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630章废两改元,推销国债

武布中华 第630章废两改元,推销国债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02:43

第630章废两改元,推销国债

酒肆内,食客们都在谈论着政事。

这让高欢感慨,男人特别是中年男人,最敢兴趣的话题,果然还是国家大事和世界局势。

攫欝攫。对于这种情况,高欢其实是乐于见到的。

虽说百姓们谈论政事,许多都是胡说八道,甚至凭空捏造,让真正懂得政事的人听后,会忍俊不禁,但百姓能够去谈论政事,关心国家大事,本质上是民智逐渐开启,国家认同已经建立的表现。

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是近代化的必要条件,所以这是好事情。

这时高欢听着食客们的高谈阔论,看向周延儒道:“商贾和士绅都是人精,岂会看不出来?而且国债是要发出去,高价收的话,不像新币一样,可以设置成套才回收的条件,届时国债又回到藩府手里,岂不是赔本赚吆喝。”

周延儒想说,可以炒起来在抛出去,但他知道高欢不会同意。

因为高欢要建立藩府的信誉,而且发国债不是一锤子买卖,此后五年内,每年都会发一笔。

这笔将人坑了,下笔就没人买了。

“大王考虑周全!”周延儒忙道。

这时堵胤锡道:“既然国债年利三分,那么为何一定要卖给士绅和商贾呢?为何不卖给百姓,让百姓获得收益。其实臣以为,藩府可以先发一笔短期的国债,最好一到两个月就能兑付。只要百姓确实能够拿回本钱和利息,臣以为百姓就会踊跃认购,士绅商贾也就没了顾虑。”

高欢捋了捋鄂下短须,明朝海上走私贸易极为频繁,据说西班牙在南美挖的银子,有一半都流入大明。

不过,明朝的通胀,却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就是士绅和商人赚了钱,缺少投资的渠道,不能钱生钱,所以将大批银子埋到地下。

这点高欢再清楚不过,他在河南时,没少从老财主家地下刨银子。

巘戅九饼中文9#戅。国债三分利,比不上地主们给人放高利贷,可是给一般人放贷,人借了钱最后可能还不上,借给高欢,只要高欢不想赖账,最后肯定能还上。

银子埋在地下,一年没得收益,若是能买个十万两的国债,一年就能赚三千两的利息。

若是收租子,得上万亩地,才能收三千两。

因此只要高欢不赖账,那么这对于士绅和地主而言,可以说是一件挣破头的投资渠道。

高欢想了想,觉得堵胤锡说得有理,既然这件事情,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那不如多留些份额给普通百姓。

“堵先生说得有理!”高欢沉声道:“可以发行一次为期两月的短期债,一元就可以起购,而且要设置限额,每人最高只能购买一万元。”

周延儒道:“大王为何要设置最高限额?”

高欢笑了笑,“到时候先生就明白了!”

说话之间,酒菜已经送上来,高欢遂即于两人边吃边谈。

不多时,酒足饭饱后,高欢便喊了一声,“小二结账!”

肩上搭着抹布的小斯,小跑着过来,微笑道:“三位客观,五个菜,一壶酒,一共三钱银子。”

这时高欢拿出一枚五百分的银币,还有一块碎银,问道:“小二你要哪个?”

小二笑道:“自然是要银币啊!”

高欢问道:“为什么,是因为有人收么?”

小二道:“不是,哪能凑齐一套,主要是因为方便!”

高欢又拿出一枚银元放在桌上,“能说说么?”

小二见银元,眼前一亮,“主要是方便。这银元刚出来时,我们东家就看过了,刚好一两,而且每枚成色一样。若是用碎银结算,首先是银子成色不一,先要折色,再要用钳子夹,再上小秤,还不一定夹的准,需要反复秤几次,才能完成结账。这银元就不一样了,一枚标多少,就是多少,直接找给客人就行了。唯一不方便的就是~”

周延儒问道:“什么不方便?”

