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8章 奇迹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8章 奇迹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8章 奇迹

十二月二十七日晨。

昨天一天,清军多次攻击大名,都没有得手,回隆镇的战局也呈胶着状态。

初升的太阳影响了清军探骑向东眺望的视线,但只要他们不瞎,就能看见这漫天的烟尘。

“明军大队人马来了,是李辅明的旗号,总数不下万人。”

李辅明原本是跟着祖宽一起入关援剿农民军的,和高营打过几仗。但由于高营比历史上更强,明军打得也更加艰难了,滁州之战中,李辅明坠马受伤,到后方休养,便没有跟着祖宽去围剿王瑾。伤愈之后返回关宁,担任前屯副总兵,这一次被划在高起潜麾下。

“北路也发现明军,是金国凤的旗号,人数在万人以上。”

金国凤,宣府人,不久前升任锦州副总兵,也是此次跟着高起潜入关的主要将领之一。

历史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动,关宁军的人事安排与另一时空的历史差别越来越大了。

“南边也有明军,是新招安的流寇刘国能、马进忠,还有少林寺的僧兵,约有万余人。”

“明军一直隐藏实力,想将我们围歼于城下吗?”不过是三万多明军而已,岳讬也并不害怕,但如果以他手上现有的军队迎战,难免兵力不敷使用。之前和大名守军的战斗让他损失了不少人,他也要考虑部下的情绪,不能再死拼硬打,他立刻向多尔衮求援,希望他分兵支援。

岳讬计划,趁着明军还没有集结,将他们各个击破。先打比较强的关宁军,由他出击东路,多尔衮的援军打北路,只要将这两路明军击溃,南路的新降流寇也就不足为惧了。虽然高迎恩很厉害,但总不至于所有流寇都这样厉害。

明军分进合击,清军各个击破,这剧本简直太熟悉了,作为努尔哈赤的孙子,岳讬根本不用考虑就知道该怎么打。

萨尔浒之战时,明军不集中兵力是因为那么多人在山区根本没法集中,而这一次,是因为集中了也白搭。拢共就四千多人,集中起来方便清军一次全都收割吗?

赵胜这个伪装关宁军的计划原本成功率并不高,虽然有可能瞒过清军一时,可清军进行几次前哨战之后,很快就能摸清他们的实力。岳讬这样的沙场宿将,区分四千人和两万人的差别,不会花太长时间的,能否给守军创造突围的机会,实在很难说。硬实力不足,靠谋略是很难弥补的。

可这一次,奇迹真的发生了。之所以赵胜和刘国能可以伪装出三万多人的队伍,是因为他们真的有三万多人。

在北路负责冒充金国凤的杨彦昌打量着自己指挥的这支奇怪的队伍,上万人的队伍,真正的士兵只有他带来的一千多人,其他都是五花八门的地方武装。

有穿着道袍的儒生,也跨上了腰刀,慷慨激昂;有骑在马上的士绅,穿着羊皮袍子,身背弓箭;有短打扮的乡勇,在寒风中冻得抖抖瑟瑟,好在一直在走路,还不至于太冷,但斗志却很高昂;还有的人神情凶悍,一看就不是良民出身。

当刘国能和赵胜接近大名,准备袭扰清军时,他们发现了一支意料之外的援军,顺德、广平、大名三府的乡勇团练,竟然自发集结起来了,其众多达三万余人。他们最远的从顺德府最北边的巨鹿县赶来,已经长途跋涉了二百多里。

“只可惜大名府离得太远了,我们来的人还是太少。”巨鹿县的乡勇首领姚东照说。他是巨鹿县贾庄的一个秀才,平素便急公好义,当初卢象升升任按察副使,辖区拓展到直南三府,那时姚东照便配合卢象升组织乡勇。

杨彦昌因为一直跟着刘国能,所以对于士绅也没有那么多敌意:“我也曾转战不少地方,从来不见哪里的乡勇这般勇敢,先生真义士也。”姚东照说:“人之交往,以心换心,卢公乃万家生佛,三郡百姓因之存活者不计其数,我等怎可不以死相报。以往都是卢公救我们,现在该我们来救他了。”

卢象升并没有召集直南三府的乡勇,因为他知道,这些人和清军对抗就是以卵击石。若论乡勇的水平,直南三府应该是天下第一。卢象升在此经营多年,对团练的训练投入很大,卢象升调任郧阳时,带走的兵不多,直南地区的天雄军陆续裁撤,他们都是本地人,大多回到乡里成为乡勇。清军最近下乡打粮的时候,已经发现此地的乡勇与别处不同,清军的小股部队往往攻寨不能克,外藩蒙古兵甚至常常被乡勇反击。

但是,如果把这些人拉出来和清军平地野战,那和送死也没什么区别。

可这世上有些事,就算是送死也得做。

“援兵已到!随我杀啊!”袁时中、牛成虎、虎大威、杨国柱四人分领兵马从四面杀出。大名府城有四面十三门,这些天为了防守这些城门着实让守军心力交瘁,不过到了反击的时候,城门多又变成优势了。其余三路都是佯攻,东侧的袁时中才是主攻方向,但无论佯攻还是主攻,都无法打破清军的包围圈。清军虽一时难以反击,却守得毫无破绽。

岳讬的主力已经出动,向东迎战“李辅明”,也就是刘国能去了,大名城外的清军由他的堂兄杜度指挥。杜度手上的兵力不足,面对大名明军的攻击,他只能以防守为主,战况十分胶着。

杜度是褚英的长子,努尔哈赤的嫡长孙。虽然褚英被杀了,但杜度仍然是八旗中重要的实力派。

努尔哈赤刚起兵的时候,以青黄赤白黑五色分别部队,五个佐领为一个参领,五个参领为一旗。后来部众多了,便分为两旗。

在起兵之初就追随努尔哈赤的旧人组成了于谦老师的父亲王老爷子所在的满洲正黑旗,由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统率,努尔哈赤自己统率新组建的红旗。

再后来吞并哈达部,就又成立了白旗,由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统领。努尔哈赤的红旗改为黄旗,舒尔哈齐的黑旗改为蓝旗。舒尔哈齐和褚英相继获罪之后,蓝旗分为蓝旗和红旗,蓝旗由舒尔哈齐之子阿敏统领,红旗由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统领,白旗改由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和褚英之子杜度统领,形成了黄、白、红、蓝四旗的格局。

再后来,四旗改八旗。努尔哈赤自领两黄旗,皇太极领正白旗,杜度与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领镶白旗,代善领正红旗,代善之子岳讬、硕讬领镶红旗,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及其同母弟德格类领正蓝旗,阿敏领镶蓝旗,八旗正式形成。

努尔哈赤晚年将杜度被降为普通贝勒,调到镶红旗。预定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分掌两黄旗和镶白旗。但是努尔哈赤死后,四大贝勒迅速行动起来,逼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的母亲阿巴亥大妃殉葬。

皇太极即位之后让自己的长子豪格为镶白旗旗主,后来又把两黄旗和两白旗交换了颜色。皇太极父子领两黄旗,多铎领正白旗,多尔衮、阿济格领镶白旗。

阿敏获罪,镶蓝旗改由其弟济尔哈朗统领。莽古尔泰兄弟倒台之后,正蓝旗和两黄旗混编,两黄旗由皇太极自领,豪格、阿巴泰领正蓝旗。这便有了现在的八旗格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