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3章 义气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3章 义气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3章 义气

“总掌盘,三队、五队、八队都撤回来了,没什么损折。”张存孟长出了一口气:“他们到哪了?”来报的亲兵说:“已经进了延川县境,两天的时间跑了二百四十里,辎重也没丢,三位老管队够了不起了。”张存孟说:“总算是把人会齐了,你立刻叫人带着酒肉银两去慰劳他们。”

亲兵下去了,张存孟在屋内焦急地来回走了两步,局面的发展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原本的计划和李自成猜的差不多,建立山寨割据之后,便可以与洪承畴讨价还价谈招安了,以双翅虎和紫金龙作为献给洪承畴的见面礼,他便摇身一变成了官军。然而,洪承畴却在马家渡之战后突然中断了谈判,并且调动大军来围攻张存孟。

就在李自成发现葭州有官军出现的同时,延川也出现了官军的踪迹,而带队之人居然是山西总兵张应昌。

张应昌的驻地在山西宁武,是洪承畴借调过来的,本来他从宁武直奔葭州是最方便的,可他却突然出现在了南方,本来在南方的王承恩和侯拱极则跑到了北方,洪承畴的这一手安排,完全把张存孟搞蒙了。张存孟派出三个队去攻打米脂,本意是打一个最容易得手的县城,向洪承畴施加一些压力,以战促和,但洪承畴丝毫不理会他,更不派人来谈判,这让张存孟有些手足无措。

其实,洪承畴这个给农民军造成极大困扰的乾坤大挪移,原因出奇地简单,因为张应昌的名声实在太臭了。张应昌部的战斗力不算差,可是军纪之败坏却是臭名昭著。这些年他在围剿“流寇”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但其实杀的大部分都是普通百姓,反正流寇和流民长得一样,也不像蒙古人、女真人那样有不同的发型,砍谁的脑袋都能报功,何必去招惹真流寇。虽然官军杀良冒功是常事,可是过分到他这种程度的也不多见,就连其他官军将领都鄙视他,其中最鄙视他的就是左光先。

左光先现在还只是个副将,但是他出身于榆林的将门世家,亲朋故旧遍于陕西,家财豪富,还管理榆林的军马场,豢养的家丁足以组建一支军队,所以就算是总督洪承畴也要卖他面子。左光先不大会处理同事关系,他自己的部队也征粮、拉壮丁,但是不会烧杀淫掠,而且还经常公开对张应昌这样的人表示鄙视。当然张应昌也鄙视他,你是有钱人,拿钱把手下人喂饱了,当然可以不抢劫,我没有军饷,不抢怎么办?你有个好爹,轻轻松松就能当官,我们这些没有后台的不砍几个刁民的脑袋充军功怎么能升官发财?

虽然张应昌的狡辩基本上是一派胡言,但还是能反应一部分实情的。左光先的人生太顺了,生下来就是官n代、富n代,继承了巨额遗产,从小就有一群精兵猛将拿他当少主。成年之后打蒙古人、打流寇战无不胜,在家族荫庇之下官运亨通,无人敢为难他。这样开挂的人生,就差在脑门上写着“主角”二字了。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当一个王朝寿命将近,农民军大多不能成事,基本上也都是由左光先这种地主阶级中的精英分子来开创新王朝。

不过,左光先很不讨洪承畴喜欢,洪承畴认为此人锋芒太露,却又不够刚狠,不是剿匪的料。年纪已经不小了,还只讲军事,不讲政治,对于洪承畴的种种精妙谋划毫无兴趣,也不肯巴结上司,唯一的兴趣就是领着骑兵杀进敌阵,把敌人砍得落花流水。更令洪承畴不喜的是,此人有些迂腐,对流寇还要讲诚信,不肯像贺人龙他们那样听从洪承畴的安排去杀害降人。因此,洪承畴宁肯用张应昌这样的烂人,张应昌虽然打仗不如左光先,但是够狠,而且能坚决执行命令。

洪承畴调张应昌来葭州的消息引起了左光先的巨大不满,葭州地近边塞,很多榆林边军的亲朋故旧都住在那里,洪承畴招来这样一支匪军,岂不是要大大地祸害葭州。他当即串联了一批将领,向洪承畴抗议。榆林的将领有很多在葭州都有产业生意,这是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他们的态度比打仗更加积极,纷纷表示抵制张应昌。洪承畴虽为总督,却也不能同时得罪这么多边军将领,只能把张应昌换到了南路,北路改由王承恩和侯拱极担任,他们两个都是陕西人,军纪也比张应昌好,众将这才不闹了。

这些明军内部的官场纠纷,自然不是张存孟能知道的,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面对明军的围剿。王侯所部与张应昌部各出动了三千人,会合一些地方部队后,兵力接近万人,张存孟全军目前有近两万人,又占着地利,乍一看似乎有优势,但是张存孟军中有大量新加入的饥民,和张应昌、王承恩他们这些正规官军相比,实在不堪一击。

张存孟在自己的大本营窑寨召开军议,八个队长以及双翅虎、紫金龙都到了。张存孟公布的作战计划却令人大跌眼镜,概括起来就是:寸土不让,御敌于根据地之外。他为各队兵马划定了防区,要求他们顶住官军。

就算是队长们没有听说过第五次反围剿,他们也能看出这个计划大大地不妥。二队长赵胜首先提出质疑,目前敌强我弱,而且官军后续还会有援兵,用阵地战死拼硬打显然是不利的,应该采取运动战,或者干脆从延水关渡过黄河到山西去。赵胜的意见是符合基本的军事常识的,也是各路反王应对官军围剿的通用策略,再加上他是读书人出身,在队伍中很有威望,所以立刻得到了其他队长们的支持。然而,张存孟却一意孤行,坚持要和官军决战。

军议不欢而散,王瑾本以为,张存孟这样直接地和八个队长作对,他的领导地位肯定会维持不下去,多半今晚就会有队伍拔营离开。可他没想到的是,张存孟本队及一队、三队、五队、七队和双翅虎、紫金龙一起向南迎战张应昌,二队、四队、六队、八队向北迎战王承恩、侯拱极,八个队长全部按照张存孟的指令进入了预定阵地,就连王瑾原本瞧不起的拓养坤和郭应聘也不例外。当高杰问起李自成为什么要执行这么危险的命令,李自成的回答居然是:“既然插了香头盟过誓,就不能临难而弃,坏了义气。”

王瑾因为有预知能力,所以对于张存孟始终有提防,但是从李自成的角度来看,张存孟在危难之际收留了他,供给粮饷酒肉从不吝啬,是个十分豪爽仗义的人。尽管李自成也曾经怀疑张存孟要招安,但那毕竟是无凭无据的猜测,现在张存孟有难,就算他做出了这样荒唐的部署,李自成也不会因此就背叛。

只可惜,八个队长肯和张存孟讲义气,张存孟却未必肯和他们讲义气。王瑾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他似乎明白张存孟和洪承畴各自的意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