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0章 奉天殿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0章 奉天殿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0章 奉天殿

“你们要做什么!”吴应箕第一个站了出来,拦在何如宠前面。他是池州府贵池县人,和方以智一样是复社的成员,也是来应试的学子。

何如宠倒是不慌不忙:“老朽便是何如宠,这位校尉有何贵干?”何如宠是方以智的桐城老乡,是所有被俘士人中地位最高的,曾为东阁大学士。

崇祯元年,内阁首辅刘鸿训请崇祯发内帑三十万充军饷,触崇祯之怒,后因小故获罪几死。何如宠极力营救刘鸿训,终于改成了流放代州。

袁崇焕案时,崇祯欲诛袁崇焕三族,何如宠又极力阻止此事。经此两事之后,何如宠便不为崇祯所喜。

后来周延儒罢相,何如宠本有首辅之望,但是温体仁对首辅之位虎视眈眈,何如宠知自己本领有限,圣眷一般,年纪又大,绝对斗不过温体仁,于是告老还乡。桐城奴变之后,他觉得桐城不太平,便搬到了南京来。他哪里知道,天下根本没有太平的地方。

方以智也上前道:“何公年纪大了,有什么事找我们便是。”那军官说:“就因为他年纪大才找他。西王有令,‘何如宠年纪太大,没几年好活了,要他没什么用,不降就让他滚蛋。’”

方以智等人倒不担心其中有诈,他们的性命都捏在张献忠手里,西军没必要耍这个诈。那军官把何如宠带了出去,很快,又有人来通知方以智等人,要他们到皇宫去。

有慷慨激昂的,也有吓得走不动路的,最终,除了史可法、方孔炤等张献忠对外宣扬已经投降的人之外,所有被俘士人都被带到了皇宫。方以智这才发现,被俘士人原比他所料为多,除了在南都的士子之外,还有很多江南各地的名士都被捉到了南京来。方以智前面就是一批常熟来的士人,他曾经见过的钱谦益、瞿式耜等人都在其中。

张献忠高坐于奉天殿上,文武官员列立两班。殿门外二百名关西大汉手持斧钺,矗立如松。张献忠一部浓髯,相貌威严雄壮,此时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虽然与礼制不合,却自有一番森严气象。方以智竟莫名地觉得这个景象很是庄严肃穆,自己的膝盖有点软。

他立刻把这个想法从脑子里驱逐了出去,庄严肃穆的是这大殿和这副排场,和献贼有什么关系。

其实他想得很对,皇帝就是这么回事,谁扮成这副样子坐在龙椅上,都庄严肃穆。

应天、镇江、常州、苏州、松江五府不肯投降张献忠的官绅中比较有名望的,除去那些自杀、阵亡、被清算的,以及逃走、躲入穷乡僻壤的,其他都在这里了,足有上千人。就算是在奉天殿上,也显得有些拥挤。这些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文人,也有少数侯承祖、吴志葵这样的被俘武官,还有在扬州被擒的黄得功部将诸葛晋明、王东日等人。

张献忠打量了一下面前众官绅,要是把这些人都杀了,基本上就意味着整个江南明朝统治秩序的崩溃。张献忠并不需要他们,他本来也很难得到士绅的认可,不管怎么样,江南奴仆、佃户与士绅们的争斗都要持续一段时间。奴仆要求豁为良人,佃户要求减租减息和永佃权,不管张献忠怎么做,士绅都不会开心。

张献忠缓缓说:“诸位皆不愿降孤,可是留恋明朝吗?你们都是读书明理之人,怎不知天命之所在?明朝君昏臣贪,严刑重敛,民不堪命,天命早已尽了。全仗着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三人东挡西杀,南征北战,这才勉强保住江山。现如今卢象升已死,孙传庭蒙冤入狱,洪承畴的二十万大军也在湖广被闯军杀得片甲不留,崇祯小儿不会用人,闹得自己无兵无将,不日便将灭亡。从此之后,天下便是孤与闯将、曹操三足鼎立。孤废奴籍,除贪官,军民拥戴,正是天命所归,诸位却宁死不降,这岂不是无知无识吗。”

没人答话。张献忠早知道会是这样,说道:“愿降者,站在东首,孤当量才授用,有元勋之分。不愿降者,便站到西首去。”

久久没有人移动,有的人已经想投降了,可谁都不敢第一个出来。

张献忠笑道:“钱牧斋,你是江南士林魁首,做个表率吧。”

钱谦益出班道:“子曰,士志于道。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张献忠手捻须髯:“你以孤为不仁乎?”钱谦益说:“自入南都,杀人盈巷,不可谓仁。”

张献忠话里的杀气让方以智和其他很多人心中都是一哆嗦,这种战争造就的威势不是任何人靠装腔作势能学得来的,杀区区一个钱谦益并不比宰鸡困难。在场一千多人,起码有八百为钱谦益捏了一把汗。

张献忠说:“江南绅衿虐害奴仆,令其腹坎无食,膝踝无裙,臀背无完肤,仁乎?兼并土地,令富者连阡陌,贫者鲜立锥,仁乎?是孤这数日所杀之人多,还是三百年来豪势之家所杀之人多?”

钱谦益说:“不知。然五十步笑百步,可乎?”

这话说得简直就是找死了,许多人在心里暗赞,牧斋先生果然是铮铮铁骨,士子楷模。也有人担心钱谦益会不会激怒张献忠,要是把张献忠气得大开杀戒,把他们这一千多人全杀了,那可就要了亲命了。

不料张献忠倒笑了:“那依你之见,孤该怎么个仁法呢?”钱谦益说:“其一,战事既终,当止杀才是,纵然有人犯罪,也当交法司议处,明正典刑,不可再令军人任意诛杀。”

张献忠点了点头,钱谦益接着说道:“其二,天下可马上取之,不可马上治之,当更定官制,开科取士,以定天下士子之心。”

“其三,大明江山近三百年,人心尚在,不可贸然背之。大王当以惩奸除恶,救民保国为号召,不可一味争权夺利。”

张献忠说:“你说的倒也有理,那便准了你说的这三件事。自今日起,停止追赃助饷,百姓旧有冤情,受人欺压者,仍可至县衙首告,不得阻拦。科举之事,我数日前已吩咐礼部办了。至于这第三嘛。我已派使者去见左良玉,要他传话给崇祯,只要他封我为王,统辖江南之地,我便照旧发漕运给他。”

钱谦益下跪道:“大王若果能如此,国家幸甚,万民幸甚,臣虽已老迈,亦愿效犬马之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