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夏窃神权 > 第571章 君与百姓共治天下

我在大夏窃神权 第571章 君与百姓共治天下

作者:码字手痛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6:08

第571章 君与百姓共治天下

郝仁的策论除了讲十亿两白银怎么借,第二个重要的点就是十亿两白银怎么用,以什么名义来用。

白银是借的大夏百姓的钱,当然不能够让火车商会这种‘民营’公司完全管理,刚好天后不是想要拆分火车商会吗,但郝仁却逆着来,不是拆,而是加。

第一阶段,火车商会增发四千万两白银的股票,这增发的股票由大夏中央银行完全购买,相当于大夏中央银行持有火车商会一半的股权,其中的利润上缴到每年的国库之中,同时大夏中央银行购买的方案是向债市再发四千万两专项债券,从而保证火车商会至少从收益上一半属于国家,剩下一半才是官僚,贵族和一部分参股的百姓。

第二阶段,设立铁道司作为国家司级部门,监管火车商会的营运,防止中间出现贪赃枉法。火车商会管事同时为铁路司的右司长,工部一位侍郎兼任左司长。

第三个阶段,地方要修建铁路的县衙成立地方铁路局,依照火车商会的管理办法,地方县衙派遣局长,火车商会派遣副局长作为技术指导。

从整体上来看,火车商会这次提出的改革并不是没有提出让步,反而给了一个巨大的‘让步’,但这种让步不是分割火车商会的固有利益,而是像吹气球一样,再次膨胀火车商会拥有的财产和管辖权,将周党管不过来的方面分配给了朝廷和地方。

这可以说是朝廷成功获得了火车商会的管理权,也可以说是周党成功通过火车商会,将管理权从中央埋下了地方。

等这篇策论读完,群臣们反而没有立刻出言反对,而都是沉吟起来。

他们不得不承认这好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既然圣上和周铁衣现在分不出胜负,两人都需要大夏富强来保证自己的圣道,那么核心点反而不是争斗,而是继续让大夏强盛起来,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权力的争斗可以有,但要在合规合法的途径中进行。

同时周铁衣提出的方案中也没有只想着他和圣上的利益,这增发的股票,地方铁路局对于在场其他百家学说都有十分巨大的操作空间。

这也是大夏圣上看完之后,没有勃然大怒,甚至打断董行书,让薛明浩读出来的原因。

天后与圣上当了那么多年的夫妻,知道此时圣上其实已经被说服了,这个大框架没有问题,但是圣上不能允许所有的变数都被周铁衣掌握。

所以她开口,引出一个头,“这铁路司如何有左右司长,不分正副,此言不妥。”

虽然按照朝廷的惯例,以左为尊,但是正副显然比左右更加明确,即使是九部,也先有尚书,尚书之下才有左右侍郎之分。

周铁衣对这件事倒是寸步不让,“新的铁路司的成立和火车商会扩大,乃是向大夏百姓借了十亿两白银,这火车商会管事既是朝廷之官,也是百姓推选出来的行动人,为右已经是轻了,如何能够为副,此乃朝廷与百姓共治天下,乃儒家,道家,佛家圣人所言,天后此言莫不是与民争利,当然若天后愿意担保这十亿两,也不是不可以商议。”

天后凤目微寒,她敏锐意识到周铁衣这不仅是要争铁路司的正副,同时还是争权出于民,还是权出于上的法理!

若今日同意了此番言论,那么即使不是权出于民,但也不是权出于上。

至少是共治!

