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2章 吉庆玉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2章 吉庆玉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2章 吉庆玉

“老爷!流流流流流流寇进城了!”一名仆人张皇失措地冲进了凤阳知府颜容暄的院子,颜容暄才刚刚起床,连鞋子都来不及穿,急匆匆地跑了出来:“胡说!四天前流寇还在四百里外,难道是插翅飞过来的吗!”

这个仆人的待遇还算好的,凤阳留守朱国相那边,把报讯的人打了一顿板子,因为此人说流寇已经杀到鼓楼了。朱国相认定这孙子肯定是失心疯了,拿自己耍着玩。

但流寇就是来了,不仅王瑾占领了城东鼓楼,李过也占领了城西的钟楼,一时间钟鼓齐鸣。谢君友、马重僖指挥的屯于城外的闯军主力得到信号,一齐杀出。

凤阳的操军、班军以及看守罪宗的高墙军,大多还没有起床,只有朱国相等将领的家丁及其他一少部分饷械充足,较为精干的部队早起操练,连一千人都不到。闯军既已成功突入城内,以有备击无备,砍杀这帮人再容易不过了。仅一个时辰的光景,凤阳全城易手,守军被杀者千余人,被俘者四千有余。

朱国相等军官大多战死,这一点王瑾还是比较佩服的。明军之中不是没有不怕死的,这些军官和他们的家丁有很多都殊死抵抗,给闯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王瑾做过明军,更深知这一点。但凡有个正常的封建朝廷,能给他们开足饷银,换装、整训一下,何至于打出如此之烂的战绩。

也有很多明军士兵,一见闯军杀来,根本连抵抗的念头都没转,直接抛下手中生锈的刀枪,跪地高呼“大王千岁饶命”。可这难道是他们的罪过吗?他们的官长从来没有教过他们该如何战斗,更没有支付相应的报酬,又怎么能要求他们去拼命。

这些士兵之中,甚至混杂着闯军的内应。王瑾在颖州时,已经联系好了本地的接应人。为首的名叫吉庆玉,本是山东人,行商至安庆府桐城县,折了本钱,又欠了债,不得已卖身为奴。

然后,他便赶上了去年的桐城民变。

王瑾自然知道桐城民变这码事,如果他非要插手的话,其实也有办法去干预。可如果王瑾要在去年八月间来个“千里跃进大别山”,将会大大消耗河南各寨本就不厚的家底,而且会耽误陕西的作战。如果只派少数人来,又起不到作用。王瑾要救的人实在太多,能力却是有限的,只能闯军兄弟优先。

领导桐城民变的汪国华、黄文鼎、张儒等人,知道对于方应乾、吴应琦、叶灿这些劣绅及其手下爪牙恶奴的欺压是应该反抗的,也明白应该只报复仇家,不及旁人,还知道要把劫掠富户所得财物散给百姓,水平已经不低了,张儒被俘后所说的“无他,不欲为奴耳”这一名言更足以流传千古。但是,他们欠缺了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造反之后要干什么。

对比陕西的反王们,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这些有大野心的就不必提了,就算像刘国能那样“反贪官不反皇帝”,也还有几分道理。招安派想的也是像宋江那样把朝廷打疼了再招安,好讨价还价。如果他们真有郑芝龙那样的本事,这也不失为一条出路。

像大天王高见、飞天龙折增修那样,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来激励下属,远景规划是“大不了宰了李自成去招安”,虽然既庸俗又无耻,却也算得上一个有效的办法。

而汪黄等人立了寨,打出了“代皇执法”的旗号,却又想“反劣绅不反官府”,这就已经把自己的路给走死了。没有足够劣的官府,哪里来的劣绅?桐城是士绅力量强大的地方,他们惹出了这样的大事,又没有足够把官府打服的实力,和官府谈判又谈得出什么来?

汪国华、张儒这些人,在政治地位上是受压迫的奴仆,然而又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桐城有家产,是以无法狠下一条心去当流寇。这样的人到英国搞资产阶级革命倒是挺合适,在大明搞农民起义是成不了的。

但是,他们的失败,也让那些在官府围剿时勉强逃出生天的“漏网余党”们学会了该怎样对待官府:“我等要杀乡官,倒不曾杀得,反被乡官杀了,不如往北方接得西兵来报仇。”

这些逃奴口中的“西兵”,自然就是官绅所说的“秦寇”了,原时空吴三桂“平西”的封号也是这么来的。桐城附近就有陕西反王活动,但是马光玉、贺一龙、邢红狼等人的队伍良莠不齐,常有杀掠之事,在大别山的穷乡僻壤能争取到老百姓,在桐城这样的富庶地方却行不通。于是,以吉庆玉为首的桐城逃奴们便北上来到了凤阳一带,试图寻找活动在河南东部的闯王高迎祥。

吉庆玉参与桐城民变,是因为乡绅吴应琦家的恶奴郑朝打死了他做夫役的朋友岳季,只是单纯出于义愤。但是经历了桐城民变的失败,北来凤阳之后,又见到了这里赋役繁重、逃亡遍野的景象。他开始思考更多的问题,为什么有的人可以不劳而获,有的人终年劳作却要穷困、为奴?

他是商人出身,游历各地,又识字、知数,这样的人经过社会最底层的苦难磨练之后,比一般的流民、逃奴更容易反思。最终他的结论就是——只有改朝换代,再出一个圣天子来,主持公道,遏制豪强,穷人才有活路。

虽然他这个思路一点都不先进,但至少是一个在这个时代行得通的办法,纵然不能治本,也能治治标。更重要的是,吉庆玉有足够的行动力,他开始串联凤阳周围的穷户甚至卫所兵丁,搜集情报,并编撰成册。

所以,当王瑾攻打颖州的时候,他就收到了吉庆玉献上的这本册子,上面详细记载了凤阳府的士绅们有哪些劣迹,还有本地的地理和官军布防情况。吉庆玉估计,要改朝换代,凤阳这个地方那是一定要打的,要是掘了皇陵龙脉,肯定会断了朱明的气运。是以他花费了大量时间,详细绘制了凤阳城的地图。若不是有如此翔实的情报指引,闯军破城也不会如此顺利。

王瑾从后世的史料中知道有人接应农民军攻打凤阳,但是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也不知道他们的结局如何。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请来的是扫地王张一川,指望他干成什么大事业,还不如就近去大别山投奔回、革、左呢。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