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4章 渡河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4章 渡河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4章 渡河

闯营各队在韩城县境内陆续集结了。

此时已是五月盛夏,就算是传说中小冰河期的巅峰,此时的气候也热得很。马科已经追到了郃阳,宜川县也有一支明军驻扎,但是韩城本地的驻军和乡勇则龟缩在县城和村寨之内,没有任何拦截闯军的意思,龙门渡口附近更是没有一兵一卒。

陕西的官员将军们的意思很明显,只要李自成到山西去,他们就不与他为难。若是李自成执意留在陕西,那就休怪他们不客气了。

既然如此,李自成也只好给他们这个面子了。

龙门又名禹门,《水经注》中记载,这里是当年大禹治水时开凿的,黄河从两山夹峙之间冲出,称为“龙门三激浪”,声如雷震,气势磅礴。闯营诸将却无心观赏这一盛景,黄河激流横在他们面前,成为了一道难以越过的天堑。

闯营的几个主要将领立马于龙门山上,眺望着对岸。田见秀说:“传说中鲤鱼跃龙门,指的是不是就是这里?”王瑾说:“有说是此处的,也有说是河南洛阳的那个龙门。”刘宗敏笑道:“我们陕西人世代住在黄河边,鲤鱼倒是见了不少,真龙却从来没见过。这回我们也得跳龙门了,越过这一关到山西去,那才叫鱼入大海,可以任意遨游。”

辛思忠用马鞭指着山下的渡口:“周围几十里内的船只都找来了,就这么几条破船,我们全军渡河怕是要一整天的工夫。官军如果趁我们渡了一半时来攻,可危险得紧。”王瑾说:“马科还在郃阳县城,不会来打我们了,难办的是对岸的官兵。”

昨天郭君镇和刘文炳带了几个人悄悄渡河侦察,今早回来报告,对岸驻防的官军和乡勇在五百人左右,战兵数量应该不到一百。

这种级别的对手,对于闯营来说算不得什么,但是他们只找到了二十三条船,而且都不是太大,一次最多能渡过三百来人。此处黄河的宽度大约有五十丈,水流又急,往返一次再加上登船下船的时间,至少得两刻钟。也就是说,要打败这五百敌人,只能靠第一批渡河的三百人。

陕西的官儿们巴不得李自成赶快去山西,但山西的官员们可就不这么想了。闯军大举集结于黄河西安,对岸的官军早已做好准备,无论他们选择哪个渡口,都会遇到官军的阻截,唯一的办法就是正面强攻过去。

这种打头阵的活儿当然还是王瑾的,他和刘宗敏、谷可成各带一百人,第一批突击过河。

王瑾识得水性,在沈阳做老百姓时就曾经畅游浑河,但是黄河这样的急流非浑河可比。王瑾身上还穿着铠甲,要是掉下船去,水性再好也挣扎不上来。他这一队共有七条船,每一条都很陈旧,有的船甚至需要一边划一边往外舀水。船夫们每人得了一两银子的赏钱,倒是十分踊跃,拼命地划船渡河。由于水流太急,船夫们必须一直向东北方向划船才能保持向东前进,闯军士兵们也用船桨和木板提供额外的动力。

船只还没到中流,对岸的明军便乒乒乓乓地开始施放火器。王瑾和另一名士兵手持盾牌在船头遮护,不过并没起到什么作用,只是偶尔才发出“咚”的一声轻响。这种程度的威力就算打在人身上也构不成伤害,除非碰巧打中眼睛。不过话说回来,要是在这么远的距离上都能被打中眼睛,运气得差到什么程度。

等到闯军的船只进入了岸上火器的有效射程,官军事先装好的弹药已经打掉了,而他们的装弹速度实在不敢恭维。当闯军船离岸边不足十丈时,官军的火力却变得稀稀拉拉。和官军一起作战的乡勇们用弓箭射击,但造成的杀伤也十分有限。刘宗敏的船最先靠岸,离岸还有五六尺,他便纵身一跃,跳到了岸上。

王瑾是个惜命的人,作战时一定穿上最厚实的铠甲,宁可牺牲机动性也要提高防御力。在短时间内,他肯定占优势,防御如此严密,对付一般的杂兵就是横扫。但如果是那种一打一整天的苦战,他这样的装备就显现出劣势了。全副甲胄重达二十五斤,在大夏天穿着它又跑步又杀人,长时间折腾下来,非累死不可。

刘宗敏就不同,他的穿戴以轻便为主,只在胸部和头部有防御,因此动作比王瑾更灵活。他刚一上岸,就有两名官兵挺枪向他刺来,刘宗敏向右一闪,挥刀磕开右边那人手中枪,抢上两步,一刀捅进那人腹中。两条长枪对单刀,打赢了都不露脸,但这两位官兵的技术水平实在是太业余,刘宗敏的武艺、力气都强于他们,悍勇更是远远胜过。另一个官兵吃了一惊,转身便逃,刘宗敏一刀劈中他后脑,连斗笠带头骨都劈成两半。

就这么一缓,又有五六个闯兵登上了岸,与官兵、乡勇厮杀起来,随着靠岸的船只越来越多,双方的力量对比逐渐变化。一开始的战斗是最激烈的,最初登陆的少数闯军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下死伤颇多。但作为官兵核心战力的老兵死伤了十几个之后,战局便逆转了。这些老兵是官军中最精锐的力量,武艺高强,经验丰富,可一旦战局不利,带头逃跑的也是他们。

王瑾与谷可成也登岸了,王瑾还穿着他在绥德缴获的那件扎甲,轻易地将乡勇的阵势撞出一个大窟窿,谷可成则直奔南边的码头。官军把黄河东侧的船只全都集中在那里,如果夺下这些船只,闯军渡河的速度能提高两三倍。

看守码头的自然是官军中最精锐的力量,负责河防的千总带着他的亲兵守在这里,谷可成损失了二十多人才攻下了码头。如果不是千总大人临阵脱逃,伤亡还会更大。毕竟丢失渡口虽然有罪,但罪不至死,临阵脱逃大不了降职成把总,但是嫡系部队还在自己手中,很容易就能东山再起,有什么必要和流寇拼命呢。

李自成指挥的第二批队伍登陆时,战斗已经基本结束了。闯军有五十四个人阵亡,官军和乡勇被杀死六七十,活捉了四十多个,其余的都逃走了。有了谷可成缴获的船只,渡河速度快了许多,到了下午,闯军全体约三千五百人全部渡过了黄河。

王瑾稍微松了一口气,进入山西之后,生存压力会小很多。山西的边防压力没有陕西那么大,所以官军的水平也不及陕西,更没有洪承畴这样的煞星。虽然山西也遭遇了很多天灾**,但不及陕西严重,所以老百姓造反的很多,地主手里还有余粮,兵员和粮食都容易补充,所以也难怪陕西的反王们都想来山西了。

更让王瑾高兴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上,李自成进入山西时只剩下了七百人,现在他的兵力却是这个数字的五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