设在淮河南岸的涂山脚下,这里是当年禹合诸侯之地,据说禹的妻子涂山氏便出身此处。

皇太极的本阵设在淮河北岸的荆山脚下,此地有著名的卞和洞,传说和氏璧就是在这里被卞和发现的。

这段时间,清军和闯军进行了多次前哨战,可是闯军完全没试探出清军的战略意图,清军只是稳扎稳打地沿着涡水向东南方推进,靠近凤阳,而洪承畴和祖大寿依旧屯兵于下蔡镇和寿县,丝毫没有出动的迹象。

李自成最终决定,全军从北炉镇北上,到淮河岸边迎敌,凤阳已有安庐、浙江、江西三省卫戍兵两万三四千人,福建、广东的卫戍兵两万余人也已经跟着李自成前来,闯军总兵力已接近九万。留下一部分守卫凤阳、保障后路,集结在涂山大营的人数和清军基本相当,也是八万人。

闯清双方兵力相当,在之前的战斗中也都吃过对方的亏,李自成和皇太极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战胜对手。而上游还有七万明军虎视眈眈,更让战局的走向难以预测。

河南方面,刘宗敏集结了中营、前营、左营的野战部队和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四省的卫戍部队,几有十万之众。如果他们大举东援,闯军便能有兵力上的优势。但是李自成担心河南的情况有变,只让谷可成带着前营和部分卫戍部队,总计约五万人东进南直隶,监视明军,刘宗敏和刘芳亮依旧指挥中营和左营留在河南。

张献忠和王光恩已经在睢宁和清军英俄尔岱、阿山所部开打了。尽管西营的人数更多,可他们却占不到什么便宜,目前尚未发生大型会战,在五次各有数百人参与的前哨战中,西营每一次伤亡都要比清军多一些,即便打胜了也是如此。清军胜了三次,西营只胜了一次,还有一次是双方僵持不下,各自撤兵。但张献忠认为自己还应付得过来,甚至认为自己胜算很大,让尚可喜继续待命,也不急于让江南的部队北上增援,他要有足够的预备队对付任何意外情况。

这个局面的诡异之处就在于,皇太极为什么如此直接地南下凤阳。凤阳之战如果打成像中牟之战那样的消耗战,这是皇太极所不能接受的,哪怕他在凤阳一战击垮李自成,如果自身伤亡较大,对于清朝来说恐怕也是得不偿失,会导致大量旗人死伤,闯军太庞大了,一场战役的胜利不足以摧垮闯军,而一旦旗兵损失惨重,其他三大反王甚至明廷都有可能挑战清军。在这个时候打一场决定天下走向的大会战,并不合适。

可如果皇太极不是来会战的,就更说不通了,八万人人吃马嚼,开销极大,不来打仗,难道来观光吗?而且清军控制的华北地区经过明末乱世的连年战乱,经济实力比不得四大反王的地盘,速胜才有利于清军。

既然捉摸不到皇太极的心思,李自成便不猜了,不管皇太极要去哪,李自成都挡在他面前就对了,两支军队互相一步步靠近,最后形成了这种隔河对峙的局面。

两军对峙的地方是涡水汇入淮河之处,在淮河北岸荆山和涡河之间,有一座怀远县城,闯军认为这里不适合守御,已经迁走了所有的老百姓,把县城的建筑材料全部拆走运到南岸修建营寨。

尽管淮北大地有一大片平原,可以行走的路线很多,但是要保障后勤补给,所以还是得有河道才好,清军如果不控制怀远县这个交通枢纽,赶走涂山的闯军,就难以继续向南攻击了,因为补给会很困难。就算粮食能就地抢,武器被服却不能靠抢来满足需求。尤其是在这个铳炮开始主宰战场的时代,弹药耗尽就全完了。

皇太极如果不想直接掉头撤回黄河以北,就只能冲开眼前这一关。目前来看,皇太极也是这样想的,已经多次尝试渡河。

要说更诡异的,那就是洪承畴和祖大寿的举动了。闯军由北炉镇北上涂山,后路就暴露给了明军。然而,明军没有丝毫动作。按理说,明军甚至可以直接攻击庐州,可他们不动如山,似乎打定主意是来战场参观的一样。若说他们是被谷可成牵制,那也说得通,可是又不太像。

淮河对峙是件很冒险的事情,对闯军、明军和清军都是如此。不管明军和清军是怎样想的,反正闯军诸将大多心中没底。他们对于真刀真枪地和清军干毫不畏惧,甚至颇为期待,总比像现在这样成天猜敌人下一步会怎么做要强。

难道皇太极真要在这里渡过淮河,打一场大会战吗?显然不行,八万人的大军在渡河途中就会被闯军攻击,同理,闯军也没法渡河攻击清军。双方只是不断发生前哨战和斥候冲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