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55章 费扬果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55章 费扬果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55章 费扬果

洪承畴刚刚得知耀州之战的结果时,着实被吓了一大跳,闯贼在耀州大破官军,连克四城,难道自己派去的三万多人马都已经完蛋了?如果是这样,面临的就不止是皇帝问罪的问题,李自成有可能直接打进西安来。

后来他才得知,并不是官军惨遭歼灭,而是李自成玩了一手“我不怕死,你呢?”的游戏,在双方都很虚弱的情况下挑起决战,左光先、曹变蛟、王承恩这些人不约而同地在最后一刻怂了。官军的损失不小,王嘉谟部几乎被歼灭,北路军也逃散了不少人,抛弃物资无数,闯军为此大概搭上了两千来条性命。但是左、曹、王三镇在白水、蒲城收拢败兵,仍有两万四五千兵马,自保有余。洪承畴立刻向蒲城转运物资,让官兵迅速回血。

洪承畴并不怪他们,至少这些人没有轻进冒险,把全部家底都送掉。这次也是他低估了闯军,闯军的行军速度和战斗力都比洪承畴原本估计的要强。

黄河岸边发现了闯军的侦骑,洪承畴判断,闯军应该是要东渡黄河,去山西境内过冬。如果洪承畴打赢了耀州之战,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陕西的压力解除了。可是现在耀州一战没打好,假如闯军去了山西之后杀官破城,闹出大事,洪承畴一定会被追究责任。而且由于闯营不在他的辖区活动,他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洪承畴严令左光先、曹变蛟、王承恩三部兵马,要严防死守,绝不许闯军渡过黄河。

这三位都是有自尊的人,在耀州大大地折了面子,非要想办法扳回来不可。王承恩虽然在耀州之战中态度消极,但那是因为他本来以为稳操胜券,不会出什么大事。现在眼看官军奈何闯军不得,起码的责任感他还是有的,再加上和闯军的私人恩怨,这一次王承恩也卖力起来。

崇祯八年的冬天,马上就要到了。

沈阳再次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不久前,莽古尔泰的同母弟弟德格类“中暴疾,不能言而死”,与三年前莽古尔泰的死状一模一样。

随后,莽古尔泰的妹妹莽古济的家奴冷僧机莽古尔泰、德格类生前与莽古济曾一同盟誓,共谋大逆。皇太极立刻下令抄检莽古尔泰的家,搜出了十余块木牌,上刻“金国皇帝之印”字样。紧接着,就连莽古济的丈夫琐诺木杜棱都向皇太极“自首”。

莽古济与其同母异父的兄长昂阿拉都被处死,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儿子或被处死,或被开除宗籍,连莽古尔泰和德格类的坟墓都被拆毁。正蓝旗被整个拆散,和两黄旗混编,后来又从中分出新的正蓝旗,由豪格和阿巴泰统领。此时的正蓝旗,与当初莽古尔泰统领的正蓝旗已经完全不是一码事了。

莽古济和前夫吴尔古代生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代善的长子岳讬,次女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此事一出,豪格立刻表示:“我是大汗的儿子,妻子的母亲想谋害父亲,我怎么能与谋害父亲的女人同处呢?”随后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

相比之下,岳讬就比豪格有骨气得多,他已经身处嫌疑之地,却依然还敢指出,莽古尔泰或许会谋反,但德格类绝不是这样的人。当然,他也坚持不肯像豪格一样杀害妻子来自保。议政王大臣会议指控岳讬包庇逆党,定为死罪。

皇太极毕竟不是那种宫斗思想入脑的蠢材,他深知岳讬这样一个有能力的宗室对爱新觉罗家的意义。当年他继汗位时,岳讬坚定地支持他,后来又立下了许多功劳,倘若就这样杀了他,岂不令人心寒。

