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无策 > 第441章 联手推行

江山无策 第441章 联手推行

作者:孤舟独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19:14

第441章 联手推行

江山无策

这样算起来还真没有多少钱啊。

张维现在也不能说朝廷没钱,毕竟七大世家的银钱也是刚刚到账,李烜现在可是富得流油呢。

大燕读书人才多少啊?有没有一百万啊?

那肯定是没有的,每次科举,一州一府之地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寥寥数千人,整个大燕加起来也不过数万人。

就算施行义务教育,除却本身落第的读书人再次入学之外,再新招收一些开蒙的孩童,能堪堪达到一百万就算是多得不得了了。

以现在的大燕朝廷来说,完全负担得起嘛。

李烜现在就是钱拿得烫手,必须得花出去才行。

但是他本身也是节省惯了,一时之间居然也不知道怎么享受,七大世家的钱到手,到现在为止都还在内库当中躺着呢。

而且商会现在也正式开展了起来,去年的入会的会费也是收了一大笔,除却商会本身截留的用来运转的开支,剩下的也还有数百万之巨,可见大燕商人的热情了。

再加上每季度的盐利,就算没有七大世家的几千万两,朝廷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义务教育这个大工程。

户部现在也终于可以挺直了腰板说国库之中有存银多少多少了。

沈贤说完,李修涯当即道:“陛下,臣觉得老君的提议非常好,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朝廷的钱都是税收,收取的乃是大燕百姓的银钱,那自然也是要回馈给大燕的百姓才行。

若是义务教育施行开来,假以时日,那便是人人有书读,人人如龙,人人都可为圣贤,此千秋功德,陛下若是准许,必将彪炳史书,为天下后世读书人瞻仰供奉,功在社稷,绝对比封禅有用多了。”

七大世家的门生听了李修涯的话人都麻了。

别的咱不说了,你确定朝廷现在的银钱都是税收?

你逗我呢?这特么都是我们的血汗钱,血汗钱懂吗?

还特么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这是慷他人之慨啊?一点没有心理负担,真有你的。

不过腹诽归腹诽,李修涯这么说倒也没错,名义上朝廷的银钱,那就只有税收,最多再加上陈国的赔款,可不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吗?

李修涯这是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让人无法反驳。

至于李修涯所言之功绩也并未夸张。

若是真的朝廷将读书的一切费用都负担了,那天下的读书人不得疯了?

莫说是寒门,只要不是奴籍,恐怕都会争先恐后的将自己的孩子送来读书,那大燕的读书人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引来一次井喷似的的大爆发。

而做出这个决定的李烜也肯定会被后人铭记,被史书大书特书,就算是千百年后燕国覆灭,李烜的名字也会是相当耀眼夺目的一颗明珠,后世的读书人定然也要记着他的好。

“人人有书读,人人如龙,人人都可为圣贤...”李烜闻言有些振奋,虽然这些话不是第一次听到了,但仍然觉得热血沸腾。

“李卿此言甚合朕意。”

经过李修涯的这一个提醒,李烜也是眼前一亮,他的时间不多了,若是有这个机会能够名垂青史,何乐而不为呢?

只要他点头,那不管这件事情最后变成什么模样,李烜就注定会成为大燕历代皇帝中最受人敬仰的一个,或许还没

有之一呢。

就像李修涯说的,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比之封禅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臣觉得不妥,若是朝廷负担天下学子的花费,那定然是会导致朝廷本身的负担加重...”

“陛下,朝廷这才过了多长时间的安生日子啊,若是大加靡费,恐怕未必是一件好事啊。”

“是啊陛下,老君与新亭侯就是说得好听,真要施行起来,便又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可不是建造一个学堂这么简单,而是要成百上千的才行,其中花费也不知道多少呢,再加上教习先生...”

众人又不是傻子,虽然在场有不少人都比较认同这个计划,但是众人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个计划的真正的危害在何处了。

不在于百姓,不在于朝廷,甚至不在于燕国。

而只在于,世家。

世家把持科举实在是太久了,若是义务教育施行,天下学子陡然增多,而且就像沈贤说的,大家都是看完了一整本书的,谁能考上还不是看各自本事?

这个时候,世家就算再想要操控,恐怕也会收效甚微。

而且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士族之所以能凌驾寒门与百姓之上,非是出身,而是因为他们掌控着更多的知识与权力。

而要获得权力,便要先学习知识。

如今知识予取予求,那权力自然也是手到擒来。

除了少些底蕴,寒门子弟究竟差了士族什么?

