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江山无策 > 第二十二章 提名

江山无策 第二十二章 提名

作者:孤舟独萍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19:14

第二十二章 提名

吴州虽以吴州城为首,但吴州城是军镇,所以类似乡试等省级大事都是在姑苏城举行的。

一场鹿鸣宴,李修涯名动姑苏,两首劝学诗与一对自勉联更是响彻整个大燕。

燕都,朝会。

大燕皇帝李烜高坐帝位,左右四皇子五皇子然后便是文武两班大臣,文首中枢内阁首辅张维,武首枢密院指挥使聂含山。

李烜脸色有些苍白,但是精神头还是不错的。

君臣行礼之后,聂含山出班道:“启奏陛下,昨日姑苏提学贺知书呈上一副对联与两首劝学诗给臣欣赏,臣以为极好,也想与将之献给陛下。”

李烜笑道:“聂卿都以为极好,那朕倒要听听。”

聂含山微笑着将李修涯的对联念了出来:“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燕骑可吞吴。”

众臣微惊,李烜听完更是红光满面,连胜叫道:“好,好个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燕骑可吞吴。”

这一联李修涯也不是乱出的,在聂含山的藏书中,李修涯了解到,大燕与吴几乎是同时建国的,燕吴之争相持近百年,而东北方向的秦楚之战也是愈演愈烈。

当时整个东元群雄并立,相互征伐,最后燕王李贺被吴王张煦打败俘虏,燕国成为吴国附庸,而李贺也如同越王勾践一般卧薪尝胆,终于在五十多岁的时候找到机会一举吞并吴国建立如今的大燕。

而秦楚之争更是热血,两国征战不休,早已经结下百年仇恨,楚国一直处于弱势,淮水一战,楚将项启破釜沉舟,以攻代守,横渡淮水一举大破秦军,为楚国扩土近百里,更是将淮水纳入国土范围,也从此开始了近三百年的秦楚之争。

这两件事不仅是决定着四个国家的命运,在整个东元史上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十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年太祖皇帝委身吴奴近十年,每日卧薪尝胆,不曾有一时懈怠,终于才有了如今我大燕盛世,这副对联写得好,非常好。聂卿,这是谁写的?”

聂含山答道:“乃是姑苏新科举人李修涯在鹿鸣宴上所作,用以勉励众多学子。”

李修涯?站在五皇子身后的九皇子李闲微微挑了挑眉。

“好,大燕精神,尽在此联之中,朕很喜欢。既是举人,那来年会试当来燕都了,朕倒是期待得很。”

聂含山点头道:“臣也觉得此联非常,我大燕建国不易,如今虽有盛世之姿,当不能忘记先辈披荆斩棘,开疆扩土的辛苦。”

“聂卿此言甚善。”

接下来聂含山又将两首劝学诗念给群臣听了,自然也是得到了满堂的称颂。

只是聂含山的这一举动已经是他回来之后做得最大的一件事了,自然引起来了有些人的注意。

“看起来聂大人很欣赏这位李修涯啊?”礼部尚书谢志才笑着问道。

聂含山笑道:“既是我大燕的才子,本官自然都欣赏,不仅是李修涯,还有解元孟兴元,本官也很喜欢。”

谢志才笑了笑回到队伍,只是眼底闪过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思。

下朝之后,李烜让聂含山御书房觐见。

“刚刚在朝会之上,聂卿极尽眼色,可是有什么要单独禀告的?”李烜半躺在椅子上,看着聂含山问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聂含山从怀中取出一卷纸呈给李烜:“臣想让陛下看看这个。”

“哦。”李烜打开一看,是一篇策论。

秦楚伐燕,何为?

这是策论的题目,李烜微微一愣,随后脸色一沉。

秦楚之祸已经不是一日两日了,随时都有起兵的那一天,这个题目出得也算是合理。

“题目是臣出的。”

聂含山倒是很坦然的承认了。

李烜笑道:“怎么,这吏部尚书当得不称手,连提学都要插手?”

“陛下言重了,只是随手而为罢了,没想到倒是给了臣几分惊喜,这是臣抄录的其中一位学子的策论,请陛下祥读。”

李烜见聂含山如此郑重其事,也微微点头:“那朕倒是也来了几分兴趣。”

只见开篇便是振聋发聩的八个大字:远交近攻,驱虎吞狼。

远交者,南有天云、东有卫、西有天风、北有神武。

近攻者,南有齐、东有陈、西有秦、北有楚。

大燕之地,群雄环绕,四面皆敌,早晚独木难支。若能与天云等四国交好,言明利害,以为掣肘,则秦等国不能轻举妄动,大燕方有喘息之机。

然后则可遣使、离间、勾结等计引动秦楚矛盾,使其相互征伐,燕即可取渔翁之利。

......

