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79章 铳和炮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79章 铳和炮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79章 铳和炮

中央战场上,清军正如海涛一般扑向前营的军阵。四万清军中,大半是旗军,小半是绿营和蒙古兵,而闯军仅两万,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必死之局。

自抚顺事变以来,有几个人敢以少敌多对阵清军?又有几个活着回来?但是今天,这个规矩要改一改了。

中军帐的文书们不解地看着王瑾和努勒,他们两个一见面,就把翻译扔在一边了,用一种谁也听不懂的语言交谈不休。

“我们闯军和土耳其军队比起来如何?”王瑾问道。努勒说:“不好比较。土耳其军队中最好的士兵,不亚于你们那位谷将军的卫队,而其中最差的,就和普通的土匪差不多。军队本无所谓固定的强弱,就说刚刚被你们打退的那些蒙古兵吧,当年他们攻破巴格达时,可不是现在这副软弱的表现。现在的他们分裂、贫穷落后,所以他们就弱小。穆拉德四世现在应该已经死了,土耳其人是一定会变弱的。”

努勒是王瑾见到的第二位穿越者,他的相貌让王瑾感到有点眼熟,后来王瑾才想起来,原来他长得像大航海时代4里的亚伯拉罕·易文·伍丁——的手下。就是那位在伍丁和三个美女老婆一起环游世界的时候帮他照看老家的nPc尼迪耶。

和阿贾伊相比,努勒和王瑾倒是有更多共同语言,因为他们给自己的定位都是辅佐者。另外,努勒的英语里不掺杂法语单词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努勒说:“我对于打仗不太在行,以我的视角来看,虽然你的部下很强,但你的敌人中也有很多不输于他们,你要怎么打赢这一仗呢?”

王瑾反问道:“在阿曼,一般是如何打仗的?”努勒说:“全阿曼的军队都放到这个战场上也坚持不了一个小时,我们打仗的时候,苏丹要给埃米尔们一个个写信,告诉他们打这一仗的利弊,劝他们出兵参战。苏丹要带着自己的嫡系作为整支军队的核心……说起来也没比蒙古人好到哪去,我们缺乏重骑兵,不得不靠轻骑兵作为冲击力量,好在我们的对手纪律性都不强,轻骑兵也能冲垮他们。如果敌方的骑兵反击,苏丹就要带着骑兵去打败他们。最近几年,我们从海上贸易中搞到了一些经费,在让投降的葡萄牙人训练火枪队。”

王瑾说:“我们闯军,还有对面的清军,都曾经采用你说的这种模式作战。”努勒点了点头:“我明白,在一个农耕帝国,酋长,甚至马夫,哪怕只有一个省的土地,也可以很快建立一支正规军,而阿曼是一个吃椰枣的国家,所以我们只能慢慢来。”

王瑾说:“既然如此,你就应该明白我如何获得胜利。”

朔风呼啸,却吹不散战场上的血腥气息,清军的又一次进攻退了下去。王文耀拄着刀,气喘吁吁:“他娘的,老本都要拼光了。”

他所在的位置在整条战线的正中央,左侧是谢君友部,右侧是田虎部。一开始清军试图中央突破,一举冲开闯军的阵势,但是被前营前标的兄弟们拼死挡住了,现在清军试图击破阵势一角,他们的压力才稍轻一点。

虽然闯军对内部的山头不断分化,但老七队的兄弟还有半数在王文耀麾下。王文耀回头看了看还活着的人:“兄弟们,我们是前营前协,闯军的最前锋,就得比别人更能打才行!”

前营前标已经死伤了六百多人,这样的伤亡比例十分惊人,换成别的部队,早就该跑路了。王文耀重新调整了队形,接着守住阵地。

没人抱怨,左边的谢君友,人家是正经米脂起义的老兄弟,他手下的兄弟有很多是李自成的米脂乡亲,他们也一样在和清军血战,七队和八队的兄弟十年同生共死一同走到今天,要是还能分出彼此来,闯军早该垮了。

炮声轰鸣,闯军一整个炮标的九门十二磅炮和十八门六磅炮的火力,给清军造成的打击十分巨大,再加上每个协都有九门三磅炮配属,在野战炮兵火力上,清军的红夷炮队已经难以和闯军对抗。然而在近战对射中,闯军的火铳火力却难以占到什么便宜。

再好的火铳也不能和炮比。圃田泽一战,岳讬见识到了闯军火铳的威力,清军诸将研究了一下,又征询了唐通、卜从善等人的意见,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闯军的火铳优势目前清军是难以追赶的。

目前清军还没有缴获到完整的闯军新式火铳,虽然迟早会缴获到,但就算缴获到了,少量仿制不是问题,大规模仿制则未必能行。清军现在只能在京城一地大规模生产重型火铳,登州原本有孙元化留下的工坊,但工匠都被黄蜚和周文郁带走了,阿巴泰空得几座工坊,也没什么用处。到处都在作战,京城的工坊的产能是不足的,这是手工业的时代,扩大生产是速度是很慢的。

而闯军当年在井冈山的时候就开始尝试仿制大约翰研发的新型火铳,有了条件之后就开始大规模生产,占领了广东这个全国最大的冶铁中心后,王瑾一直在想办法扩大产能,并试图在其他冶铁业发达的地方也进行生产。闯军占了这个先手,清军现在连财力都不足,很难赶上,大批量生产新式火铳有困难。现在清军制造斑鸠铳的产能就已经严重跟不上需求了,无法大规模装备部队。

于是,以皇太极为首的清军高层就决定改变思路,用更便于量产的轻型火炮来增强火力。明朝边军中早就大量装备用于支援步兵的轻型火炮,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运用技术都早已成熟,只要投资就可以立刻有大量产品,立刻装备部队,立刻形成战斗力。

从另一时空之后数百年的武器发展史来看,清军这是走了一条歪路,等到燧发枪时代到来,他们的这条路线最终会被证明是落伍的。但是在火绳枪时代,再好的火绳枪也打不出燧发枪那样的密集火力,用轻型火炮增强步兵火力的做法可以说一点都没错。

到底谁对谁错,只能在一次次战争中用血与火来证明。此时在或铅或铁的弹丸下血肉横飞的闯军和清军士兵,就是为了这一杀人手段的进步所要付出的代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