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8章 授官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8章 授官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8章 授官

考试之后授官的章程在放榜前已经公布了。双优者授五品官,一优一良者授六品官,一优一合格或双良者授七品官,一良一合格者授八品官,双合格者授九品官,若是只有一个合格或者都不合格,那就不录用了。吏科总共有三个人得到了双优,但其他人在第二题都只得到了四五分,六分全得的只有吴侯一人。

礼科的考试题目是《尚书》中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和《孟子》中的“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摆明了是针对“奉天”和“倡义”出的题目,评分标准还是按照原来明朝的方式,每道题也分成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授官标准和吏科一样。

户、兵、刑、工四科各有十道题,每题十分,是可以直接给出分数的。但考虑到应考来的人水平有限,好些连五十分都没考到的人也被录取了,公布分数未免有些寒碜,所以还是评成四个等级。这四科授官的起点要低一些,优者授七品官,良者授八品官,合格者授九品官。

吏科在六科中排在头一位,吴侯又是吏科的第一名,从今天起,整个衡州没有人不知道他吴侯了,吴侯深吸了两口气,总算没像范进那样痰迷心窍。几个吉安来的同乡簇拥着他,欢呼雀跃。这些人大多是穷光蛋,但其中有一位是个药商家的庶子:“我做东,去回雁楼吃酒!庆贺吴学长高中!”

来应考的大多是湖南本地人,他们这些从吉安来的只有六个人,没想到六个人都中了。虽然除了吴侯是双优,这个药商庶子有一个良之外,其他人都双合格,低分飘过,但考上一个九品官那也是祖坟冒青烟的天大幸事,人人喜气洋洋。

就连从袁州、南安来的江西考生也凑过来了,霎时间,吴侯俨然成了江西士林魁首。吴侯只觉得脑子晕乎乎的,还没吃酒就先醉了。听说是新科举子,回雁楼的掌柜连钱都不收了,又多敬了几个菜。众人只觉得活了半辈子,除了今天之外全是白活,此时的畅快非人间任何喜乐可比。

就连名落孙山的那些人,也不算太失望,反正落榜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帅府的人告诉他们,或者过两天领路费回家,或者留下做些抄写工作。大部分人都打算留下,这年头找个工作哪那么容易,就算是这个奉天倡义营前途未卜,也总比回家挨饿强。

明日还要到帅府点验授官,众人不敢吃太多酒,早早便散了。次日一早,中榜的人都到帅府门前集合。按照榜上的名单依次站好,少不了要互相谦逊一番,各自通名报姓,互称年兄年弟。虽然都还穿着蔽旧布衣,但情绪却比做了当朝宰辅还高。很快就有一个吏员出来,引导他们入内。

帅府内的会议厅坐着制将军田见秀、湖南巡抚郭汝磐、吏官顾君恩、户官陈可新、礼官宋献策、兵官潘独鳌、刑官邓岩忠、工官徐以显。其实这第一次科举考试,最好是由李自成亲自主持,但军情紧急,实在是没有时间。

桂王府中原本是有太监的,闯军把他们都裁撤了,现在在帅府办事的都是吏员。田见秀说了几句客套话,便让吏员开始唱名授官,念到名字的人一一被引导到旁边厢房里更换官服,再回到堂上落座。

唱名的顺序是按品级来的,吴侯排在第一个,他被授予广东韶州知府之职。由一介寒儒变成一府正堂,吴侯只觉得飘飘欲仙,魂都快飞了。下意识地就想跪下谢恩,旁边吏员急忙拉住,让他不要跪。因为广东的巡抚衙门还没建立,韶州府暂由湖南代管,吴侯与诸位上官互相行揖为礼,到后面去换官服。

吴侯进了小隔间,脱下了自己的破旧衣衫,换上了官服。奉天倡义营的官服用的是蓝色的棉布,款式与明朝并无分别。因为“衣冠禽兽”已经成了贬义词,所以胸前的补子绣的不是动物,而是云朵,几品官就绣几朵云。穿上这件绣着五朵云的靛蓝官服,吴侯百感交集,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

吴侯也清楚自己的斤两,若不是闯军刚刚建政,愿意投奔的读书人不多,怎能轮得到他做这个知府。从今天起,自己彻底和闯军是一路了。若是闯军失败了,武将手中有兵有马,有铳有炮,尚有招安的余地,自己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伪知府”只能有法场问斩这一个下场。大唐尚能把窦建德手下的文官招降了,毕竟窦建德和李渊一样是造大隋的反,大明可绝不会饶了他们这些“从贼”的读书人。

所以,他唯一的出路就是竭忠尽智,尽力让闯军得天下。要么当开国元勋,要么死路一条。

至于投降大清这条出路,目前的南方读书人还看不到。

“八年前,郭某也曾是大明的秀才。只因吃了官司,落得倾家荡产,又被害得革了功名,这才投入义军。”郭汝磐吃官司被革功名是真的,不过他破产之后是沿街乞讨,躲在破庙里避雨的时候被抓进了混营,但这就不必对大家提了。

“各位多为穷苦人出身,你们的苦楚,郭某感同身受。只盼各位做了官之后,也别忘了做穷人的苦楚。为官者,不作恶即是行善,稍稍正一正良心,便可活人无数。吾等营号奉天倡义,须得为百姓申冤做主。刑科会委员明察暗访,若发现有人如那明朝的贪官污吏一般虐害百姓,倒也不用剥皮楦草,但也是立斩不赦,诸位警醒了。各地县衙之中,多有一道碑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明朝的官把这十六个字当成了耳旁风,于是天下百姓揭竿而起,杀官造反。你们若也忘了,不等百姓来杀你,大元帅先要杀你。”

上任之前被上官训诫一番,在明朝也是例行公事,指望靠说服教育挽救官员的堕落,那是白日做梦。今日在座的这些人里,迟早会出现贪官,迟早会出现害民贼。要说把败类的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奉天倡义营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还是能做到的,要说根除,大罗金仙也没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僚队伍迟早会越来越烂,迟早会变得和今日的大明朝一样。

但那并不意味着今天的努力没有意义,至少这样能把朝廷不烂到家的时间延长一二百年。对于一场农民战争来说,这已经是伟大的胜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