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35章 关宁兵到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35章 关宁兵到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35章 关宁兵到

熊文灿还是有些头脑的,他命令徐之龙不要贸然救援英德,防止半途被闯军伏击。他一面通知广西巡抚郑茂华,从贺县、怀集由陆路向连州运粮,一面让广东总兵陈谦、游击陈鹏集结广州、肇庆的兵马,收复英德县。

广东明军大举在三水集结,准备沿北江北上英德。熊文灿知道此事严重,集结的官军多达上万,规模快要赶上澄迈会战了。王瑾在湖广还有大仗要打,不能在这里和陈谦硬碰硬,他只留下刘文炳虚守英德,自己带着主力悄然北上。

直到明军的主力抵达北江和湟水交汇处的洸口,重新打通了和徐之龙部的联系,刘文炳才逃之夭夭。一支几百人的小队伍,逃走之后明军自然没地方去找他们,陈谦沿着水路一路北上,将被闯军占领过的府县全部“收复”,上报大捷不提。

经过了这一番折腾,广东藩库的经费大量消耗,让熊文灿自掏腰包他又不认头。广东明军士气大衰,连州瑶变更炽,广东明军暂时无力再出兵湖广了。熊文灿命令陈谦、陈鹏和徐之龙会合,先将瑶变彻底镇压下去。

广东方面的威胁暂时解除,但王瑾刚一返回郴州,就得知了一个坏消息:刘弘才和郝尚久被打败了。

杨嗣昌的兵力虽强,但是追不上闯军,终归无用,这事自然不是他干的,刘弘才和郝尚久是遭到了祖宽的突袭。关宁军抵达武昌之后,领了军饷,乘船而进,速度极快,比王瑾预计的时间更早地抵达了衡州。

刘弘才和郝尚久并不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袭击的,他们见明军来了援兵,一开始打算转移,只是慢了一步,转移途中发现明军速度太快,只能改为就地抵抗。他们只有区区两千人,又怎是祖宽的对手。祖宽仅以一千兵马就击溃了闯军。刘郝二将各自带伤,跑出几十里之后收拢残兵,仅余半数。

祖大乐和祖宽的部队配属了一批方孔炤辖下的湖广步兵和铳炮部队,总兵力超过五千。初战告捷,仅损失百余人,就打垮了困扰杨嗣昌许久的闯军,关宁诸将极为得意,当即投入了对衡州城的攻击当中。可这一次,他们吃了瘪。

关宁军的第一波攻击十分猛恶,有之前湖广明军攻城的经验,他们很清楚城防的薄弱环节,直接攻上了城头,连孟长庚都被打伤了。可是当守军拼死堵住缺口之后,关宁兵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什么叫“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攻击一次比一次无力,最终无功而返。

杨嗣昌也并非真正的无能之辈,做督师是为难他,做个巡抚的本领他还是有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尝试了各种攻城办法,但衡州城一直岿然不动。

闯军发了不少抄家财,手上金银财宝很多,又借明军的威名让城内士绅出了些钱粮,对守城士兵的犒赏很大方。再加上粮道未绝,积储丰沛,由田虎这种水平的主将带着孟长庚、吉庆玉、孙可望等经验丰富的闯军骨干守城,不要说杨嗣昌,就是皇太极来了也没那么容易破城。

湖广明军没有攻城重炮,这让已经习惯了有红夷大炮配合的关宁军很不适应,也不愿再用人命去往城墙上填。杨嗣昌已经让熊文灿从广东调运红夷大炮来,但是从广东到湖广的交通线迟迟没有打通。

鉴于这种情况,杨嗣昌决定自己带着罗安邦、杨世忠继续围困衡州,由陈上才部引导关宁军先去攻打衡州,打通与广东的联系。

祖大乐和祖宽没有意见,王瑾的主力也不过几千人,和王瑾决战可比强攻衡州这样的坚城容易得多。在衡州大营休整一段时间之后,祖大乐、祖宽、陈上才所部官军约六千人南下郴州。

郴州不能再守了,留的人少了,抵挡不住如此之多的明军,留的人多了,主力被尽数牵制在此,死守就成了守死。黄色俊、刘文煌、刘新宇、阎可义、李荆楚等人都主张在郴州城外设伏打击明军,如果在北方,这种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而现在湖广闯军只此一支机动兵力,不要说吃败仗,就是大一些的伤亡也是难以承受的。

以少量老兵组织大量民兵的模式可以伏击湖广本地部队,但用来伏击关宁军恐怕会被反杀。如果老兵投入得太多,闯军又损失不起。祖大乐和祖宽都是王瑾的熟人,他们是不会轻敌的。就算闯军伏击得手,也没有一口气将这支敌人全部歼灭的实力,虽然能杀伤不少敌人,自己也会付出很大的代价。湖南饥民虽多,却难以迅速形成战斗力,不像北方那样有大量的资深流寇可以迅速以老带新。

王瑾决定撤到一个更有利的地形再抵抗,他自己带着主力部队向仓禾堡转移,让黄色俊、刘新宇去接应刘弘才和郝尚久,到仓禾堡会齐。刘文煌则留在郴州等待刘文炳从回来,接上刘文炳之后立刻撤回井冈山。刘文煌和刘文炳关系向来不错,这两位看名字简直就是亲哥俩。

明军占领郴州之后,根本没理会退向井冈山的队伍,直奔仓禾堡而来,根据他们掌握的情报,这里是流寇的老巢,流寇的主力、家眷和战利品都在这里。

祖大乐和祖宽杀向仓禾堡,陈上才则被派来进攻香花岭,守卫香花岭的是阎可义、刘新宇、郭子奴指挥的大约两千闯军。

这一战闯军大量动员民兵补充部队,又是保卫家园,又是在山地据险防守,民兵也能和关宁军对抗。香花岭矿工起义最早,和官府仇怨最深,知道失败之后一定被报复,抵抗意志非常坚决。王瑾迅速将部下的十一个大队每个都扩充到近千人,总兵力过万。这样的军队不能拉出去决战,却足以坚守已经被修成了堡垒的仓禾堡和香花岭。

由于地形复杂,明军不熟悉地形,人数也少,不可能完全封锁,所以就算打输了,部队也可以转移,不会像在郴州那样,一旦城破就是全军覆没。

陈上才过去镇压过小规模的矿工暴动,并未把香花岭守军放在眼里。然而他的第一次攻击被轻易打退了,他这才意识到,守卫矿山的是真正的流寇,而不是一般的乱民。

阎可义是经验丰富的军官,刘新宇的成长也很快,充任军官的又都是闯军老兵。在他们的组织下,原本就比一般农民更有纪律的矿工,已经成为了一支可以和明军正面对垒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