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0章 黄鹤楼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0章 黄鹤楼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0章 黄鹤楼

“八大王在南京杀的那些勋贵的德行,你们也都看到了,他们的祖上也都是驱逐蒙元的英雄好汉,后世子孙被圈在宅邸里当猪养,最后没几个有人样的。给子孙留爵位、留钱财,那是害他们,让他们读书练武,做官历练,那才是爱他们。你们这些封了侯爵、伯爵、子爵的,只要后世儿孙不犯罪,哪怕代代都是无能的庸人,爵位也能传二百来年,那时我李自成的子孙还能不能坐江山都不知道。”

李自成解释着新的爵位制度,今天来开会这些人级别最低的也是威武将军,最起码要封个男爵,至少到玄孙那辈都是军事贵族。至于那些没来参会的,他们按照明朝的制度连封爵的资格都没有,有爵位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

刘宗敏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倘若我们后世子孙有本领,又有后台又有本领之人,怎能不做大官?倘若他们不肖,不如让他们慢慢退到中层,不失为富家翁。如强要他们做大官,那便是和八大王在南京杀的那些勋贵一样,竖在那里教人当靶子打。为勋贵者,当与国同休,也只能与国同休,国家没了,哪里还有勋贵。像明朝的勋贵那样,拼了命去挖大明的墙脚,那不就是给自己掘坟吗。就是因为有这些蠹虫,我们才造了反,可不能自己又去走他们的老路。”

田见秀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让他们去读书、考科举、当兵、做官,才能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否则守着父母搜刮来的民脂民膏,早晚是坐吃山空。我们这一路走来,自米脂起兵至今已经八年了,多少兄弟死在路上,连个后代都没有,要不是活阎王那本名册,恐怕我们连他们的名字都忘了。我们的后人就是再不济,也能做个小官,衣食无忧,该知足了。和那些死了的兄弟比起来,不知强出多少倍。他们有什么?他们只有一捧黄土。”

田见秀说得都有些热泪盈眶。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一点错都没有,这些与李自成并肩作战多年,见识过明末乱世惨状,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现在也还听得进去。可是,那些在衡州、长沙出生的下一代,还会懂这些道理吗?

这问题都不用想,懂才有鬼呢。就连现在在座的人,也有很多认为造反胜利了就应该封妻荫子,享荣华富贵,而且这样的人才是主流。

不管怎么说,从一无所有的反贼变成新朝勋贵,他们都还是喜不自胜。对于袭爵的个人来说,待遇和明朝相比下降了,但是对于整个家族乃至整个军事贵族阶层来说,他们的重要性和明朝相比大大提升了。都是多年拼杀出来的人,这点长远意识还是有的。如果子孙有本事,可以靠这种制度全家飞黄腾达,如果子孙无能,至少还能做个中小贵族。和明朝的勋戚制度相比,这种方式虽然不那么显赫,却更安全。

公爵只是荣誉称号,不授予军事贵族,而是用来册封一些特殊人物,这一次授爵中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因为要降等袭爵,所以另一时空大顺以单字州名封侯爵、以双字县名封伯爵的方式也不用了,统一用双字地名为封号。

侯爵共九人:

王瑾为沈阳侯;

刘宗敏为蓝田侯;

田见秀为绥德侯;

刘芳亮为长安侯;

袁宗第为清江侯;

谷可成为巴陵侯;

李过为钟祥侯;

赵胜为青涧侯;

李文江为宁武侯。

王瑾、刘宗敏、田见秀、刘芳亮、赵胜、李文江的封号是根据籍贯确定的,袁宗第是绥德人,谷可成和李过是米脂人,于是就用了最近的驻地的名称。

在另一时空,田见秀因为比较有文化,加入闯军之后地位一直仅次于李自成。但是本时空有了王瑾,田见秀的文化知识的作用大大下降,他的地位变得低于在军事上更突出的刘宗敏。

伯爵有数十人,就不一一列举了,所有果毅将军,还有王友进、郭汝磐、张天琳、武自强、张光萃等人皆封伯爵。亲军、五营、水营直辖各标的威武将军皆为子爵,协下属的威武将军及驻防威武将军皆为男爵。

