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4章 刀牌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4章 刀牌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4章 刀牌

岳讬很欣慰,敌人终于先动了。

对于王瑾,他是十分提防的。不是每个将军都会打仗,但是一个从军二十年,由小卒成为将军的人,必然是高手。刘文兴所说的“失之呆板”那是和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对比出来的,而不是金砺、李国翰之流。

不过岳讬倒是有信心和王瑾一较高下。他二十岁从军,至今已二十四年,虽然占了是代善嫡长子的便宜,很早就是高级将领,但也是刀山剑丛里厮杀出来的,绝非膏粱子弟,没理由比任何人差。

王瑾选择的突破口是土国宝的阵线。直接冲垮叶臣和屯齐可以直接造成清军全军崩溃,如果换成刘芳亮来指挥,可能就这么做了。无论是本时空还是另一时空永昌元年时的刘芳亮,都在对明军的连环吊打中树立了这样的信心。王瑾则小心得多,还是先打熟悉的对手为好。前世的历史知识不能替代今生的战场实践,王瑾与清军已经十年未见,对他们现在的水平难以准确估计,至于土国宝,顶大天也就是祖大寿、吴三桂的水平,这还是高看他。

土国宝的部队在战场最南侧,正和闯军的右翼激战。被清军整编之后,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有了不小的进步,一时间竟和闯军不相上下。

无论是旗军还是绿营,清军的近战部队中都有大量的刀牌手。闯军的野战部队起初也是这样的,直到今年年初,才彻底取消了刀牌手,步兵只使用火铳和长矛两种武器。

刀牌手是威力很大的兵种,在过去对付明军的时候,由闯军老兵充任的刀牌手们猱身杀入,一百人击破二三百人是很正常的。明军的刀牌手砍不过这些亡命徒,长枪兵信不过自己的队友,一被近身便弃枪拔短刀搏斗,甚至转身逃走。不管他们选择哪一种,阵型都会被破坏,这时以骑兵突击,无往不利。对于明军的弓弩乃至轻型火器,盾牌也有不错的防御力。

从实战经验来说,刀牌手完全没有必要淘汰,尤其是在山地战中,这种机动灵活的兵种作用甚大。但是研究、争论了近两年之后,闯军将领们最终还是一致同意,只在卫戍部队保留刀牌手。

根据北方传来的情报,清军中斑鸠铳的装备率越来越高,盾牌能在远距离挡住三眼铳乃至鸟铳的子弹,而斑鸠铳一两半重的大铅弹可就没那么容易防了。如果把盾牌做得连斑鸠铳都能抵挡,那它的重量也显然不是步兵负担得了的。

刀牌操作对于个人武艺的要求很高,对于闯军、清军、明军家丁这种老兵众多的部队来说,用刀牌是有利的。可是这个兵种难以像火枪手和长矛手那样大批量产,又不那么容易保持阵型。

闯军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和可利用人口数量。这个“可利用人口”不一定非是汉人,只要是敢招到军队里,按照一流士兵武装起来的人都算。闯军现在唯一忌惮的就是基督徒,除了少量有专业技术的军官,不会招募基督徒士兵,至于其他人,不管什么民族、什么信仰,对于闯军来说都是一样的,就连李自成的卫队中也不乏蒙古人。

另一时空,李定**中士兵半数是云南的少数民族,但招到西营之中后,就和其他西营士兵没什么分别,照样军纪严明,照样能和清军死战。李定国驻军长沙时,当地绅民发现“蛮兵”竟然不抢劫,感觉三观都要被震碎了。

努尔哈赤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歧视汉人,可是随着政权的发展,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得到一样的待遇,所以努尔哈赤也就变得重女真轻汉人甚至轻蒙古人,直到屠杀汉人。皇太极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战场掳获变多,蒙古人、汉军旗人的待遇就又提高了。

但旗人集团既然形成,那就无法再摆脱了,乾隆能把汉军旗人踢出去,可总不能真像《书剑恩仇录》里那样连满洲人都解决了。旗人既是强大的武力,又能作为官场上的制衡力量,皇权也着实离不开他们。

而闯军一开始就不需要拿民族来区分阶级,统治者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汉人,被统治者中人数最多的也肯定是汉人,因此对待少数民族出身的军人只要平常看待就好,只要变成军事贵族,屁股的位置就都一样。

所以,闯军并不需要走清军那样的路线,闯军的野战部队的定位与清朝的旗军是不同的,他们不是用来压阵的少数精锐,而应该是训练速度快、价格便宜的量产型军队,强调组织纪律性而不是个人武艺。清军当然也强调组织纪律性,但是闯军在这方面的偏重更多。数量多于旗军,少于绿营,价格比旗军便宜,却能承担大部分绿营无法胜任的野战工作。

按照这个思路,闯军最终选择了更注重团队配合、训练成本更低的长矛。在这个时代,与其增加刀牌手、剑盾手这样的兵种,不如增加火枪手更实用。随着攻击武器的进步,防御型武器的价值大幅下降,个人武艺的作用也越来越低。个人武艺在军队中依然重要,但越来越局限于侦察和治安战领域。因此,熟练运使刀牌这种老兵技能也变成了卫戍部队的科目。

因为有王瑾在,闯军不必在实战中一步步靠消耗人命去摸索经验,所以也就更早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而清军还在探索之中。另一时空,因为统一中国之后长期的治安战需求,清军直到鸦片战争之后都没有在野战部队中淘汰刀牌。直到清末被列强打得落花流水,才在惨重失败的教训下渐渐明白了这一点。但那会儿军事科技早已天翻地覆,长矛也用不着了。

刀牌的另一大缺陷是在应对骑兵冲击时不及长矛,但是清军在这方面的担心很小,因为在机枪出现之前,对抗骑兵最好的办法永远是一支更强大的骑兵,步兵方阵哪怕能挡住骑兵的冲击,也对抗不了骑兵的机动性。而清军自己就拥有一支打遍东亚无敌手的骑兵力量,所以步兵的反骑需求没那么高。

如果冲击的对象是清军旗兵,他们的训练很好,很可能迅速结成长矛阵来对抗。而土国宝部则不然,他们有很多明军的痼疾,家丁素质很高,不下于清军战兵,可是一般的营兵的训练水平却很一般,王瑾觉得他们不可能迅速完成攻防之间的转换。那些家丁中最精锐的老兵都充任刀牌手,他们在近战中可以占到闯军的便宜,但绝对当不住骑兵一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