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9章 忠义潭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9章 忠义潭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9章 忠义潭

艾能奇信马由缰,查看着周围的环境,面前有一小片湖水,看不到民宅:“要是找不到借宿的地方,我们就得露宿了。”张尽孝面无表情地说:“那就直接露宿吧。”

“切,小瞧我,你看,那儿不就是个祠堂。”艾能奇指着湖对面的一座建筑说。

两人来到祠堂前,将马拴在树上。张尽孝看了看门口已经褪色的牌匾:“忠义祠?这是谁的祠堂。”

艾能奇难得有一次在张尽孝面前显摆知识的机会:“也难怪你不知道,我爹说这事的时候你出去巡逻了,这里便是永新县有名的忠义潭。宋朝末年时,永新的知县叫作彭震龙,此人是文天祥的妹夫,元兵南侵之际,他率领永新县民抵抗。因叛徒出卖,城池失守,彭震龙被元兵俘虏,腰斩而死,元兵在永新屠城三日。义军残部且战且退,最后退到了这里。当时他们还剩下三千多人,几天没吃没睡,又大多带伤,缺少兵刃,实无力再战,为了不做俘虏,便一起抱石沉潭而死。”

此时天色已晚,听到这里,张尽孝望着碧沉沉的潭水,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艾能奇说:“后来,本地百姓为了纪念死难烈士,便把这座潭称为忠义潭,在这里建了这座忠义祠。嘉靖年间的时候,永新出了一个大官,还写了首诗,叫……”

说到这里,艾能奇的哔装不下去了。让他讲故事还成,背诗可就要了他的命了。

“痛哭江南倒虔戈,勤王其奈宋亡何。青山乔木悲多少,碧水芳祠感故多。”祠堂里忽然有一个声音接上了这首诗。

艾能奇和张尽孝吃了一惊,手按刀柄,盯着祠堂的大门。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书生走了出来:“想不到这位兄台竟对史事如此熟稔,不知……”

这位书生上下打量着艾能奇,张尽孝就是普通的伴当打扮,可艾能奇的装束着实有些奇怪。因为是去借书的,怎么也得装得像点样子,不能穿戎装,艾能奇也是书生打扮,可是为了骑马,他把长衫下摆扎在腰间,袖子也绑了起来。再加上腰间挎着一柄与他尚未长足的身量颇不相称的大刀,这副不文不武的模样实在让人看不出他是干什么的。

“在下姓艾,名云枝,是陕西来的客商。请教先生尊姓大名。”艾能奇报的是自己的字,至于陕西人的身份,因为说话有口音,是瞒不住的。书生行礼道:“学生姓刘,名英,安福县人氏,外出游学至此。”

祠堂里还有四个人,都是刘英带来的,两个小书童,两个仆役,他们的马拴在祠堂后面,所以刚才艾能奇和张尽孝才没注意到。

刘英的官话说得不错,双方交流没什么问题。要是说诗词歌赋,艾能奇自然是一窍不通,但是他有足够多的见闻,历史故事也知道得多,倒也能和刘英聊得起来。虽说艾能奇平时办事愣了点淘了点犟了点,但他的智力可一点都不低,对于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明白得很。闯军的侦察人员对于如何伪装陕西商人下过大力气,艾能奇一直参与这些工作,对这一套非常熟悉,言谈中并未露出丝毫破绽。

“听说永宁县闹了流寇,这些流寇就是陕西来的,艾兄可有耳闻?”刘英终于问到了敏感话题。艾能奇说:“在下寄籍永宁,见市面安堵如故,也不曾听说有什么流寇,我看不过是山中的棚民与当地巡检发生了些冲突而已。”

刘英很是惊奇:“既然是民,怎可与官府冲突?”艾能奇也很惊奇:“官府不就是专门和老百姓冲突的吗?”

算了,三观不同,聊不到一起去。

艾能奇已经有不少做夜不收的经验,对于打探情报还是有一手的,和刘英聊了一阵,已经把他的情况摸得差不多了。他家是安福县三舍村的一家乡绅,父亲曾经做过扬州知府,但是在魏忠贤乱政时被害了。

刘英的父亲刘铎也是个奇人,才华横溢,在诗文、书法、绘画上都有很大成就。当初殿试的时候,以他的文章本来可以做状元的,可没想到那天他居然酒后上殿。其实也没喝多少,皇上倒没闻出他身上有酒气,可是他喝了点酒之后写文章写嗨了,写得实在太长,结果把考官批卷时签字的地方给占没了,于是就被降到了第四名。

后来因不肯党附魏忠贤,刘铎遭到杀害,崇祯继位后为其平反。刘英别无兄弟,现在和母亲一起生活。家产不算太多,但也是个小富。

艾能奇对三舍村刘家有些了解,南唐工部尚书刘适在南唐灭亡之后定居于此,繁衍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宋朝灭亡时,刘家家主刘日新也曾出钱资助文天祥,但到了元朝末年,他们已经成了土豪劣绅,当地的奴仆大举起义,刘家勾结元兵镇压,结果由于这次站错了队,险些灭族。

不过元末农民起义虽然胜利了,但大明朝廷也迅速和士绅合流了,刘家重兴,一直传到现在,分支众多,在安福、永新、泰和等地都是名门大族。闯营初到时,刘文煌给他们介绍过本地乡绅的情况,是以艾能奇对于刘家的情报也知道一些。

刘家的情况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刘英的父亲刘铎没什么恶名,倒是挺乐善好施的,但其他刘家族人可就不见得了,其人品差距大致相当于高一功和高见之间的差别。刘文煌原先的主家就是刘家的一个旁支,刘文煌因为是他家的世奴,所以才姓刘,至于自己的祖宗原来姓什么,早就不知道了。上山落草之后,刘文煌也没少“报答”刘家。

不提阶级立场,他们聊得还是挺开心的。刘英的儒经学得一般,反倒读过史书、兵法,也能和艾能奇有共同话题。当天晚上,他们七人共宿在祠堂之中。刘英和两个书童睡东厢房,艾能奇和张尽孝睡西厢房,刘英带来的两个仆役在大堂上搭铺。反正现在天气还热,只要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

“不对啊。”艾能奇忽然翻了个身,对张尽孝说,“我记得敌情通报上没写刘铎有儿子啊。”张尽孝笑道:“这还用看敌情通报?那个刘英和两个书童都是女人扮的。亏你还当夜不收呢,这么简单的化装,一眼不就看出来了。”

其实这倒不能怪艾能奇,张尽孝十六岁了,他才十三岁,迟钝一些也情有可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