以下则大体上是都尉封轻车都尉,掌旅封骑都尉,部总封云骑尉,哨总封恩骑尉。

官军投降将领中,总兵封伯爵,副总兵封子爵,参将封男爵。

此外,阵亡者的遗孤也得到封爵,比如说高杰的儿子高元玺、焦得名的儿子焦秦山,他们的父亲如果活着,应该封侯爵,于是他们降一档受封伯爵。

所有在闯军入湘之前加入的文官,以及加入虽晚但是有军功的文官,也都得到了封爵,但是最高只封到子爵。

比较引人注意的是,李自敬仅封轻车都尉。李自成成年的亲族中只有李过和李自敬两个人,李过的侯爵是他自己靠军功挣来的,李自敬这个轻车都尉也是与他帅府总管的身份匹配的。

李自成见了太多明朝宗室被农民军干掉的景象了,他自己也杀过不少宗室。他认为明朝那种宗室制度就是冲着让朱家灭门设计的。在他的新宗室制度中,所有宗室一概不封王,宗室也是非军功不得封爵。有了爵位的宗室,待遇等同于普通的勋贵,没有爵位的宗室,也和普通军官一样,所生的儿子可以接受五年义务教育。

这样的制度让近支宗室没有了明朝宗室那样的荣华富贵,但也保证了宗室之中每一代都能出一些正常的官僚,而且为这些宗室提供教育同样开支巨大。李自成一贯认为,靠宗室维护皇权、防止篡位纯属天方夜谭,最有可能篡位的就是宗室,朱棣就是最好的例子。现在他李自成要夺大明的皇位,又有哪个宗室能出来阻拦他?

勋贵也是一样。虽然明朝一直相信用勋贵执掌京营能维护皇权,但京营里真正能打的不还是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这帮军官吗?哪个勋贵还下营点操?既然实际控制军队的是军官,我有爵位、有待遇,多给军官不好吗?为什么要让勋贵这帮贪婪居天下之冠的中间商赚差价?

更何况,就算姓李的都不成了,被臣子夺了权,最多也就是陈桥兵变,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像司马家那样大封宗室,打出八王之乱,致中原倾覆,那才叫混蛋到家呢。

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都受封子爵,孙可望为海康子,李定国为邵阳子,刘文秀为黄安子,艾能奇为兴国子。孙可望的封号是由于他之前做海康知府;李定国自然是因为他二十三骑破宝庆的战绩;刘文秀立功主要是在麻城,但麻城子的封号给汤志了,因此就用不久前刘文秀带队攻克的黄安县为号;艾能奇的封号则是因为他在武昌战役结束后一路追击明军至兴国。他不知道的是,当时他要是再追出二十里,就逮住左梦梅了。

孙可望远在福建,而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此时都在武昌。刘文秀刚刚从黄安回来,参加了封爵典礼之后,三兄弟总算有机会聚聚了。

李定国和艾能奇现在都住在明朝的永安王府中,这里现在变成了单身宿舍,未成家或家眷没有跟来武昌的闯军军官大多住在这里。刘文秀在武昌更没有住处,也就到这里来和他们挤一挤了。

刘文秀本来想去看看黄鹤楼,在本时空,它是不会被左良玉烧掉了。但是李自成事先告诉过闯军诸将,在本地老百姓习惯闯军之前,众将领不要往黄鹤楼乱跑,免得打扰普通游人。黄鹤楼上照常有人聚会题诗是显示武昌安定祥和气氛的重要标志,别去搅和了。

艾能奇倒是借机嘲笑了刘文秀一番,之前是谁说“岳阳楼就是个楼,没什么可看的”来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