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380章黄河防线

武布中华 第380章黄河防线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02:43

第380章黄河防线

高欢檄文发出后,给国势倾颓的明朝,打入了一剂强心针。

原本因为李自成东征,而动摇的山西、北直官绅,又开始观望起来,期盼高欢能够力挽狂澜。

毕竟高欢数败李自成,还击败清军,实力摆在那里。

因此高欢的檄文,还是很有威力,让崇祯吃了一枚定心丸,也让姜襄、唐通等人,摇摆不定,不敢轻易投降李自成。

这使得原本在山西进展十分顺利的李自成,一下子便遇见的障碍,原本说好要归顺的晋中和晋北,全都变卦了。

高欢给李自成制造了麻烦,不过檄文发出去,刷了一波声望,大军却没有发起强渡。

黄河水流滩急,高欢在黄河上又没有水师,万一登陆失败,兵马想撤都撤不回来,必然损失惨重。

再者,清军屯兵宁锦,想干什么不言而喻。

高欢也不敢渡河,与李自成拼个你死我活,让清军坐收渔利。

眼下高欢其实并不反对李自成进军河东,相反高欢还希望,李自成能够占稳河东。

高欢不希望看见的是,李自成占据河东后,没有对河东进行清洗,稳定对山西的统治,便冒然出击,攻击北京,灭亡崇祯朝廷。

高欢发布檄文,除了赚取声望和政治资本,便是想让李自成止步山西。

这样一来清军入关后,得不到为崇祯报仇的名义,而李自成在山西多待一天,顺军在山西的统治就越稳定,李自成才能在山西扛住清军的进攻,为他争取时间。

历史上,李自成在一片石之战后,匆匆撤回了关中,没有在山西布置重兵防守,连大将刘宗敏也没有留在山西,再加上未能清洗投靠的明朝官绅,让这些官绅与清军里应外合,轻易就攻下了山西这个战略要地。

若是山西掌握在李自成之手,便可威胁北京,清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南下,顺军有山西为屏障,也就不会那么快崩溃。

因此,檄文传出后,高欢只是大军云集于孟津县、荣泽等处,明面上准备渡河,实际上则在修筑工事。

此时黄河是天险,可入冬后黄河进入枯水期,河面结冰,大军便可踏冰而来。

高欢领着众人,在黄河边巡视一遍,看着滚滚黄河,望河兴叹。

“谁说不是?这黄河水急,也不能怪我们!”宋献策不失时机的说了一句。

一众将领,纷纷附和着,都说黄河天堑,不能强渡。

这时高欢叹息一声,遂即拔马道:“回营吧!”

当下一行人离开了山包,便往军营奔去。

这时众人刚回到营地,就看见一支十多人的马队,奔驰过来。

李平远眼尖,一眼就看见领头的乃是河南巡抚高名衡,后面还跟着陈永福等将。

“督军是高抚军!”李平远指着马队道。

高欢闻语疾驰上前,大声笑问道:“哈哈~高中丞怎么过来呢?”

高名衡等人勒住战马,抱拳道:“看见侯爷檄文,因此赶来看看能不能帮上忙!”

高欢正好也要找高名衡,遂即便道:“入营再谈吧!”

众人遂即下马进入营地,正好赶上忠武军将士开饭,高欢便问道:“中丞过来,还没吃饭吧!”

陈永福插话道:“末将和中丞一路过来,却是还没吃东西,想着来侯爷这里蹭饭~”

“好说,馒头大饼管够,肉也管够!”高欢有些意外,这陈永福以前对他并不热情,今天却主动搭讪,不禁哈哈笑道。

说话间众人已经到了一座大帐,高欢遂即吩咐杨彦准备午饭,忠武军上下在军营中,从来都是一个标准,士卒吃什么,将帅就吃什么,高欢也是一样。

不多时,一簸箕的馍馍,一簸箕的大饼,还有大桶肉汤端了进来。

高欢对高名衡和陈永福等人道:“军中条件艰苦,诸位不要嫌弃哦!”

高名衡和陈永福等见高欢,熟练的把馍馍撕碎后放进羊肉汤中,又见忠武军众将,吃得稀里哗啦,不禁感叹,“侯爷与军士同甘共苦,真是令人钦佩。”

当下高名衡和陈永福等人,也坐在长条凳上,围着方桌吃了起来。

高名衡喝了口肉汤,问道:“侯爷刚才是去查看黄河了么?”

高欢一边泡馍,一边颔首:“沿河巡视了一遍,水流湍急,对面又有兵马驻守,恐怕难以渡河!”

高名衡闻语一愣,想着高欢的檄文,结果却连河都过不去,不禁惊道:“那如何是好?”

李自成东征,北京危如累卵,现在能救明朝的只有高欢。

高名衡收到高欢的檄文后,精神一振,赶过来准备帮忙,另外高欢从两淮搞了一大笔银子,看能不能找高欢借一点。

现在高名衡虽是河南巡抚,但控制之地,只剩下开封一城,几乎没了收入,而周王三次大战下来,也快被掏空了。

高欢放下汤碗,注视着高名衡,一脸严肃道:“中丞想不想听真话?”

高名衡坐正了身子,“侯爷有什么话就直说!”

“我刚才与众将士巡视了一遍,发现黄河水急,而李自成早有防备,渡河援救河东,恐怕没有可能了。”高欢沉声道:“现在李自成在山西,清军也兵压山海关,本侯以为河东和北直迟早要丢。眼下既然无法渡河,那么我便该考虑,山西、北直失陷,清军大举入关的可能!”

高名衡和陈永福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

虽说各人不愿意承认,但是高欢说的话,确实有理。

其实在洪承畴兵败,九边精锐损失殆尽,燕山一线防御如同虚设时,明朝就该考虑放弃,长城一线的防守,迁都南京,并将吴三桂、唐通、姜襄、高第等镇南调,构筑第二道防线了。

高名衡沉吟一阵,严肃道:“候爷之意是?”

高欢沉声道:“该考虑如何防守黄河一线了。”

说完,高欢站起身来,吩咐正吃饭的杨彦,“去把地图拿来。”

杨彦忙放碗去拿地图,高欢遂即到,“现在还不到退守淮河的地步,本督决定先守一守河南和山东。若是守住了,用不了几年,就能北伐收复失地,若是守不住,便只能坚守淮江一线~~~~~”

(求,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