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61章 《后宋史》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61章 《后宋史》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61章 《后宋史》

而另一个配享文庙的,是孔子的八世孙孔鲋。

孔鲋,字子鱼,他的父亲孔谦曾经是魏国的相国,魏国灭亡之后,秦始皇封其为文通君,与魏国遗民张耳、陈余相善。

陈余得知秦始皇焚书之议后,急忙通知了孔鲋。孔鲋冒着生命危险,将《论语》《孝经》《尚书》《礼经》等书籍藏在了孔子故居的墙壁中,使其躲过了这场浩劫。孔鲋自己则藏身嵩山之中,教授弟子百余人,以求传续儒家学脉。

大泽乡起义之后,孔鲋在曹咎的引荐下带着礼器投奔了张楚,被任命为太师。孔鲋建议陈胜封二王三恪和六国后人为王,又认为周文能力不足,过于冒进。后来的周文之死和项梁立熊心为号召,证明孔鲋的想法是对的。遗憾的是,陈胜认为孔鲋这样的儒者“可与守成,难与进取”,虽然对待他很客气,但只让他主管文教、礼乐、祭祀,对他的计策一条也没有采纳。

后来,周文为章邯所破,陈胜被叛徒刺杀,张楚灭亡,虽然陈胜没能让孔鲋实现理想,但孔鲋还是决定以身殉之,他遣散了自己的弟子,让他们去鲁地避难,自己留在了陈县,终为秦兵所杀。

陈胜虽死,其志不灭,陈胜侍从出身的吕臣组织“苍头军”,很快收复陈县,处决杀害陈胜的叛徒庄贾,另一个张楚旧部召平则请来了项梁。孔鲋的侄子孔藂投奔刘邦,南征北战多年,最终跟着刘邦占领咸阳,灭亡秦朝,后来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孔鲋牺牲之后,没人知道他所藏书籍的下落。于是这些古书尘封数十年,直到汉武帝时期,封在曲阜的鲁王刘余要扩建王府,拆除孔子故居,这才在夹壁中发现了这些书。

闯军是不可能抛弃“儒”的旗号的,如果要在儒者中选一个人来推崇,孔鲋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他是历代帝王都祭祀的正面人物,有孔氏嫡派传人的身份,祭祀他不会有太大的阻力,而他为对抗暴秦投奔农民军,最终身殉张楚,也正合“忠于一姓者小义也,忠于天下者大义也”的价值观。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陈胜死后的待遇也和后辈同行们大大不同。他没有被视为乱臣贼子,而是被刘邦正式追谥为“隐王”。“隐”这个谥号不算很好,有德行不明而空占君位的意思。陈胜并非完人,有坐视田臧杀害吴广、因小故杀旧友、信用奸臣、待人严苛、不听劝谏等污点,对于张楚的失败负有很大责任,所以“隐”这个谥号倒也并不算污蔑他。

不管是美谥还是恶谥,有这个谥号,就说明他是官方承认的合法君王。刘邦安排人为陈胜守冢,以礼祭祀,待遇同于六国诸侯。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甚至使用张楚纪年,不用秦二世纪年。汉朝的官方尽管批评陈胜才薄德寡,但从未否认陈胜、吴广反秦有功。

陈胜、吴广的名字也成了历代统治者的梦魇,每当他们又产生老百姓好欺负的错觉时,就会有人提醒他们,就算强横如秦,戍卒一怒,也是三年而亡。最近的一次提醒发生在万历年间,礼部尚书郭正域在劝阻万历皇帝的横征暴敛时说:“自古乱亡之祸,不起于四夷,而起于小民。秦之强盛,兼并六国,卒之扰乱天下者,非六国也,乃陈胜、吴广一二小民也。”

事实证明他说对了一半,明朝的小民依旧很能打,驿卒奋臂,九州幅裂,但时代和秦朝不一样了,四夷也很能打。

就这样,孔鲋也配享大成殿,至圣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后圣荀子、继圣子鱼,合称“儒家七圣”。

孔鲋配享还带来了一个变化,那就是所有年代比他晚的儒者都不能再在文庙供奉。新的文庙取消了十二哲、七十二贤的区别,所有先秦的儒家代表人物都一起在偏殿供奉。也就是说,董仲舒、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蔡沈、吕祖谦、陆九渊等人通通被以年龄不够为由清退了。闯军当然也允许祭祀他们,但是要祭祀就在家乡或者曾经任官的地方祭祀,不会在天下文庙里全都供奉了。

这一波动作着实大,连诸葛亮、李纲、文天祥、陆秀夫都被请出去了。但是这些人的待遇是不同的,将这些人请出文庙的同时,闯军也在襄阳、成都大修武侯祠,在李纲的祖籍地邵武、文天祥的家乡庐陵,以及崖山等地,都立庙纪念这些英雄。像董仲舒、朱熹这种闯军不待见的,旧有的祭祀不会废除,但也不许再立新庙。

经历过明末恐怖的大饥荒的闯军众人尤其厌恶董仲舒对“灾异说”的解释。皇帝犯了错,老天爷就降灾弄死老百姓来吓唬皇帝,皇帝要是不改,老天爷就降更多的灾,弄死更多的老百姓。真到了皇帝彻底失去天命,要换皇帝,还得老百姓自己动手。照这么说,合着老天爷只会弄死老百姓?怪不得皇帝叫天子呢,老天爷真他娘的是皇帝亲爹。

明末清初的艾衲居士的《豆棚闲话》中记载了一首歌谣:

“老天爷,你年纪大,耳又聋来眼又花。

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着荣华,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

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

这首歌闯军兄弟们也多曾唱过,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从小到大就没见老天爷开过眼,越是勤劳善良,越是穷困、饿死,越是贪婪无耻,就越是富足。但随着闯军的不断胜利,大家的心态也开始转变了,觉得这世上还是有天道的,所以才会有“奉天倡义”的旗号。

李自成终究还是要做天子的,他支持的官方价值观总不能像谢逊一样说老天爷是混蛋。老天爷不能是混蛋,那就只能是董仲舒扯淡。所以闯军推崇司马迁,反对阴阳五行那一套,还推崇荀子的主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口水战当然是少不了的,不过这会儿的闯军还有“我流寇也”的优势,不用太在意舆论。闯军在尊孔尊儒这一点上咬得很死,所以也得到了不少儒生的支持。北边有张献忠、罗汝才、纳敏夫做屏障,闯军控制区和清统区不接壤,得罪一部分士绅也没什么。何况那些真正有能力叛乱的士绅也不见得在乎这个,只要闯军还是做出尊重名教、礼贤下士的态度,尊古儒还是尊宋儒都可以接受。

还有一件事震动更大,那就是闯军修了一部《后宋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