不差,什么都不差。

士族若是不能再高高在上,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李修涯说完,马上就跳出无数人来反对。

李烜也好,李修涯沈贤也好,他们都明白义务教育是动了谁的蛋糕,绝了谁的根基。

一旦士族不能凌驾众生之上,那假以时日,士农工商的平衡便会被彻底打破,也势必会对大燕造成极大的冲击的。

而这样的冲击或许会对大燕造成灭顶之灾。

那此时的大燕能够承受得住吗?

答案是,能。

李修涯自然知道其中的深浅,但他还是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想法付诸实现,便是想好了一切可能发生的后果。

他是刀,一把锋利的刀,谁敢挡路,那就杀了他。

这就是李修涯的决心,他也相信,这个决定不只有人反对,肯定也会有大批人支持。

而此时,朝堂之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李烜冷眼看着,任由他们继续争吵。

李修涯沈贤与聂含山一派,张维为首,一小半的官员作壁上观,并不发表评论。

而剩下的一大半则都是在数落李修涯与聂含山的,都是持反对意见。

沈贤?沈贤他们可不敢说重话,毕竟,沈贤还真是他们大多数人的老师呢。

所以李修涯与聂含山成了他们的主要火力输出点。

不过这些人说来说去,便也说不出来义务教育究竟那点不好,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国策,是利国利民的国策。

也是他们绝对不能赞成的国策。

“够了!”

看双方吵得差不多了,李烜也出来收场了。

众人听得李烜说话,也纷纷住嘴看向李烜。

沈贤道:“陛下,若是觉得老夫的提议适合,老夫可以亲自操办此事,请陛下放心。”

李修涯也道:“陛下,臣也可以配合老君一起将此事办好,请陛下恩准。”

“陛下,不可...”

“朕说,够了!”李烜脸色一寒,众人见李烜神情不好,便也不敢多言。

“咳咳...”李烜轻咳了两声,然后顺了顺气,道:“老君所言之义务教育的确是一件利大于弊的好事,若是真能做到人人如龙,那我大燕强盛之日也就不远了,所以老君的提议,朕准了。”

“陛下?”众人大惊,还要说话,却被李烜打断。

“住嘴,听朕说完。”李烜微怒道:“尔等身为朝廷命官,皆是饱学之士,岂能不知此事若是顺利,对大燕有何天大的好处?”

“但是其中风险也大,花费颇多,朝廷也不容易啊...”

“不容易?”李烜哼道:“如今商会正是欣欣向荣之际,每年也有数百万两的银钱入库,国库从未如此充实过。正如新亭侯所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银钱若只是存放在国库之中,那就是死物,不能吃也不能穿,还不如拿出来做一些为国为民的事情。

上天庇佑,大燕之地少有天灾,此正是风调雨顺,四海升平,正该教化百姓,加促文风,尔等不仅不为此思虑,反而处处阻扰,究竟是何居心?”

众人闻言跪倒一片,大声道:“臣等知错,请陛下恕罪。”

李烜冷笑道:“错?你们真的知错吗?朕若是不说,你们就当真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臣等不敢。”

“哼。”李烜哼了一声,随后朗声道:“沈贤李修涯听旨。”

“老夫在。”

“臣在。”

两人一齐应道。

“老君提议甚好,朕便应老君所请,与大燕五州之地建立官学千座,由工部调派,老君可率领兜率宫监督,义务教育当即昭告天下,一旦官学落成,便马上开始实行。”

沈贤闻言激动不已,当即躬身道:“遵旨,陛下放心,老夫一定为陛下将此事办好。”

“嗯,辛苦老君了。”

“不敢。”

李烜点了点头,又看向李修涯,道:“新亭侯,你可统率燕都七大卫所,督促监察官学落成,推行义务教育施行,但有忤逆违抗之举,朕许你便宜之权,自行处置。”

众人闻言又是一惊,让李修涯自行处置?

什么意思?意思是又要用李修涯这把刀了吗?

上一次李修涯狠狠的捅在了七大世家的身上,伤口现在都没好呢。

现在李修涯还要在天下士族身上割下肉来吗?

这太可怕了!

众人听得心惊胆寒,此事若是由沈贤与李修涯联手来做,有声望,有大义的名分,有陛下的圣旨,还有李修涯的屠刀。

天下还有谁能阻止此事的发生呢?

李修涯闻言咧嘴一笑,恭敬应道:“臣李修涯,接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