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武布中华 > 第188章盐矿、铁矿

武布中华 第188章盐矿、铁矿

作者:话凄凉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02:43

第188章盐矿、铁矿

军政府夺了襄城和郾城后,除了出兵占据舞阳、西平两县,从北面封锁袁宗弟外,便没有进行新的动作,开始忙于对新占之地的整合。

如今是五月,如果军政府速度够快的话,还能在许州、临颖等地,种上一些豆子、粟子和番薯,收上一季秋粮,并种上冬小麦。

这时,军政府上下,军队忙着休整补充,官吏则忙着准备夏收和恢复地方。

舞阳县,县衙内。

在赤备军拿下这个山中小县之后,军政府幕府工曹书记陈德彪,便匆匆赶来舞阳县,来完成高欢给他的任务。

舞阳县属南阳府裕州,是个小县城,人口不多,位置与登封一样,远离官道,是个比较封闭和贫穷的地方。

因为舞阳境内多山,耕地面积较少,自然没什么粮食,闯军攻下舞阳,将富户抢掠一空之后,便从舞阳撤离。

赤备军拿下舞阳时,县城被一群土贼占据,把县城搞得乌烟瘴气,百姓大多逃离。

陈德彪抵达舞阳后,让军士张榜安民,他则匆匆前往县衙,寻找县里的文册,还有《舞阳县志》。

高欢让陈德彪来舞阳境内找铁矿,可是陈德彪问了城里的百姓,却没人知道舞阳有铁矿一事,他便只能从县里的卷宗和县志中寻找信息。

陈德彪查看的是县里的白册,明朝从太祖开始,推行黄册制度,将天下百姓都编入黄册,使得朝廷对地方了如指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便指出,国家要强大兴盛,便必须知道,官营粮仓、金库、壮年男子、女子、老人、儿童、官吏、士、纵横家、商人、马匹、牛,以及牲口草料的数据。

只有这道这些数据,国家才能知道自己该征多少税,打仗该征多少兵,发挥最大实力,同时又不会超过民间负担,至使社会崩溃。

因此在秦朝时,秦国将每个县,甚至每个乡,乃至每一户的信息,都有详尽记录,以便官府查阅。

官府对你家里几口人,年纪多大,有多少地,从事什么行业,家里养几匹马、几头牛,种的什么作物,税要交多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并且时常这些信息。

这套制度使得秦朝能够发挥出强大的动员能力,而在秦灭后,刘邦入关,秦国小吏出身的萧何,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到这些文册。

此后汉朝,以及历代都继承了这套制度,而到明代便形成了黄册制度。

大明朝的黄册,一本放在县里,一本放在省里,一本放在南京城外玄武湖上的黄册库内。

黄册每十年一,便于朝廷掌握地方的信息,县里若是上税少,朝廷再黄册库一查档案,就能知道县里漏缴多少赋税。

此外,若是大户侵占小民土地,小民把状子递上去,大户能收买知县,却无法篡改黄册,朝廷只要调档一查,能从洪武年间,便开始查起,知道田地归属。

黄册制度,能使得朝廷,掌控地方,让地方不敢乱来,不过到明朝后期,明朝的黄册制度,基本已经完蛋了。

这一方面是,玄武湖黄册库中黄册,疏于管理,大量毁坏,使得原始信息丢失,而原始信息一丢,下面的人再造黄册,就可以瞎扯了。

比如隆庆年间,福建有个县,报上来的户口数比起洪武朝减少了三分之二,人口少了五分之三。

江南繁华的应天府更夸张,嘉靖末年的户口数只有正德年间的一半,到了万历一朝,则只有正德年间的五分之一。

地方官与当地士绅大户勾结,隐匿大量户口和田地,通过逃户、抛荒、篡改等手段,使得黄册成了一本假账。

而事实上,这些地方没有战乱,也没有天灾,人口和经济都在增长,但朝廷反而征不上税了。

朝廷向地方征税,依靠的就是黄册上记录的信息,地方豪强与地方官员勾结,有千亩地,黄册上登记个十亩,县里有矿产,登记个开采光,或者矿洞毁坏,无法开采,有的人甚至直接当起黑户,黄册上没名字,徭役和税也不用出了。

这样一来,随着黄册制度的败坏,明朝不仅不知道,地方的情况,同时也收不上税,朝廷便注定衰落。

不过地方上,百姓的负担,却并没有减少。

黄册成了糊弄上面的假账,但谁都知道,有假账就有真账,而真账就是掌握在地方官和胥吏手中的白册。

这些白册,记录了每个县的真实情况,县里通过白册来征取赋税,而征的赋税,便多进入了官吏自己的腰包。

明朝便是被这些官员和士绅,上下其手,一起给蛀垮的。

虽说,朝廷后来也知道了白册存在,甚至想过以白替黄,令各县上缴白册,但却遭到地方官一致反对,各县都否认白册的存在。

因此,陈德彪查的是白册,大明黄册上的信息十分荒诞,查不到有用信息,只有看白册,才能了解县里的基本情况。

陈德彪查阅几日,依旧没有找到铁矿开采的记载,不过却意外发现,舞阳白册上,曾经征税过一笔盐矿税,于是又翻阅县志,居然发现舞阳县内,居然有盐矿。

当下,陈德彪便上告军政府,而盐同样是军政府急需之物,是一笔巨大开销,高欢遂即指示,着手开采盐矿,并扩大范围继续寻找铁矿。

陈德彪只能一边组织旷工,打井采盐,一面继续扩大范围,搜寻铁矿,最后在舞阳县之南的山脉中,还真找到了一处铁矿。

而那处铁矿所在之地,便正是高欢印象中的舞钢市所在。

舞阳与舞钢相临,舞阳盛产盐矿,有三百亿吨的储量,舞钢是后来因为钢铁,出现的城市,建立年代很近,明朝时还属于舞阳治下。

高欢得道禀报,立刻便下令陈德彪,组织人手,修建道路,在山中秘密开采。

盐铁乃是一国经济命脉。

这样一来,军政府便有了自己的铁矿,而且还发现一处盐矿,随着盐铁能够自产,军政府的财政,今后必然好转。

(求,推荐,追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