当周铁衣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董行书张口欲言,又反复停止。

他知道周铁衣在歪曲儒家的理念。

实际上儒家到现在的‘共治’,大多数时候都是君臣共治,或者君臣勠力同心。

百姓确实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但很多时候,儒家并不认为所有的百姓都有参政之权,因此儒家赞同法家将百姓化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其中最下的工商是百姓,但是大多数时候都没有参政之权。

而正常情况来说,农也没有参政之权,唯一有参政权的是‘士’,是百姓之中读过儒家学说,赞同儒家理念的‘士’。

甚至可以说这套共治理论是‘君与儒家共治天下’。

现在周铁衣提出的这个观点,就是重新审视‘共治’。

君与百姓共治天下,这点其实儒家是没有资格反驳的,因为反驳了,就相当于儒家站在了百姓的另一面,不承认儒家来源于百姓。

但赞成的话,又会让儒家丧失很多天然的‘特权’,比如代表百姓说话的特权,最直接的就是郝仁这个‘商’在这件事上也可以代表百姓说话了。

所以董行书才反复为难。

就在董行书和天后都因为自身身份,难以找到反驳点的时候,七皇子李昊站出来,拱手说道,“启禀父皇,天后,儿臣有一对策。”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七皇子李昊的身上,对于李昊站出来,他们并不奇怪,他们只是好奇李昊会提出什么对策。

大夏圣上第一次露出了笑意,“讲。”

李昊看向郝仁,“刚刚郝仁管事所讲,都围绕着我大夏铁路,但如今天下之变,又非铁路这一件事物,相反无论是墨家和公输家成立的蒸汽飞艇公司,还是四哥和宁王办理的蒸汽轮船公司,都和铁路一样,利国利民,梳理天下交通。”

“既然事情的本质是一样的,我们今日仅仅处理火车商会显然是不够的,不如同时成立另外两司,分管空中和水路交通,三司合管大夏交通,再将工部管理的天下驰道拨进去,如此大权统合为一个新的部门,为朝廷的交通部,同样设立尚书,侍郎管理。”

如果说周铁衣的提议是向下管理,那么李昊的提议就是向上管理,将部门的权限继续扩大,扩大到九部的层次,那么再设立尚书和侍郎,统一归中央管理就没有问题了。

李昊提出这个办法,让群臣微微颔首,这个办法不难,但是能够这么快想出来,肯定是事先做好了‘功课’的,这个功课不在于如何想出这个办法,而是如何说服周党同意这个办法。

大夏圣上看向群臣,“你们对此策有什么意见?”

四皇子李静站了出来,“儿臣认为七弟之策实乃良策,如今盛世,阡陌四海,贯通天地,天下百姓莫不心向玉京,拳拳之心非唯感恩,亦能助力,倘若使天下百姓能一日于玉京和地方往返,那么天下可治矣。”

李静说出了交通部最重要的一个职能,若天下的普通百姓都能够轻松一日往返玉京山和地方,那么皇权就能够真正下乡,这是以前皇权不下乡,只能够和地方门阀共治的最主要弱点。

大家都知道李静后面站着的是谁,但是当听到李静这番加强皇权的话,都忍不住看向周铁衣。

连大夏圣上都看向周铁衣,“周卿以为如何?”

周铁衣洒然笑道,“圣上这是在考校臣吗?天下百姓若心慕皇权其实与臣想的盛世并无冲突,在谈论那最后一步前,先将路修好,才是对臣和天下百姓最重要的事情,除此之外,皆是空谈。”

周铁衣将话说的很直白,同时蕴含的意思极为丰富,但皆光明正大。

董行书轻叹一声,然后拱手道,“七皇子之策老臣也觉得是良策。”

群臣用略显诧异的目光看向董行书,因为如果纯粹从儒家的角度出发,现在董行书两方煽风点火,搅乱,至少拖延才是对的,因为儒家是在这次谋划之中获利最少的一方,董行书完全可以借助煽风点火为儒家争取利益。

但是群臣们这么一想,反而明白董行书为什么说话前一叹和周铁衣说这番话的目的了。

既然周铁衣都光明无碍,那么想要和周铁衣争夺圣道的话语权,以如此小心思煽风点火,即使赢下小利,但是却失了道义,所以董行书没有选择反对,而是在这个时候反而促使大夏圣上同意。

