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14章 急与缓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14章 急与缓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14章 急与缓

尹先民和何一德发现陈睿谟处境窘迫之后,便决定由尹先民继续守寨,何一德带领二百名精干士兵前来增援。尹何所部有两千人,只派两百人增援似乎有些少。但考虑到现在是夜战,能出动的人数必然会大打折扣,何一德这个参将还亲自带队,这次增援已经是非常负责任的了。

何一德却没能和陈睿谟接上头,而是迎头与李定国撞上了。暗夜之中狭路相逢,更无二话可说,两军立刻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

李定国身边只有几十人,不过好在何一德并不知道这件事。双方迅速混战在一起。李定国下了马,在这地方没法冲刺,骑在马上会变成靶子。

马槊不利步战,李定国此时的武器是一柄苗刀。这个苗刀不是指苗人用的刀,而是形如禾苗的长刀,是明朝官军的惯用兵器。偏沅兵久居山区,短兵肉搏是他们的强项,这些人倒是装备了一些苗人常用的环首刀,还使用标枪、钢叉、药弩等武器。与此同时,山区的苗人也开始用火铳了。

在这种混战中,弓弩和火铳的意义都不大,官军用标枪作为主要投射武器。李定国刚一下马,身旁的同伴就有一个被标枪扎倒了。闯军的标枪刚才冲锋时都扔了出去,所以就是一门心思地往前冲,进入砍杀阶段之后,闯军就有优势了,偏沅兵更注重灵活机动,经费又不多,所以披甲率不高。李定国仗着身材高大,力量强于一般人,又有好铠甲遮护,一上来就砍翻了两人,十几个闯军甲士只一个照面就杀退了几十个偏沅兵。

但何一德迅速带着家丁赶来,双方杀作一团,一时难分胜败。这种夜战乱战,大部分技巧都无从施展,就是比强比狠,被自己队友误杀的可能性不见得比被敌人杀掉的可能性低多少。李定国武功虽高,也受了两处伤。在武术方面,他比王瑾更有天分,现在如果王瑾和他单挑,谁胜谁负已经很难说了。正砍杀间,李定国被人用肩膀撞了一下,这个人身上也穿着很好的铠甲,李定国立刻挥刀一劈,砍在此人背上。

这个被砍的人正是何一德,夜间混战之中,纵然是参将老爷,也不可能被保护得特别严密,会有和敌人短兵相接的机会。他听见金刃劈风之声,当即闪躲,李定国的刀斜斜地砍在铠甲上,并未造成什么伤害。何一德立刻挥起铁锏,劈头盖脸向李定国打来。“镗”的一声,两人兵刃相碰,李定国的刀登时崩了口。但同时李定国一拳击在何一德的下巴上,打得他眼冒金星,感觉满口牙齿都松动了。

在战场上,两个人很难保持单挑。一匹奔逸的惊马向他们冲来,立刻将两个人分开了。一支标枪向李定国扎来,李定国一刀刺入了标枪主人的胸口,刀锋卡在了肋骨上,他便将标枪捡了起来。与此同时,何一德的两个亲兵向他夹攻而来,李定国一枪刺入其中一人的咽喉,另一个被其他闯军士兵砍倒了。

李定国只听脑后“呼”的一声,急忙躲闪,何一德的铁锏贴着他的肩膀擦过。另一个闯军士兵挥起三眼铳,正打在何一德的头盔上,何一德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这场混战取得的战果并不大,明军死伤、逃散数百人,闯军的损失还要更大一些。但是,武冈民兵和随同王瑾进攻的本地农民,就算损失几千人,对于湖南的全局也影响甚微。这么说着实有些冷酷,但事实却是如此。闯军的物力财力都不如明军,更缺少时间的积累,那就只好用人命换时间。农民军打这种以命换命的仗划算,反正不打仗也是饿死,明军却禁不起这样的消耗。

陈睿谟的营寨被攻破,闯军把能抢走的都抢走了,抢不走的都烧掉了,王瑾又让马昆带一个大队入城协防。陈睿谟本人倒是没事,但是经受这样的打击之后,明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挫伤。何一德意外被俘,更是令明军人心浮动。

这之后,闯军接连不断地发动小规模袭击,尹先民最先扛不住了,何一德被俘令他的部队人心惶惶,他要求暂时先撤兵。王瑾驻兵石羊关,去宝庆的道路被他截断了,尹先民建议向西撤回靖州就粮,再做计较。

闵一麟不置可否,他的人马没遭受什么损失,撤亦可,不撤亦可。不过战局不利,他也比较倾向于撤退。但陈睿谟不能撤退,流寇在湖广已经擒杀四王,这还不算三年前被杀的襄王,湖广南部的防务,他作为偏沅巡抚责无旁贷,真要是出现大败,圣上震怒,他也必然是第一责任人。是以陈睿谟坚持主张在武冈这里坚持和闯军对峙,以策应杨嗣昌在东线的行动。

明军的粮食暂时够吃,但是宝庆方向的补给线已经断了,武冈本地的百姓又穷得很,明军需要从靖州翻山越岭地补给粮食,补给线长度接近三百里。闯军的游骑逼近沅江上的渡口,使得明军的粮食运输越来越不安全。另一时空,明军依仗其军事优势,迅速镇压了湖南的农民军,因此可以在本地抢到大量粮食,后方的补给线也通畅。可现在打成了对峙局面,粮食就跟不上了。

其中的矛盾之处在于,王瑾不能等陈睿谟粮尽自退,那样的话,杨嗣昌在湘江沿线造成的破坏就太大了,广东、广西、云南的明军也会来增援。急不得,又缓不得。

所以还得打,王瑾发现小规模的袭击并不能逼走官军之后,便决定挑起决战,集中力量对尹先民部发动攻击。

王瑾能有这样的底气,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炮到货了。

湖南起义的核心就是临武香花岭锡矿的矿工,隔壁的桂阳州又有铜矿,所以制造青铜制品对于当地的工匠来说是驾轻就熟的。但铜是用于制造货币的贵金属,用来铸炮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不过王瑾赶上了一个“好时候”,湖广的大饥荒导致粮价暴涨,相应的,银和钱的购买力就大跌了,大米成了最坚挺的一般等价物,其次是各种杂粮,第三才是贵金属货币。周边地区的明军都在动员,就算他们随意卖放走私,也还是大大增加了商品流通的成本,拦不住闯军打着明朝官军旗号的走私,对普通的小商人影响却很大,导致在湖南的很多地方商品供应量大减,进一步加剧了铜钱的贬值。

王瑾下令设在临武、蓝山、桂阳三地交界处,紧靠香花岭的仓禾堡的军工作坊试制六磅铜炮。第一批产品的废品率很高,不过最终还是有了七门成品,昨天刚刚和炮车一起送到前线。

因为缺乏制炮经验,这些炮的工艺十分粗糙。与此时明军、清军主力使用的十二磅乃至十八磅长炮相比,闯军的这些火炮在威力上是不如的,但是较轻的重量和专门配套炮车的让它更适合在湘西的复杂地形作战,其威力也足以压制火力不足的偏沅明军。

中国有世界一流的手工匠人,就算是此时英国海军使用的六十磅大炮,只要有图纸或实物做参照,也并非不能仿造。然而造出来也毫无意义,炮不是越大越好,环境不同,需要的火炮也不同。王瑾现在连抗清的需求都不考虑,只关心如何打赢眼下的这场战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