李修涯的文笔算不得好,几乎白话洋洋洒洒写下这篇策论,将合纵连横之论详细的记录下来。

李烜看得很快,脸上也露出震惊的神色。

“这篇文章...还有几人看到过?”李烜脸色一肃,问道。

“姑苏学正杨敬之、提学贺知书以及抚台萧鼎,再来就是臣与陛下了。”

李烜叹道:“此谋国之论啊,大燕如今的处境,聂卿以为以此计可行?”

聂含山郑重道:“臣以为,此计短时间内肯定看不出来,但若是能等上三年五年,必有成效。”

李烜点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治国方略,并不是这么简单,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想要实施也需要时间。

“朕记得乡试之后,贺知书会回燕都述职吧?”

“是。”

“那就让他进吏部吧,反正也是选贤举能,不如也评评官员的优劣,就让他负责官员的政绩考核吧,杨敬之做他的副手。”

聂含山躬身道:“臣,遵旨。”

“对了,这是谁写的?”李烜差点忘了,“既是乡试题目,此人应该是今科举人了吧?”

“是,他就是今日臣献给陛下的对联之人,李修涯。”

“李...修...涯...”李烜默默的念着李修涯的名字,笑道:“朕记住了,来年的会试,就由聂卿亲自负责吧。”

“臣遵旨。”

另一边,九皇子下了朝会回到府中,马上吩咐左右上前。

“派人去姑苏,将举人李修涯的考试文章送来与我看看。”

“是。”左右领命而去,九皇子喃喃道:“让我看看,你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

而九皇子注定要失望了,聂含山在看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贺知书送来的手抄本之后便传信萧鼎将原文送给他,结果萧鼎先一步将李修涯的原文送到了聂含山的手中,所以说李修涯的策论如今见过的,也就几人而已。

聂含山也提醒过贺知书,不过却是在鹿鸣宴之后的事了。

而吏部尚书谢志才下朝之后也径直回了家里。

“派人去姑苏一趟,查查新科举子李修涯。”谢伊人在朝会时就觉得觉得李修涯这个名字很熟悉,回到家中便立马想起来,聂含山将谢伊人拒之门外,然后就是送给了李修涯。

谢志才是听过这个名字的,不过谢伊人的死活,谢志才并不想过多关心,也就没有理会,不过现在情况变了啊。

“是。”

谢志才独自坐在书房里,心中却在思考:“看聂含山的意思,他是要让李修涯入仕啊,如今陛下都知道了李修涯的名字,那这个李修涯迟早会在聂含山的麾下,但,如果伊人...这个李修涯是否能为我所用呢?”

谢志才陷入了沉思。

本来他是不想再管谢伊人的,但是如今李修涯的身份变了,那情况也就变了,谢伊人又可以作为筹码了。

高中举人之后,李修涯的家里彻底热闹了起来,每日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不仅有附近村子的村民,想要投效到李修涯的门下,还有诸多乡绅带着礼物前来拜见,更多的还是学子们邀请李修涯赴宴的请柬。

连远在凤城的张寒都派人送来了贺礼。

村民的想法李修涯知道,将土地过到李修涯名下,李修涯有了举人功名,自然是不用收税的。

对此李修涯非常乐意帮人一把。

这下李修涯不仅有才名,在姑苏本地还有了些许的贤名。

不过除了这个,其他的李修涯是真的懒得理会,但是每日还是会有人不厌其烦的敲响李修涯家中的门。

“早知道考上举人会这么麻烦,我就不去考了。”李修涯将脑袋枕在谢伊人的大腿上,享受着谢伊人的体香与轻轻的按摩,低声说道。

这几人两人的感情倒是发展得挺快的,不过最后一步却仍然没有踏出。

“别人考上举人都是普天同庆,光宗耀祖的大喜事,怎么到了相公这里反而成了麻烦事?”

云烟在一旁也笑道:“公子在鹿鸣宴上一举扬名,如今正是天下学子的楷模,虽是最后一名,却也绝非一般举人所能比的,应酬多谢倒也正常。”

这几日云烟几乎都在李修涯这里住下了,谢伊人对云烟的态度也好了不少。

李修涯自然是默默欢喜,倒也不是李修涯见一个爱一个,但这样的绝色没人倾心,李修涯这样的俗人是没可能抵挡得住的。

李修涯瞬间觉得自己好渣。

不过发乎情止乎礼,李修涯时刻记着自己是谢伊人的相公,她不答应,李修涯绝口不提此事。

李修涯闻言苦笑道:“那也太烦了啊,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去避一避?”

谢伊人笑道:“相公忘了中秋诗会了?贺大人可是点名让你去的,你也答应了。”

是啊,明天就是八月十五了,姑苏城楼官民同乐,举办诗会,提学贺知书督办,点名让李修涯一定参加。

李修涯丧气道:“名来利往,俗人可见,我李修涯也有今天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