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81章 矛与盾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81章 矛与盾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81章 矛与盾

拜音图面色阴沉地走上前来,锡翰的尸体躺在地上,头不见了,身体血肉模糊,勉强能看出曾经是个人,一旁活着的巩阿岱倒是毫发无伤,但一脸惊恐,头盔不知扔到哪里去了,辫子散乱,语无伦次。

拜音图问作为巩阿岱副手的超哈尔:“怎么回事?”

超哈尔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钮祜禄·额亦都的第十三子,他的胆气可比巩阿岱壮得多了,当年曾经带着侦骑和明军夜不收对砍,还曾经顶着明军的炮火冲上去夺了炮,然后开炮轰击明军。夺炮也还罢了,敢操作明军已经连续射击多次的大炮,这可真是勇士。

超哈尔说:“流贼的铳炮很厉害,打死打伤我们很多人马,但我们还是冲到他们面前了,用炮轰开了一个口子,然后就肉搏。流贼近战用长矛,火铳手用顺刀和枪托。”

顺刀不是大顺军用的刀,而是一种一尺多长的短刀,因为开路的时候可以用它砍开荆棘,所以取“一路顺风”的“顺”为名。这东西显然不是正规战的武器,毕竟火铳手就算装备一柄长刀,和清军乃至明军近战都是肯定要输的,还不如把全部配重都用来携带火铳和弹药,有把短刀防身就可以了。一般来说,如果火铳手都需要长时间近战,阵型基本上也就完蛋了,这仗已经输了。

王光兴并没有让火铳手近战太久,清军从轻型火炮轰开的缺口突入,杀死了几十个火铳手,但身披铁甲的闯军长矛兵很快补上了缺口。

超哈尔详细描述了当时的战况,清军的突击开始之后,战斗就得靠死拼硬打了,铁与肉碰撞,弹丸横飞,双方都是百战锐士,俱都死战不退。即便同袍不断倒下,毫不旁顾,只是奋力厮杀。

一个叫杨茂夏的掌旅(超哈尔当然不知道他是谁)带着几十名勇士决死突击,虽然死伤了一半的人,却一直冲到离巩阿岱只有几步的地方。闯军向巩阿岱放铳放箭,都没有打中。然而就在这时,正在不远处冲锋陷阵的锡翰被三发子弹打中,脑袋直接被打碎了,胸前、腹部各中了一弹,肋骨外翻,肠子飞溅。

巩阿岱在这个关键时刻怂了,拨马逃走。清军的这口气泄了,见闯军依旧阵型严密,士气高昂,这样硬杀过去也不太可能成功破阵,只能交替掩护撤了下来。

寒冷的天气里,清军身上的血迹和汗水都很快凝结为冰,巩阿岱光秃秃的额头上也有了一层冰碴。按理说,拜音图现在应该抽自己弟弟一个大耳光,要是再骂一句“八嘎牙路”,那就更有气氛了。但他终究只是肩膀耸动了一下而已,他缓缓说道:“我亲自带队。”

田虎已经撕开了绿营兵的战线,他正面的敌人是绿营高桂部。高桂原本是明军的一个游击,因为在降清的时候杀了几个同袍,兼并了一些部队,他的兵力比一般的参将还要多,被提拔为副将。此战中,他带着大约两千兵马,配合拜音图作战。虽然高桂的部队中也有不少战斗力不错的老兵,但是这支军队组建的时间过短,凝聚力实在差劲。

崇祯调边军南下的举动虽然导致清军入塞,但也给清军造成了一个麻烦,那就是蓟镇、宣大等地最精锐的队伍集中在唐通、王朴、李辅明手上,皇太极招降的那批人中只有姜瓖、土国宝等少数人能打,剩下净是一帮二三流货色。

哪怕是一筐臭鱼烂虾,发饷、整训之后也能行成战斗力,可现在清军时间紧迫,没有按部就班整军的时间,所以还是要依赖明军老兵的战斗力。

结果就是,最能打的部队在和李过纸上谈兵,二三流货色却被扔到了修罗战场上。

当拜音图重新整队,准备出击的时候,高桂已经败退下来了。看到刚才满洲禁旅的攻击都被流贼打退了,绿营诸将也没了信心。跑回本阵的高桂紧张地看了一眼锡翰的尸体,他已经认不出这是锡翰了。高桂小心翼翼地说:“都统大人,我的兵死伤了几百人,实在顶不住了。”

“混蛋!”有人一脚把高桂踹翻在地,不过踹他的人并不是拜音图太君,而是马光先。

马光先三兄弟是在永平之战中投降的,他哥哥马光远如今是正黄旗的汉军都统,他弟弟马光辉是镶黄旗汉军副都统,而他只是个二等参领,理论上来说,他还没有高桂官大,但他是汉军旗人,兄长又是汉军旗八大都统之一,自然不同。马氏三兄弟之中,马光先的本领最小,脾气倒是最大。

拜音图说:“圣驾在后,谁敢后退,再敢临阵怯战,当军法从事!”刚才他没责罚巩阿岱,现在自然也不好把高桂怎么样。拜音图对张大猷说:“你带兵督阵,挡住流贼。”

张大猷原为广宁的一个千总,降清之后以善用火炮而得重用,官至正黄旗汉军副都统。现在清军的炮队由镶黄旗汉军都统刘之源指挥,那也是个用炮的高手,张大猷便领了督战任务。

张大猷并不觉得这个任务很难完成,他对明军和清军都非常了解,刚才闯军的表现他也看到了。这些流贼坚韧顽强,要打垮他们确实不容易,但要说军队的素质,其实也和明朝边军的战兵差不多。防守的时候队形严整,死战不退,进攻却没那么厉害。

清军中的很多宿将都看出了闯军的问题所在,闯军过分强调阵型,牺牲了军队的灵活性,攻击时为保持阵型,速度很是迟缓,如同一堵墙一般缓缓压上,威力固然很大,但如此呆板的战术也难以取得巨大战果。

闯军的步兵战术以发挥火力为核心宗旨,在这方面知识最丰富、经验最充足的就是王瑾。王瑾显然不是什么军事天才,所以他设计出的就是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尽量向敌人倾泻弹药的战术。闯军的整体战术思路其实是以步兵为盾,以骑兵为矛,闯军的主要将领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骑兵指挥官,对于骑兵的运用可不会像运用步兵这样呆板。但是,闯军骑兵队伍的扩建尚未完成,马匹补充才刚开始不久。盾已经成型了,矛却不够锋利,这就给清军留下了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