岳讬当然不能算个好人,在历次战争中也是血债累累,但他是后金统治集团中比较有头脑的一个,其政治主张与皇太极相同,不能把已经投降的汉人逼得没有活路,至少得让他们暂时做稳了奴隶。当年他作为阿敏的副手入侵朝鲜,阿敏在和朝鲜结盟之后还纵兵劫掠,岳讬劝阻他,不能做这种竭泽而渔的事情。之后他也一直主张,在战场上可以杀人抢劫,但是对于投降的汉人应该优待才是,如果没有汉兵汉将的帮助,没有汉人百姓种地做工,就连割据一方也是做不到的。

所以,这个死罪也就是走个形式,皇太极只将岳讬降为多罗贝勒,罚银一千两了事。瓦解正蓝旗之后,皇太极的独尊地位已经基本确立,金国汗的身份与皇太极也渐渐变得不匹配了。诸贝勒大臣纷纷表示,皇太极应该上尊号称帝。

首先,皇太极确立了“满洲”的族名。“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之后,一切人等,只称我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

“诸申”本是“女真”的另一种叫法,但是长期以来,女真贵族也用这个词来称呼本族百姓,所以又渐渐有了“臣民”的意思。“席北超墨尔根之裔”指的就是锡伯族。皇太极的意思就是,当年建立金国的那个女真,是锡伯人的同族,与他们满洲人其实没什么关系。

当初大凌河之战的时候,皇太极在给祖大寿的信中就说:“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皇太极并不希望自己的这个政权被当成当年的金朝的继承者,这只会激起汉人对靖康之耻的回忆,为将来招纳更多汉人增加困难。

后金政权,需要一个新的国号了。

与此同时,在锦州,祖大寿正在审问一个擒获的女真人。

此人看起来只有十五六岁,风尘仆仆,神情激动。祖大寿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你再说一遍,你叫什么?”

“我叫费扬果,是金国先汗第十六子。”

“费扬果”是“老来所得之子”的意思,往往用于幼子的命名,费扬果便是努尔哈赤最小的一个儿子。

另一时空,世人多传费扬果是莽古尔泰、莽古济、德格类的同母弟,与莽古济一同被杀。但是细究起来,这却说不通。因为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衮代是万历十三年的时候嫁给努尔哈赤的,而且那个时候她已经和前夫生了一个儿子。而费扬果生于天命五年,是三十五年后的事了,难道衮代五十岁还能生育?而且就在那一年,衮代被莽古尔泰弑杀。莽古尔泰长费扬果三十三岁,莽古济长费扬果三十岁,德格类长费扬果二十八岁,若说他们是一母所出,实在是说不通,费扬果的母亲多半是某个出身非常低微的庶妃。

还有就是,费扬果的六个子女分别生于天聪五年、天聪六年、崇德元年、崇德三年、崇德四年、崇德六年,怎么可能在天聪九年就和莽古济一起被杀。

费扬果究竟因何被杀,是清史上的一大悬案,史书上只记载他“获大罪诛死”,可究竟犯了什么罪,却谁也说不清楚。努尔哈赤的十六个儿子中,只有两个被论罪处死,一个是年纪最大的褚英,另一个就是年纪最小的费扬果,然而褚英的所作所为世人皆知,费扬果的生平经历却没有任何记载,完全是一个存在于迷雾中的人。

在这一时空,祖大寿也只是知道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而已,费扬果年纪幼小,从未领兵打仗,祖大寿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说过。祖大寿有些犹豫,此人带着一儿一女和挺着大肚子的老婆,还有十几个随从,应该是真的来投降的。如果这人真是金国贝勒,自己当然是大功一件,可是,仅凭他空口白话,怎么证明他的身份呢?

这时,旁边的李明忠低声提醒道:“都督何必管他是真是假,这人怎会有假。”

祖大寿一下被点醒了。对啊!我不认识费扬果,难道别人就认识费扬果吗?只要他一口咬定自己是费扬果,我也承认他是费扬果,那么又有谁能证明他不是费扬果?皇太极毒杀德格类、处死莽古济,豪格杀妻,费扬果出逃,这个逻辑很通顺,毫无破绽。

祖大寿大笑道:“贝勒弃暗投明,可喜可贺。”费扬果不由得长叹一声:“倒是投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