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2章 三个目的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2章 三个目的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2章 三个目的

李自成在宴会上没怎么说话,主要是他也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和这帮老夫子交流。这还是他生平第一次和士绅同桌吃饭,自然浑身不自在。

以大明官绅的角度来看,这场“宴会”实在是太简陋了。像那些古画上的场景一样,用的是分食制,每人四菜一汤,一碗米饭。能被叫到这里来的都是有能力捐款的,平时的饮食享受自然比如此简单的招待不知好多少倍。

但是跟着李自成一起来到衡州的这些人知道,这可比李自成平时吃的好多了。行军打仗期间,李自成也和普通士兵一样,以一碗杂粮饭、一勺大烩菜作为一餐的口粮。如今进了城,因为军饷制度未定,所以大锅饭制度也没有取消。今天早餐的时候,他们还和李自成一起喝粥呢。

传说朱元璋曾经规定,官员宴请最多四菜一汤,也不知此事是真是假,反正现在大明的高官豪绅们吃饭四十菜都不稀奇。对于几乎每个人都有差点饿死经历的闯军将领们来说,吃四菜一汤就和天下大同差不多,现在占领了城市,难免会有公务宴请,所以宴请标准不得超过四菜一汤这一条刚刚被写进军规。

明末豪绅富商之中奢侈之风大行,即便在灾年也毫不收敛,即便是士大夫之中,也有很多人对此不满。哪怕是另一时空清朝修的《明史》,也得承认李自成节俭是对的,现在当然更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反对意见。还有不少读书人拍手叫好,认为早就该这样“正习俗,肃风气”。

宴会上主要是徐以显在说话,他先大谈了一番“教育对华夏文明的重大意义”,然后终于进入了正题——要钱。

集资修书院一贯被认为是乡绅的义务之一,徐以显表示帅府带头出五百两银子,剩下的部分就要本地父老解囊相助了。

灾年人工便宜,所以修书院的开销也不大,一千多两银子也就够了。李自成为了要几百两银子特意摆个宴席,再不识相可就是给脸不要了。衡州乡绅们都见过自己的邻居被追赃助饷的场景,几十个绅商凑几百两银子是小事一桩,要是连这都不答应,说不定下次李自成手里的两根筷子就变成两根夹棍了。

众大户少的拿五两十两,多的拿二三十两,一共凑了六百八十两银子。李自成对大家的配合很满意,毕竟衡州士绅被王瑾打击过一次,又被田虎和孙可望打击过一次,能铁了心不配合的都去陪朱元璋吃四菜一汤了。

随后又从本地的乡绅中选了几个院董,书院是民间机构,在书院任职算不得从贼,这件事大家倒不忌讳。山长人选未定,李自成让乡绅们自己推选,他不过问,不过他委任了副山长和掌事。

副山长是个年近五旬的老童生,属于读书人里混得最惨的那种,当了一辈子老光棍,家无余财,最后实在饿得没辙,当了流寇的文书。这个乡绅们还能接受,此人虽然学问不高,好歹也是满口子曰诗云,像那么回事,是个正经读书人的样子。那个掌事就不同了,又黑又瘦,目光凶悍,瘸了一条腿,左手少了三根手指头,怎么看都是个纯正的匪类。

但是想不答应也不可能,即便在过去。书院的掌事也往往是由破靴党甚至大户人家的豪奴担任,这种掌握书院财权的差事,肯定得让亲近人做。何况闯军现在控制整个湖南,这相当于从巡抚衙门空降一个掌事下来,谁敢不答应?

于是石鼓书院的修缮计划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李自成自然不是真想资助衡州的名教事业,他这么干除了宣示一下他今后要作为本地的统治者之外,主要是三个目的。

第一,书院是读书人读书的地方,也是他们议政的地方。就算豪门势族的子弟嫌这里有闯贼的眼线不肯来,那些家境不富裕的读书人要是想学习就必须来书院,有的人甚至要指望书院的补贴生活。这样一来,就方便闯军了解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很陌生的群体的思想动态。只要不发动叛乱,可以由得他们随便议论,没必要干预,但不能不了解。

第二,其实就是要给伤残或年老的兄弟们找个工作。米脂起义至今已经六年了,很多兄弟都不适合继续在军中服役。不管是指望靠财政给他们养老,还是每人分几家佃户当地主,都不现实。安排到书院来扫地做饭,乃至管理书院名下的产业,可以让他们以此度过晚年。虽然安排不了多少,但安排一个是一个。

军人流血拼命多年,丢胳膊断腿,最后只能打更看门,除了管吃住以外,每个月只有二百文钱,这在二十一世纪是件难以理喻的事情。但是在十七世纪,甚至直到二十世纪,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能做好这种安置的,都算是很优秀的军队。很多人拼死拼活地造反,就是为了有口饭吃,能一辈子平平安安地当杂役,但就连这种要求都经常得不到满足。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另一时空某支军队能勇猛顽强到超乎想象的程度。闯军是不指望达到那种水平了,三百年的时代差距是无法弥补的,不过现在保证退伍兵晚年别被饿死还是可以的。

就像此时在地球另一面,不少加勒比海盗会让残疾的同伴继续留在船上做饭、打扫卫生。毕竟以这个时代船上的医疗条件,缺胳膊少腿还能活下来的海盗实在是少数,所以船上有这么几个残疾人也并不是很累赘。而有的黑心的商船主却会把受伤的水手趁夜扔进海里,等到打起仗来的时候,双方意志力的差别可想而知。

需要这样安置的,都是没有什么技能的伤残士兵。但闯军六年来的“不务正业”,使得很多士兵能做到简单的识字算数。对于这些人,李自成另有安排,会给他们找与那个书院掌事类似的职务。

第三,就是李自成觉得书院教的东西也该改改了。孔老夫子传下君子六艺,洪武年间还规定儒生要学射箭,学《九章算术》,现在这些规定都成了摆设了。就算不要求现在的儒生开弓放铳、驰马飙车,好歹得知道税收是怎么回事、法律是怎么回事吧,否则当哪门子官。如果把这些具体工作都交给胥吏和师爷来做,那还要官干什么呢?

转战天下这六年来,李自成见过太多没用的官,他们并不是不想做事,可实在是除了八股文章以外什么都不会。既然闯军必须要用这些读书人当官,李自成也希望他们能更有用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