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6章 大别山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6章 大别山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6章 大别山

任继荣怎么也没想到,孙可望这么快就和尧山的这伙人握手言欢了。柯禹舜亲自来给任继荣赔礼道歉,好话说了一车。这老儿这么大的岁数了,给年纪足以当他儿子的任继荣致歉,任继荣也不好再说什么。毕竟和气才能生财,暴起发怒,把尧山灭了,固然找回面子了,但自家兄弟少说也得死上十个二十个。既然孙可望都没有意见,任继荣也犯不上再做恶人。

柯禹舜对于大鸿寨竟然是个十几岁的少年掌兵很是惊讶,但是在几次接触谈判的过程中,他发现孙可望处事老道沉稳,比一般的大人更可靠。更重要的是,他确定了三件事。

第一,这是一支很大的势力,远比自己眼前见到的更大,否则不会有这么多钱和货。第二,这伙人令行禁止做得不错,面对这样的危机很团结,很迅速地出钱出力。第三,孙可望还是比较讲义气的,和巨额钱财相比,更看重兄弟的性命。

孙可望也在试探柯禹舜的深浅,他也判断了三点。

第一,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非常老练,劫持刘文秀这一手,侦察做得周密,出手快准狠,一下子以压倒性的武力逼刘文秀不得不投降,不伤一人,孙可望自忖自己是没有这样的本事的。

第二,闯营和毛葫芦出动了不少人,在尧山周围部署作为威慑,一般的匪伙早就吓得四分五裂了。但这伙人却依旧团结,毫无惧色,看来是一支过去有出色战绩的队伍,柯禹舜的为人大概也不错,否则部下不会到了这种危险的境地还不跑。

第三,柯禹舜并没有真的打算与闯营或毛葫芦为敌,反而是有求于闯营。

柯禹舜的目的达到了,孙可望的确非常重视他,一点也不敢小觑,但同时,孙可望对他也十分警惕。那种以为入伙就是喝血酒拜把子的莽汉,来一千个也不怕,越多越好,可这老儿有心计,有知识,有见识,有胆子,绝非易与之辈。

柯禹舜选的这个入伙办法固然有他的道理,却也非常冒险,万一孙可望和任家兄弟是蛮横无脑之辈,上来便打,他岂不是白白送死?由此来看,这老儿真是胆大包天。他是铁了心要做成这桩大买卖,如果闯营是值得依靠的盟友,那就万事大吉,如果不是,他也豁出去死了。

这样的人,你和他目标一致的时候,他就是极强的助力,可一旦你和他立场不同,他就是个危险人物了。

至少现在,柯禹舜还不怎么危险,因为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柯禹舜毕竟只有一百多人,而且没有接受过正规战的训练,孙可望手下这些屯田兵对付他们还有点难度,李安、吴汝义、刘体统等人指挥的野战部队打他们还不是轻松愉快。

柯禹舜很痛快地交出了抢走的货物,分毫未少,刘文秀也被放了出来,看起来并没有受什么苦。有刘文秀从中斡旋,谈判不可能不顺利,尧山的人加盟闯军,柯禹舜是管队级别。

吴汝义、白旺、孙可望本以为柯禹舜会提议不能拆分队伍,很多流民、土匪加盟闯军时都会有这种要求,闯军照例是一概不许。除非像吴汝义这种有名的豪帅,那些实力差距太远的人没资格讨价还价,加入闯军之后队伍都要分散整编。

不料柯禹舜完全不在意这件事,直接把他的手下都打发到少室山的新兵营去重新训练了。从新兵营出来之后,他们肯定会被拆分到各地去。柯禹舜表示,他年纪大了,打仗实在不动了,就让他管管种田盖房的事便挺好。吴汝义安排他去西平县刘体统的寨子里做副手,他便乐呵呵地同意了。

柯老头费了这么大力气,显然不可能是就为了投降。吴汝义、白旺等人知道,他所说的那个“天大的富贵”才是重头戏,就看他这最后一手是什么了。

柯禹舜被带到了伏牛山大寨,此时大寨中主事的是吴汝义,白旺刚刚赶到,刘体纯的部下马云翔也驻守在这里。此外,还有混天王郭应宾、兴世王王光兴、九条龙刘进福三位头领。按照王瑾的想法,大家应该尽量分散,然而别处山寨的生活条件怎比得上云岩寺和少林寺,所以这两处的头领总是比较集中。

上述六人再加上孙可望,就是现在伏牛山中闯军的决策层了。但是柯禹舜嫌这个人数太多,吴汝义也这么觉得,柯禹舜所说若是机密,七个人听确实有点多。于是,郭应宾、王光兴、刘进福、马云翔暂时没接到通知,只有吴汝义、白旺、孙可望听听柯禹舜说的这个“天大的富贵”。

“各位头领这般部署,看来是有意在河南久居的,然河南荒旱连年,饿殍遍野,又处四战之地,岂是立业之资?湖广黄州府之黄安、麻城、罗田三县,既有关隘山险,又物产丰殷,人口稠密。当年徐寿辉、邹普胜、彭莹玉在此举义,做下好大一番事业。当地百姓勇而好义,苦官绅久矣,急盼救星,岂非天赐之基业。”柯禹舜不紧不慢地说道,同时观察着面前三人的表情。

作为一个农民起义者,对徐寿辉这位老前辈的历史当然是要了解的。大别山区这个地方,是真正的“革命老区”。汉朝末年,汝南黄巾活动于大别山北麓;隋朝末年,大别山东部是杜伏威的地盘;唐朝末年,王仙芝在大别山一带接受招安;元朝末年,红巾军在此举事;明朝末年,麻城奴仆起义声势浩大,直到康熙年间还不时举事;清朝末年,这里有很多人参加了捻军和太平军;再往后,便是有名的黄麻暴动了。

大别山地处中原腹地,人口繁多又无处迁移。因其地处山区,官府控制力薄弱,易产生占山为王的豪强或土匪。本地的农业很成熟,物产不少,百姓却始终穷困,绅民矛盾严重,岂有不反之理。一旦反了,在天下大乱之际,又容易形成割据。

有王瑾带来的资料库,闯军当然不会不知道大别山区是造反的好地方,可是现在他们还没有这个实力。正因为那里是造反的好地方,所以已经有了太多的土寨,想在那里拓展势力很难。闯军又远没到能公然割据县城的程度,不敢进入平原,以免招来官军主力的围剿。大别山之于闯军,实是一块鸡肋,就算派兵过去,也只能建一两个山寨而已,是以王瑾并未安排相关的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