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5章 庐州大营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5章 庐州大营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5章 庐州大营

庐州的闯军大营中,闯军也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鉴于孙传庭已死,清军可以将大量兵力投入南方,闯军此次也出动了规模空前的兵力。

五营野战军加上李自成卫队十万余人,当然还是悉数出动,此外,又抽调了各地卫戍部队。

湖北兵八千,湖南兵九千,江西兵一万三千,广东兵一万一千,广西兵八千,福建兵九千,四川兵一万两千,浙江兵七千,安庐兵三千。除了云贵两省,闯军控制下的其余九省的卫戍部队全部抽调主力参战,总计八万余人。加上一些辅助部队,闯军此次出兵的总人数高达二十万,可以说规模空前。如此多的兵力,一时都难以集结,只能分批赶赴前线。等排在最后的两广兵马抵达,估计都快秋天了。

不分批不行,因为闯军的财政能力也快到极限了。去年,闯军在湖南最早割据的那一片地区三年免征的期限终于到了,闯军征收了一批秋粮,总计约四百万元/担,这对财政状况有很大的缓解,要不是闯军有一大批作为官府佃户的屯垦农户,靠抄家财根本撑不到现在。如今抄家财花得差不多了,赋税正好能及时顶上。等到今年秋天,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的三年免征期限都过了,单单土地税一项,预计就能收一千八百万元/担。大明朝若是刮地皮刮到这个程度都能让老百姓不造反,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了。

就算是现在,闯军治下也不是说一点农民的反抗都没有,朱家的官贪,李家的官就不贪了?没这个道理。但毕竟是开国之初,中枢对地方的控制力尚强,一般在“哄然大哗,毁其枷,拥自成走出城外,屯大林中,不敢出”这个阶段就已经惊动上面了。基本上还是招安为主,把问题官员处理一下,百姓也就散了。已经开始动手的,如果所杀、所伤之人确系有罪但官府包庇,就赦杀人者无罪,若是所杀、所伤之人系无辜被牵连,那就按刑事案件办。

按理说这不大符合法治精神,但李自成要是这会儿就开始讲“你为什么不告官”,那像话吗像话吗像话吗?通常来说,就算在灾年,只要赈济及时,就算地方官是贪官,老百姓也不至于造反。哪怕只赈济了十分之一的人,这十分之一往往也是所有饥民中最强壮的,剩下十分之九的老弱病残也没本事造反。至于像大明这样,连自家士兵没饭吃都不救济,那就真没辙了。

目前集中在庐州、凤阳一带的,是右营、后营、卫队及安庐、江西、浙江三省卫戍兵,总计约七万人。本来浙江兵来不了这么快,但张献忠同意借道,他们直接到杭州,坐船走运河进长江,速度就快多了,晚些时候来的福建兵也直接乘船进长江。

就在不久前,郑芝龙终于同意归顺闯军,海路彻底通畅了。

海岛上不会地里长银子,过去郑芝龙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那是靠控制贸易发财,而现在闯军已经控制了从宁波到合浦的漫长海岸线,虽然漏洞百出,依旧可以走私,但毕竟走私也是要成本的,郑芝龙的日子非常难过。

马尼拉大帆船停了,美洲的金银断了来源,加勒比海盗的船有闯军的炮台掩护和战船护航,郑芝龙和闯军或者加勒比海盗单挑都不怵,但是两家联手,他还真没胆子去劫。日本那边,塔尔摩打得天昏地暗,已经席卷九州,琉球又被闯军水师控制,郑家的生意根本没法做。如果是过去,日本爆发内战,郑芝龙还能贩军火赚钱,可是澳门的卜加劳兵工厂目前在闯军的严密监视之下,郑芝龙要买军火,得去安南乃至马尼拉、巴达维亚,日本、朝鲜那边有闯军卖他们军火,而且有援助性质,要的价也就是成本加运费,郑芝龙也比不过他们。

郑芝龙甚至考虑过,能不能卖给皇太极什么东西,但想想还是算了,一旦过了长江口,他一点势力都没有,闯军水师和加勒比海盗却有袁时中控制下的海州以及山东的几个走私港可以补给,必要时可以靠泊朝鲜,甚至呼叫朝鲜义军的水师支援。他真要是敢和皇太极做生意,不仅会被劫船,而且还落个汉奸的名头。

何况郑家也不是铁板一块,郑鸿逵、郑芝豹、郑彩、郑联这些人不仅有自己的小算盘,还有自己的军队。郑芝龙再不降,他们就要“帮忙”了。

投降之后的郑芝龙受封南安侯,不必到武昌居住,仍住在厦门。郑家的船队被分为战船、商船两种,战船队编入水师,商船队则改组为几家和奉天倡义营内府合股的商号。

郑家那套垄断贸易的模式,闯军丝毫不感兴趣。这些农民起义者对于国家的根基是什么非常清楚,自家的政权想要长久,最好是不要再出现同行了,小农经济的稳定大于一切。所以,对外贸易的最大意义就是从中抽税去补贴小农经济。

对于郑家的分化并不彻底,郑芝龙经营多年的势力,哪有那么容易一口吞掉。如果此后天下太平,郑家的确可以被慢慢消化,但如果福建有大事发生,已经被拆成多份的郑家依旧很有可能因为郑芝龙的号召再干出什么事来。不过现在也暂时不用管他们,只要别让清军打到福建来就好了。

崇祯和杨嗣昌谋划的那点伎俩,连吴三桂都能一眼看穿,更不要说李自成和张献忠了。虽然不知道崇祯打算策反尚可喜,但闯军和西军都很容易地通过明军的调动判定,他们打算以西营为目标。

张献忠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知道眼下自己的兵力不如李自成,又控制着最富裕的地盘,崇祯想以他为突破口倒也正常。

可问题是,崇祯命杨嗣昌以大学士身份督祖大寿、吴三桂、高第所部,这就让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放心了。如果崇祯把关宁军交给洪承畴统一指挥,这仗倒也棘手,现在杨嗣昌、洪承畴两个督师谁也指挥不动谁,那就一点悬念也是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