交通部。

大夏圣上目光沉凝,不断在心中盘算利益得失,这其实已经是周铁衣让的第二步了,本来到这一步,他甚至可以用‘胜’来结束。

但是他却总感觉自己‘输了’,无他,因为每一步都在周铁衣的预料之中,都没有出现例外。

而反过来打破这所有的利益关系,重新定一套新的,能够促使大夏民生交通发展,又能够让各方利益妥协的框架,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像周铁衣刚刚的话一样,圣道之争在于最后一步,至于之前,无论他还是周铁衣,先将路修好,不然连走上去的资格都没有。

大夏圣上沉吟不语的时候,李昊再次抓住时机,从袖子中拿出一篇策论,“父皇,儿臣另有一策。”

“递上来。”

薛明浩连忙下了台阶,从李昊手中接过策论,送呈了上去,御座之上,大夏圣上同样不过十几息就看完了整篇策论。

策论很简单,就是之前周铁衣提的《官吏一体策》的简化版,《恩科录取策》。

大夏圣上微微颔首,第一次在读后发表评论,“好策论。”

这篇策论好的地方不是内容,而是时机。

他含笑着对薛明浩说道,“读。”

薛明浩也脸上带着喜意,拿着策论读了起来。

群臣听了四分之一,就明白这是要摘周铁衣的桃子,但不得不承认,李昊或者李昊背后的谋士很有水平,能够选在这个时间点上出这篇策论。

既然交通让百姓从玉京山到地方不过一日的功夫,既然新出了一个交通部,和中央银行,从中央到地方新增了无数官位,既然周铁衣想要和李家争夺民心所向,那么李家就用最简单的办法。

天下什么人不想要当官啊!

等薛明浩读完,大夏圣上笑着问周铁衣,“这天下何人不想要为官,何人不想要施展抱负,你不当官,有的是人想要当官,周卿,你说是不是?”

这是周铁衣当日用来呛儒家的话,今日大夏圣上反过来问周铁衣。

当官的诱惑啊。

周铁衣并没有因为李昊‘抄袭’自己的策论而轻视,同一个策论,放在不同的时候,作用自然也不同,为什么之前大夏圣上不愿意用《官吏一体策》,不就是担心中央朝廷自己所谓的周党斗完了儒家之后一家独大吗?

现在周党想要通过交通部深入地方,那么朝廷也可以反过来用《恩科录取策》将地方优秀的人才送到朝廷之中来。

不过这个‘有福同享’的局面,周铁衣当然不能够自己独享,他专门看向旁边的司民董行书,“是篇好策论,董公认为如何?”

刚刚还感叹完周铁衣光明正大的董行书好悬一口气没有喘上来,他本来就有道伤在身,被周铁衣这一激,猛烈地咳嗽起来。

群臣们看到这一幕,无声感叹道,果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周家小子即使当了圣人,也一样是混蛋!

太学院祭酒张事忠既是儒家的人,也是董行书的亲密战友见此状况,连忙上前,取出一块珍贵的紫气七莲暖玉,放在董行书胸口,舒缓董行书的症状,同时对周铁衣怒目而视,“君子为人正,则聪而明,不正,聪而奸!”

周铁衣轻笑道,“怎么?张祭酒觉得这不是好策论,想要和七皇子辩解一番?本侯倒是想要洗耳恭听。”

张事忠手掌抓得紧紧的,恨不得现在就上去揍周铁衣两拳,但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周铁衣这番借力打力让他有些失了分寸。

不辩,那么儒家确实在这篇策论中吃亏,成为今天朝局之上唯一输的人,但若是真的和李昊辩论,岂不是中了周铁衣的计谋,让儒家和大夏圣上起了新的矛盾,让周党隐身,这只会输得更多!

在小输和大输之间选择,在没有想到赢的办法之前,还要被周铁衣气和拉来当挡箭牌,怪不得即使董行书都要猛然咳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