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磷火常同日色鲜 > 第42章 陈桥镇

磷火常同日色鲜 第42章 陈桥镇

作者:项天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0:08

第42章 陈桥镇

军事科技越落后,作战指挥就越考验将领的天赋。在这方面,王瑾并不占什么优势。起初李自成需要他的指导,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实战锻炼,李自成现在已经比王瑾更适合做一个指挥官了。

在面对卢象升这样的对手时,这一问题更加明显。

王瑾对滑县围而不攻,本意是想把卢象升调动起来。上一次他用的就是这样的办法,也确实起到了效果,最后玩脱了是因为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而现在就不同了,联军总人数十倍于卢象升的兵马,他们不必再害怕与卢象升正面交战。

但是,卢象升这次偏偏坐镇开州不动。滑县守御得法,军民同心,联军一时也攻不下来。

好在现在已经快到中秋了,秋粮开始收获,粮食问题开始缓解。王瑾不许各营自行打粮,由白旺、高一功、王光兴、塔天宝、张文朝、赵德方、邢文钊七人一同制订计划,向各村庄的乡绅摊派征收,再统一分配。

这样一来,各家的头目兵卒就无法在打粮的时候顺手牵羊、趁火打劫,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对于闯营内部,王瑾可以直接以军法威慑,但是对于盟友,就得采取些策略了。

靠王光兴的压制,王光泰暂时不闹腾了。关营士兵偷鸡摸狗如故,但是杀人放火的事暂时没有了。张文朝和赵德方与闯营系出同源,自然好说话。高一功是个不争不抢的人,而且军纪本来就不错,也不是问题。邢红狼、张胖子、猛虎、五条龙这四营兵力弱小,都比较听话。

除了王瑾之外,兵力最强的就是马光玉,比高一功的人还多。他虽然并不公然反对王瑾,但话里话外总是透着不支持,回营士卒也不大遵守王瑾制定的纪律,盗抢事件频发。好在回营办事还是有章法的,不会像武大定、高见、折增修他们那样毫无顾忌地乱抢一通,并没有引发恶**件。王瑾为了避免内讧,也不能干涉过多。

农民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足以垂范千古的人有不少,足以先杀后问的人也有不少。要统合他们是一个大难题,搞得不好的话,说不定就会落到火并的结局。王瑾就算鄙视其中的很多人,甚至想找机会弄死他们,也绝不能是现在。

目前,王瑾指挥的这支联军中军纪最差的是王光泰部,然而在另一时空,王光泰却有击杀孙定辽、甘文奎、刘开文、杨扩、董有声等汉奸,至死坚持抗清的功绩。像这样的人该如何对待,王瑾心中也没什么主意,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与众头领会商之后,王瑾决定放弃攻击滑县。待在这里等卢象升可不是办法,还是要动起来才行。

但是往哪里动是个大问题,卢象升卡住开州这个位置,导致王瑾等人的处境十分尴尬。如果北击内黄,就会夹在卢象升和陈永福之间,如果南下长垣,又会被黄河限制住行动。

所以,他们干脆掉头前往西南,又返回了河南境内,攻入了胙城、延津、封丘三县境内。

河南巡抚玄默在烟霞沟大败之后,便把主力部队收缩回了卫辉府城。卫辉的补给路线有两条,水路主要依靠卫水,走怀庆、清化镇、宁郭城、修武、获嘉、新乡这条路线,陆路则是从开封渡黄河,走封丘、延津、胙城三县到卫辉。李过和高一功突然袭击,攻下了封丘,一下子就威胁了玄默的后路。

王瑾指挥的主力已经推进到了黄河岸边的荆隆口,这一带是黄河上有名的险工,甚至被认为是三门峡以下最险之处。弘治年间,这里的河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情况好了不少,然后对岸的兽医口又在万历年间决口了。王瑾还知道,三年后离开封更近的黑岗口也会决口。

但是和**相比,天灾又是小儿科了。九年之后的三打开封战役中,黄河决堤淹没开封。再过八年,王瑾脚下的荆隆口大堤会被张存仁决开用以攻击榆园军,导致鲁南百姓死亡流离以百万计。

本时空早就在大凌河城外被射成豪猪的张存仁自然没有这个机会了,相反,他倒是有机会千古流芳。

荆隆口一艘船也没有,玄默对船只的管制很严,荆隆口的船只都被拘到南岸了。王瑾本来也没指望能渡河,他的主要目的是把玄默调动起来。封丘既失,玄默必然掉头南下来争夺后路,到时候就有了破敌的机会,否则玄默这支豫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官军一直卡在卫辉这个水陆交通要冲,将大大限制联军的活动。

不过,凡事总有意外,而这一次的意外,把历史引向了一个不可知的方向。

“芳亮哥和皂鹰攻进陈桥镇,发现这里居然有七八百官军,为首的是个姓曹的守备。官军在镇外根本没布置什么人,打进去之后才知道,敢情是因为船夫闹着要回家收粮食,官军都去弹压了!”马世耀手舞足蹈地说着,王瑾更不耽搁,立刻上马,赶奔陈桥镇。

刘芳亮召见了几个为首的船夫,他们全都是开封府人氏,有很多家里还有土地。春耕之后,他们就被征来给官府服役,至今分文未给,连干粮都要自备。现在是秋收时节,船工们生怕庄稼烂在地里,闹着要回家,结果和官军冲突起来了。闯军恰在此时赶到,自然轻松愉快地收拾了官军。

在河边打仗,一方有船,一方没船,可有船的一方却被没船的一方轻易全歼。大明官军的自杀水平,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王瑾看着缴获的官军粮船,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刘汝魁也笑得合不拢嘴:“船上不光有粮食,还有官兵的冬装、帐篷、甲械,这下子过冬不愁了。”王瑾对一个老船夫说:“老大爷,能不能和船工兄弟们说说,再多干几天?送我们过河就放你们走,耽误不了秋收。过河之后,船上的粮食你们每人扛一袋走。”

要是他说这话的时候手不放在刀柄上,就很像八路军政委了。虽然是用商量的口气,但显然没给对方拒绝的权利。

船工们也不想拒绝。那些装粮食的麻包一包有一百来斤沉,里面是黄澄澄的小米。在这大灾之年,不知多少人为了几升粮食杀人放火,这大王一甩手就是半石小米,对他们来说,说不定就意味着家里少饿死几口人。

王瑾立刻通知各营人马,向陈桥镇集结,迅速渡河。马光玉、张文朝这些人倒是无所谓,但李过、刘芳亮、高一功等人都指出,过河之后,再想和高迎祥、李自成指挥的主力会合就难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