#21434#21437#32#20061#39292#20013#25991#32#57#98#122#119#46#99#111#109#32#21434#21437#12290小二道:“回这位老爷,唯一不方便的就是,一百分、五十分、十分、一分这样的铜元,官府铸得太少了。我们这里小本生意,吃一顿,也就一两钱银子,或者五六十文钱。若是客官们用铜元付钱,那我们就不用找了,我们收钱找钱都方便。”

高欢闻语与周延儒和堵胤锡对视一眼,知道废两改元,基本成功了。

现在可以让大梁中央银号,大量铸造银元和铜元,而因为铸造采用的水利冲压技术,铸币场有军队把守,暂时也不用担心,会有人私铸,或者铸造假币,影响银币的流通。

高欢听了小二的话语,微笑道:“多谢小哥了!”

说完,高欢遂即起身,离开了酒肆,小二忙将桌子上的银币和碎银子收好,他手里拿着那枚银元,爱不释手,不禁拿到手里观看。

这三人吃顿饭,问几句话,就给这么多钱,让小二觉得不太真实,怀疑着银元会不会是假得。

“哎呀,我滴娘啊!”忽然,小二看着银元上的大头,惊得大叫一声,引来食客纷纷侧目。

高欢在城中视察一圈后,遂即回到梁王宫内。

为了推销国债,高欢决定亲自上场,叫来几家报纸,给他做个国债专访。

次日,几家报纸上,又是整版高欢的画像,旁边再配上高欢号召百姓购买国债的话语。

因为高欢敲诈勒索过江南的士绅和商贾,所以高欢与江南士绅和商贾之间,始终存在隔阂。

士绅和商贾们总是担心,高欢变着法子,夺取他们的财富。

不过,高欢在江南普通百姓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报纸一出,便有许多人,开始购买小额国债。

另外,官宦人家的夫人和小姐,以及江南大户的大家闺秀,也成为了购买国债的主力。

这些夫人小姐,手里都有些私房钱,放着也就放着,不如拿出来购买国债,赚点零花钱,还能支持她们得不到的男人高欢。

马家小姐,领着一群少女,都买光了自己的私房钱。攫欝攫

江苏常熟,钱谦益府邸。

最近钱谦益心情非常不好,他一直在向高欢示好,希望能够为梁国效力,进入议政院,可是这次百官大会高欢提名五名议政,却又没有他的名字,让钱谦益内心感到愤怒,觉得高欢很不地道。

这时,在花厅内,钱谦益正在会客。

“牧斋公,梁王发行国债,我们是不是买一手?”方逢年问道。

钱谦益从桌案上拿起一份报纸,递给方逢年,“书田兄,你看这个。”

方逢年拿过一看,是高欢推销国债的报纸,“这有什么问题?”

钱谦益笑道:“说明国债卖不动啊!”

方逢年疑惑的又看了一遍,“上面不是说,年利三分,百姓踊跃抢购,几乎销售一空吗?”

钱谦益笑道:“书田兄,看来你还是没有读懂梁国的报纸,这里面学问很深,有些是真话,有些是反话。这次肯定是卖不掉,才会出现这篇报道。”#21434#21437#32#36861#20070#30475#32#122#104#117#105#115#104#117#107#97#110#46#99#111#109#32#21434#21437

方逢年皱眉道:“那牧斋公的意思是不买。”

钱谦益点头道:“对,不买,这肯定是梁王敛财的手段,官府借钱,你见过还的吗?就算要买,也不是现在。”

方逢年一听就懂,“明白了!”

当下两人闲聊几句,方逢年遂即起身告辞,钱谦益则来到后院,却正见柳如是在收拾细软,还有银票。

钱谦益眉头皱起,“夫人你要干什么?”

柳如是道:“我准备买一万两的国债。”

钱谦益气得跳脚,“不准买!你惦记那点利息,官府惦记你的本钱。绝对不许买!”

巘戅追书看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